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抬頭』說起。

我在教學時,一向很少要求學生不要抬頭,因為力量用對的話自然不會抬頭。
力量不對的話,就算勉強不抬頭也會變成墊腳。就是左腳跟在揮桿時會些微的抬起。如此自然造成方向的不穩定。
揮桿時左腳應該有如深深打入地底的木樁一般,牢牢的釘住,如此才能有穩定而有力的揮桿。

另一樓有人說,最低點要在球的前面,向下打就對了。
前段說對了。但是如果向下打,以力學來說會有一個力量和它平衡,就是會有一個力量要往上,那就是身體。也可以說是頭。
所以在下揮的過程為何很難控制不要抬頭,因為無論想「往上撈」或「往下打」都會造成身體(頭)的上抬。

這樣說就更難懂了! 不往下揮怎麼打球?
是利用旋轉。高爾夫的力量是來自於旋轉,右肩沉下左肩就上來,上桿是腰臀的旋轉,下杆就轉回來。
左臀並順勢平衡了球桿的離心力。所以球幹往前揮動時,左臀要往後,如果往前凸出就會造成晃動。

唯有在旋轉中才能容許巨大的力量達成平衡,否則只要多使一分力就多一分搖晃。
所以,如果平衡不好,一用力就容易打壞掉。

當一切都達成平衡時,抬不抬頭就無關緊要了。
2015-01-13 1: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抬頭
我都是在擊中球後,桿頭通過前腳進入INSIDE收桿時,順著身體轉動讓頭部跟著轉上來
其實我一直不懂死不抬頭的好處在哪裡,不抬頭會限制收桿的順暢
身體沒轉完,手臂就會衝出去

其實頭部位置要固定的重點就是在上桿時幫助軸心不側移
下桿擊中球的時候頭部有向下壓的動作是讓胸口對正球位,並保持頭部位置是在球位的後方
擊完球進入收桿時就應該跟著身體轉動

有哪個職業高手是不去看球的飛向的?????
有嗎?

所以何必把頭卡住呢?
michaelhuwi wrote:
我都是在擊中球後,桿...(恕刪)

michaelhuwi 大 的論述很正確。
胸口軸心跟著力點傾斜,頭部就會往後躺,視線自然跟著球出去,這也是平衡的原理。

下面兩張是佛度的瞄球和擊球,可明顯看出,擊球時頭部往右傾。第二張著黑線不是通過握桿處,因為軸心不是跟著手走,而是跟個力量走,就是說最終的力量點就在黑線處,而軸心會先移。這一段應該是比較高深的課程了,初學者只照著我在“新手求教TOP(刷頂球)問題” 裡面回應的方法練習,自然可完成這方面的基本動作。



收桿時頭也是跟著順轉。
隨著右肩轉下,頭部就會自然形成如下面圖片中的情形,會「轉頭」而不會「抬頭」。
一般人可能誤會,不抬頭就是把頭釘死,其實如果需要轉頭才能順暢,那就隨勢而轉。但轉頭不是為了「看球」,是為了順暢和「平衡」。
當然收桿的尾端,是要看球的。不然怎知球飛到哪了。
(瑞典女將索倫斯坦 稱霸女子高球界好多年,其實她是會抬頭的。)


上面兩張,可明顯看出收桿時,頭是順著球飛行的方向轉動。胸口高度沒改變的情形,頭因為往右傾的關係,高度反而會比瞄球時還低。直到收桿尾端才順勢抬起。

但是在推桿和短切球時,職業球手是沒有轉頭看球的。因為轉頭看球是順勢平衡的結果,當揮桿力量不大時,頭部自然就不須轉頭去平衡。
非現場說明,只靠幾張照片和文字敘述確實不易理解。

如果覺得好像有些幫助,但還沒懂,或是有另外方面的問題,提出來,我盡量換角度說明。

如果實在聽不懂或是覺得我講的沒甚麼價值。那我就不再佔用這裡的篇幅了。

謝謝!
好文好文,與其只是叫我注意某些小動作,我更喜歡這種了解某項要求的原因是什麼,或是如果不這麼做會導致什麼壞處的理論。

感謝大大的分享,五分奉上。
沾醬油之王就是我
只要有看到球飛出去,其實就行了,
另外真正很多人頭留不住,原因是因為握桿太緊,導致上半身肌肉僵硬,肩膀在旋轉時頭也留不住。

happywork wrote:
我在教學時,一向很少...(恕刪)

感謝專業分享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