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延遅下桿一問

小雞腿及1號木桿下桿的同時都需要延遅嗎?
比7號來得長,自覺7號延遅做得不錯,但小雞腿好像不太好做延遅下桿?各位覺得如何?
目前小雞腿才剛上課,是否要往延遅下桿這個動作下功夫?
請各位指教指教,謝謝
2015-05-06 16:38 發佈
EG120431 wrote:
小雞腿及1號木桿下...(恕刪)

好像從沒看過版主在反映別人的回應。
既然只是隨意問問,那就刪了。


之前的內容,兩個星期後會給洋梨高爾夫評論去刊登。
最近正好也在抓這個問題,但是發現driver與鐵桿很難抓到同步。 我發現driver的延遲下桿其實如同打棒球(就是中球才釋放),用這樣的方法driver 都可以至少250(RIP 60 3.2R).但是鐵桿好像就會來不及回正而打到右邊 反之亦然變要兩種打法。是否那裡關念有錯?
tckung wrote:
最近正好也在抓這個問題,但是發現driver與鐵桿很難抓到同步。 我發現driver的延遲下桿其實如同打棒球(就是中球才釋放),用這樣的方法driver 都可以至少250(RIP 60 3.2R).但是鐵桿好像就會來不及回正而打到右邊 反之亦然變要兩種打法。是否那裡關念有錯?

如果有刻意想轉正桿面(手腕)的想法,通常會造成方向很不穩定。
如果用"引導手腕"替代"轉動手腕",不知道會不會有另一個想像空間。

空手測試一下:
<1>.將左手往右平伸,手背朝前。不要轉動手背,慢慢將整隻手往"左"邊移動,通過擊球點時手背是否是朝向目標
然後繼續移動到左邊,手背就朝向後面。手腕在整個過程幾乎沒轉動。

<2>.將左手往右平伸,手背朝上。慢慢將整隻手往"左"邊移動,通過擊球點時手背是否是還是朝上
擊中球之前因為手背是朝上的,所以勢必要轉動手腕,才能讓手背朝向目標。
然後繼續邊轉手腕邊移動到左邊,手背就朝向下面。手腕在擊球區內有一個激烈的轉動,只有很短很短的時機,手背是真正朝向目標的。
有的人轉的時間太晚或力道不夠,球就往右飛。反之,則往左飛。

所有人的揮桿方式就介於<1>與<2>之間。<1>佔比越多就代表球質越穩定。

桿面從上桿頂點到擊中球的霎那間,是3D的變化。
所以其實不容易只用上述兩種狀況來解釋。其間的變化要靠自己多練習和體會。


註:
有幾家高爾夫雜誌都有邀請我寫些文章,但是給了他們的話,相同的文章短期內就不方便在M01和大家分享。
所以其實我都希望能先在M01和大家討論,一段時間後才給雜誌。可是最近M01好像看的人很少,也不太熱烈。
所以以後如果文章放上來,幾天沒反應的話,我就會刪除,然後移給雜誌去登。不幸如此的話就要說抱歉了。




很感謝您的分享。打球兩
很感謝您的分享。打球兩

happywork wrote:
如果有刻意想轉正桿...(恕刪)


感謝分享 讀happy大的文章一向是獲益良多

不過有個地方看不太懂 "慢慢將整隻手往右邊移動" 是否應該為"左邊"

或是請happy大方便的話再解釋一下 thx
"Hello,我本身也是剛買S4, 使用上很滿意,至於非買不可的理由,首先就是可以換電池和插記憶卡這兩個超便利的功能,我想光這..."by deepdx21
Tentacle wrote:
感謝分享 讀happy大的文章一向是獲益良多

不過有個地方看不太懂 "慢慢將整隻手往右邊移動" 是否應該為"左邊"...(恕刪)

是我寫錯了,已更正。感謝您!
謝謝happy大 這樣我就理解了、

我個人常常在上桿時手腕轉動造成<2>情形出現,

不知道是否有什麼建議的練習方法可以改善?

謝謝~

"Hello,我本身也是剛買S4, 使用上很滿意,至於非買不可的理由,首先就是可以換電池和插記憶卡這兩個超便利的功能,我想光這..."by deepdx21
happywork wrote:
如果用"引導手腕"替代"轉動手腕",不知道會不會有另一個想像空間。.......

針對這一句,在此再多解釋一下。

如果上桿時角度太朝天(7號桿約指向2點鐘方向),或是左手腕處垮了(內凹)。則在擊球點之前手背都還朝向天(前圖),擊球霎那間就必須做手腕翻轉的修正。
常練某一支球桿,習慣如何修正了,那還好。
可是一拿起平常不習慣的桿,這個修正就會出問題。

如果上桿時角度正確(7號桿約指向1點鐘方向),左手腕處也能保持平整或微凸。則下桿時就容易平順的引導桿面,讓手腕維持固定的角度滑過擊球區(後圖)。



先檢查自己下桿進入擊球區前(手腕到達右腳的位置)的手腕和手背。
如果如後圖那OK。
如果如前圖,那在原地讓手腕由凹變凸,就可以發覺奇妙的事:”只要讓手腕由凹變凸,馬上能改變桿面的方向,而不用去翻轉手腕”

這個手腕微凸,是從上桿啟動後,左手平移到右邊水平線之前就要做出來了,然後到頂點>>下桿>>擊球>>收桿都要保持微凸。
其實也只有這樣才能達成手腕的延遲擊球。
如果內凹的習慣已經養成,不容易修改的話,建議可戴上手腕固定器。
固定器只能修正到平,但是真正要求的是微凸,所以等以後能平之後還要不靠固定器練到微凸。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