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中短鐵容易觸及桿頸,打出右斜飛球的原因和校正。

黑色粗線象徵瞄球時的腰部。藍色線是上桿時的腰部。綠色線是正常擊球瞬間的腰部,紅色是失誤球擊球瞬間的腰部。
中短鐵容易觸及桿頸,打出右斜飛球的原因和校正。
擊中桿頸的原因是?
因為擊球時,腰轉動太大。又沒將整個臀部的重心往後移,因此造成右臀部的髖骨外凸,擋住了右手肘的揮動路徑,逼使整個揮擊路線往外移出了接近1吋。所以會擊中桿頸,而造成嚴重的右斜飛球。

[圖像說明]
黑色人形是瞄球時的姿勢。
綠色人形是正常揮桿擊中球時的姿勢,臀部會往後移動些許,以平衡球桿揮出的離心力。
紅色人形是臀部重心只往左移,但沒有往後移,所以旋轉的結果,右臀部的髖骨就外凸了。

為何大多發生於中短鐵桿,木桿和長鐵桿比較不會?
因為球桿長的話,揮擊時手離身體也比較遠,所以就算髖骨突出,也不會擋住手的路線。

那是不是長揮時可以大幅轉動臀部,短揮時就不要轉太多?
是可以這樣說,Lpga球員常常為了求遠,腰部都很大幅的轉動,但是她們都有做臀部後移的輔助。
但是業球員並不適合這樣做,因為長短拿捏不當時,就常會失誤。所以最好就算是長揮,腰部也不要轉動太多或太快。雖然下揮時還是由左臀來帶領肩膀下擊,但是幅度的極限要考量身體的穩定度以及手是否偏離了正常的路線。

如果有球友已經常發生這個問題,那在練習要記得先將手揮出去後再轉腰,尤其是要留意手和右髖骨的距離,讓手能先通過右髖骨之後右髖骨才轉動。

尼克.佛度有一招:上桿時想像兩膝蓋間夾著一顆大顆的塑膠球,然後在下擊的第一時間讓球掉下來。
就是下擊啟動後左膝蓋往外移,但是右膝蓋不能跟過去,如此會讓下桿初期兩腳膝蓋稍微打開。延遲了右臀的移動。
個人也曾經有過嚴重的這個問題,當時也是靠這樣的練法,才慢慢克服的。(肌肉記憶要改善非一朝一夕,要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改得過來。)
2015-01-25 3:02 發佈
腰臀轉動太快或是腰與手的配合不當,是業餘選手在全揮桿時容易失誤的一項原因。

之前我有一篇 “業餘的半揮桿”,裡面的主題就是說通過黃金三吋時最好是3點不動。
如果能掌握這3點不動的精義,那全揮時就能用最少的腰臀轉動,得到最穩定的揮擊軸心。

下面舉一個車上跑步的例子來說明,或許不算很恰當,但是能體會出來的涵義算接近了。
一個人跑步時速20公里,如果他在寬敞的車上跑?
當車停止時,他是20公里。
當車同向移動時速20公里時,他是40公里。
當車同向移動時速30公里時,他是40公里。因為搖晃下他只能跑出10公里。
當車同向移動時速40公里時,他是40公里。因為晃得抬不起腳了。
當車同向移動時速50公里時,他是10公里。因為跌出車外,車速已和他無關,他必須跛著腳慢跑。

如果腰和車一樣,那不是腰加快,球速就會加快,得看肩和手是否跟得上,PRO的協調性和力量都比較大,就能接受較高的腰臀轉動。

業餘者或初學者,先練3點不動腰微動,穩定後才慢慢加大腰的幅度和強度。如此比較不會大起大落,還常常打到倒退,讓自己很氣餒。
我的經驗是「球桿稍微打開一點」,上桿不要那麼高,下桿比較容易回到原點。不過擊球高度會變高,會犧牲一點遠度,只要收桿動作完成好,也可以達到你要的距離。
個人認為,揮桿順序及重心移轉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看了兩位大大的建議,我又重新回去檢討到底自己揮桿過程的整體是什麼,錯誤的SOP只會導致永遠不會穩定的結果。

再次感謝兩位大大。
沾醬油之王就是我
happywork wrote:
腰臀轉動太快或是腰與...(恕刪)


單腳練習及雙腳合併練習,都是在練習下盤穩定的擊球,
但即便如此,還是很多人下盤會亂晃,肩膀僵硬,只用手擊球,也非好辦法,
坐椅子上輕鬆轉肩,維持一體式上桿,順序對了,就順了,只用手上半身,日後如何在正確揮桿順序中,搭配重心移轉?只移不轉或只轉不移,都不會是穩定的揮桿。

強尼戴 wrote:
順序對了,就順了,只用手上半身,日後如何在正確揮桿順序中,搭配重心移轉?只移不轉或只轉不移,都不會是穩定的揮桿。

強尼哥,那您所謂的順序,依序是如何呢?可以拜託您再用文字說明一下嗎?
沾醬油之王就是我

大未來 wrote:
強尼哥,那您所謂的順...(恕刪)

上桿由上而下,下桿由下而上,重心移轉上桿會自然轉到右腳內側,下桿需先移至左腳內側,再轉左臀,啟動整個揮桿順序。

強尼戴 wrote:
上桿由上而下

這句話我不是很能理解,怎麼做到從上而下呢?
沾醬油之王就是我

大未來 wrote:
這句話我不是很能理解...(恕刪)


未來大
我想強尼大的意思是
肩膀-腰-臀-腳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