發現高爾夫真的是一個很需要裝備的運動
從講究的衣裝、球桿桿、計桿器、球包等等
踏入越深,買越多

從新手小白到現在也下了一些球場
發現真的很需要高爾夫錶這個神奇的酷東西
在多方比較後還是入手了最多球友推薦我的「Garmin Approach S70 42mm」
希望可以提升自己高爾夫球的技巧
並記錄自己的身體狀況,不管場上場下都實用!
由於隔天就要帶錶下場,我一收到就迫不及待地進行手機配對
配對完後就可以點「開始新回合」先下載明天要去的球場


它提供43,000多幅預載的全彩球道地圖GPS,基本上國內外要什麼球場都可以找到,
雖然資料多,但GPS抓取速度卻非常快!
甚至升級Garmin golf會員還有一些額外的功能,可以看個人需求升級


我有免費試用一個月看看,發現功能很齊全,
連果嶺等高線都有,幾乎不用問桿弟,看手錶更準確~~~~



「計分卡」點開來後直接呈現18洞地圖、跟每一洞是Par3 or 4 or 5


當天凌晨出發新竹「再興高爾夫球場」
由於電量還有54%所以沒有特別充電,順便測試這只手錶的續航力
S70主打在智慧手模式下可達16天,GPS模式下可達20小時
今天球隊+球場正在整修的關係,因此沒有照著順序走,
第一洞先從三桿洞開始,我可以根據在的洞數調整 自動會跑出幾桿洞和碼數
不得不說白色真的很亮眼好看
1.4时AMOLED螢幕、輕量化設计、陶瓷錶圈
在室內外螢幕都看得十分清楚

畫面清晰、距離精準且觸控也很靈敏,
就算沒有桿弟也能輕鬆掌握距離與果嶺方向
感受到高爾夫錶的強大威力啊~

很特別的是有一個功能是PlaysLike 坡度距離補償
會考量上坡球、下坡球及飛行軌跡
同時也利用內建的氣壓計測量風勢、溫度及氣壓提供更準確的體感距離

打球時可以輕鬆計分 分數會同步上傳到Garmin Golf app
差點指數和每一洞的揮桿數也精準計算
不用再用傳統計桿器,那真的超容易弄不見....

手錶跟手機都可以記錄

果然是全台唯一「生態保育球場」
休息站俯瞰下,真的非常漂亮呀~~~

到果嶺邊開始要檢視果嶺
更精準確定要切多少碼上果嶺
利用果嶺地形,也可以規劃最佳的攻上果嶺策略,更順利推桿入洞


如果是下午開始打球
可以查看當天日落時間,以抓緊打球時程


也可以測量擊球距離、查看風速和球局資訊


強化的球道攻略提示功能可以看到自己的擊球軌跡分布資料
並根據過去的揮桿資料、海拔、風速、風向等因素,提供建議球桿

一洞打完後,也可以知道自己每桿揮了幾碼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數據,可以了解自己的距離缺點並且進步


每一次擊球時,可以選擇目前使用的桿子
也記錄每一桿使用的次數和距離
AutoShot(揮桿自動偵測)球局分析會測量並自動記錄偵測到的擊球距離
S70有特別加強高爾夫球場地圖,讓我們能透過縮小或放大以聚焦到目標距離,好看到更精細的細節



S70除了上場可以用之外,一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像是心律、壓力追蹤等
打高爾夫也是會需要運用到核心肌群,所以平時也要常運動來維持身體靈活度,S70也有很多運動可以記錄,打球時可以發揮得更好

另外,也有Garmin pay跟悠遊卡可以使用,出門不用帶錢包也沒問題!
目前覺得最特別的是手機app上可以看自己打過的球場和桿數

回家後看看這次的表現數據和成效分析
還有排行榜可以跟大家切磋,非常有趣




在球場上最在意的就是距離、風向及球場狀況,S70的科學數據分析,可以幫我更精準擬定擊球策略,放心專注在揮桿表現。
總而言之完全沒有失望,反而讓我更不能偷懶、督促自己要好好練球
這隻錶就像是擁有專屬虛擬桿弟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