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如何練出手腕的巧力,打好業餘式半揮桿。

初學者常常發覺:揮的力道明明比旁邊球道的高手還強,為什麼球還是沒他遠。
上果嶺那一桿還有130碼,怎麼高手卻常用半揮桿打。

甚麼是業餘式半揮桿(名稱亂取的,不要在意)?
在這先釐清幾個觀念:

1. 很多人都以為是用P桿或A桿打一半距離叫做半揮桿。其實半揮桿不限於用P或A桿,不過一般不會拿比5號還長的桿。最常見的是用7號打120到130的距離。
2. 我說的半揮桿不是書上說,用open的站姿來縮小上桿幅度的半揮桿。而是利用稍微下蹲,頭與雙腳不動的業餘式半揮桿。
3. 半揮桿不是打的力量比較小,是轉動得比較小,目的是達成方向或距離的精準。縮小轉動的幅度來控制,使出的力道還是和全揮相同。
4. 半揮桿雖名為半揮桿,其實可達到全揮的約8成到9成距離。
5. Punch打法算半揮桿嗎?基本上不算,因為半揮是限制上桿的幅度,Punch是限制收桿的幅度。Punch的目的是打出低球或比較不怕風的逆旋較小的球。
6. 職業球手也常打半揮桿嗎?職業球手也常打半揮桿,但不是我將要說的業餘式半揮桿。
7. 那為何不用書上說的半揮桿,要採用另一種半揮桿呢?因為對業餘球手來說這個失誤率比較低,很多低差點業餘球手都採用這種打法。在美國有教練訓練新手時也採用這種方法。
8. 既然常用在上果嶺的那一桿,那是不是等以後下場了才練? 剛初學就練效果更好,一開始就會用巧力,其他力就不會亂用。(甚至建議初學者在還沒學全揮桿之前先從這裡入門。)

揮的力道明明比旁邊球道的高手還大,為什麼球沒他遠?
因為還有一個看不到的力量在 --- 腕力釋放出來的巧力。
初學者最不會運用的就是腕力。當你不能善用腕力時,揮桿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打羽毛球,要從己方底線打到對方底線,使用的就是這個力。就算力量很大的人,如果使不上這個力,是打不到對方底線的。(投棒球、丟滑水飛飄石用的也是這個力道。)
學高爾夫之前我是先去學羽球,但是不能從底線抽到底線的話,實在很難下場配對。為了這個我練了3個月,但是因為缺乏對手互練,不得已才跑去學高爾夫 (18歲時有在青年公園學過)。

曾經有人說他在美國跟了一位很知名的教練。
他不是一開始就讓學生拿球桿。是先上幾堂課後才讓學生拿短桿。接著要用短桿空揮那個橡皮tee好一陣子,直到能揮出很清脆的觸擊聲後才開始打球。

這個空揮橡皮tee其實就是在練腕力(巧力)。如果之前沒練這個,隨時練都還來得及。練好後,絕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立刻減個好幾桿都有可能。

方法是,拿短桿( 9或P ),一般站姿站好後再略蹲低一點點。找一個10mm的橡皮Tee當目標,放在中間正前方(或略右偏1~2吋)。先不擺球,就空揮那個tee。
空揮時3點不動,頭和兩腳。只轉動肩膀和用腕力去打,兩個腳底都要踏實在地上。幅度自然就好不用刻意轉到很大。
打擊時需要注意甚麼細節和動作嗎?這麼瞬間的動作很難說清楚,就聽tee的聲音來判斷正確與否。
剛開始慢慢揮,漸漸加速,揮動要有節奏。往左擺和往右擺的時間相同而且不間斷。正確的話最後會打出一個很清脆的類似打臉的聲音。聲音要響徹到另一頭的球道都能聽見。光用力不一定會很響,好像賞巴掌一樣,要用一些手腕的巧力才行。
(即便練好了,以後也要常常練這個動作,因為能不能用標準桿上果嶺,對業餘的來說這個揮擊很重要。)
之後,把球擺上板子上(不用架高),就照剛剛打橡皮Tee的幅度和力道打。
如果之前火侯練足了的話,你會發覺,球飛的距離和你之前的全揮桿沒差多少。

空揮可以來回不斷的揮擊,但是真打之後怎麼辦,如果可以的話請朋友幫你擺球,和剛剛空揮一樣,很有節奏的把球一顆一顆的掃出去。如果找不到擺球的,可以同時一次遠近擺5顆球,從最近的打,每打一次自然的移動雙腳接著打第2顆….。節奏要保持一樣,不能停。

空揮時眼睛是盯著tee吧,真打時也是一樣,不要看球,一看球節奏就變了。球的落點請朋友告訴你。練到後來不用看都知道這球打得怎麼樣。
下場時如果上果嶺這一桿是用這種打法。記住微蹲,頭(視覺點)和雙腳3點不動。
擊球時眼睛盯著打擊點,直到球快落地了才去看它的落點。

如果不是上果嶺的桿,採用全揮桿,也會發覺比之前的距離要遠,因為多了一個腕力。

不好意思,因為要上練習場才能拍照,書上也沒人這樣教,所以沒圖沒真相,靠大家自行體會了。

PS:會用手腕的巧力就自然能打出延遲的揮擊。
發覺一般新手的站姿,雙腳的距離還太小,採這個打法的話,整體站姿要再加寬一些。比一般書上說的與肩同寬還要寬個腳掌。
本樓第15層有圖片說明。
2015-01-17 11:0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巧力 揮桿
感謝您的分享。注記一下未來參考。

happywork wrote:
初學者常常發覺:揮的...(恕刪)

真的耶,我這陣子很愛這樣打球,覺得擊球扎實許多,而且動作很簡單,但是就是不太停球而已。
我都誤以為這樣就是punch球。
有了快樂工作大大的開示,我要好好繼續練習這種打法。
沾醬油之王就是我
請問有影片教學嗎?有點不懂如何練習
tim6688 wrote:
請問有影片教學嗎?有點不懂如何練習

YouTube裏頭是有找到一些美國的老教練,用這種打法教學。不過講得不詳細,也不是針對如何練習來教。

所以,目前實在沒影片可看,我近期會設法自行拍個影片來說明。
其實這個練習就如大未來大說的,動作很簡單。
或是如果有意願學的,稍微湊一下人數,可以約個時間到人少一點的練習場,大家閒聊一下。

前提是球場沒禁止架tee打。而且如果球場沒有提供10mm的橡皮tee的話要自備。(指高出板子10mm)

有興趣跟你學習,我先報名參加.....謝謝您
happywork wrote: YouTube裏頭是有找到一些美國的老...(恕刪)

謝謝版主回覆,因為在練習場遇過這樣的高手在打球,所以想學習,那就等待你的教學影片了
在還沒影片前,可抓一些打平面沙坑球的影片來參考。

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有七八分味道。
就是雙腳比平常再略開,重量平均於兩腳,踩穩地上。頭部不要左右上下晃動,也不大幅轉身(收桿後可以稍微轉動一下)。

兩者不同點在,沙坑球採open站姿,要把雙腳微埋入砂中,桿面打開(越開拋線越高),縮短握桿約半吋,瞄球時球桿不能碰到沙,下桿點在球後面0到6吋的位置。

業餘式半揮桿,球擊出之後,並不強調三角形的完整型,可以放鬆左手微縮,整隻左手臂推向目標點(如果用報紙捲繞在球桿後面約1尺長,收桿時捲繞的報紙會繞著身體左側,但不會因為碰觸身體而壓彎。),但一樣不可以雞翅膀。

當然這只是打法的說明,真正要練習到肌肉的記憶。還是要來回擺盪,把tee打到發出很清脆的聲音才行。

PS:目標點是球前面擊球線約一到兩碼的地上自然的標示點。

happywork wrote:
可以約個時間到人少一點的練習場,大家閒聊一下。

h大的教學文章出的好快,
目前還在體會h大的握桿法...XD
不知h大所指的練習場在那兒?
我要練刀背 wrote:
h大的教學文章出的好快,
目前還在體會h大的握桿法...XD
不知h大所指的練習場在那兒?

都十幾年沒打球了,哪個練習場適合我也不清楚。(指大台北範圍)

記得士林練習場的樓上人很少,不過以前就不給架tee,現在大概更不用說。

就讓有意想學這種打法的人自行去約、去選練習場(約個4~6人)。時間上我盡量配合。還有就是能否麻煩一個人來載我。

人多的話可能不適合聊全套的,不過除了這種打法,其他的我還是會盡量配合。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