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最近想換鐵桿<更新>

<最新更新>
前陣子想來想去,也入手了一套二手的ONOFF NSPRO950S!
打起來是有比Nike好一點,而且由於是凹背設計,桿頭彈性超好~
所以輕鬆打距離都很可觀~7號練習場都有160~170Y~
但是總覺得一直玩凹背會讓自己不會穩定,為甜蜜點超大,隨便打都中~

所對於鑄造的714 AP2還是念念不忘~~一直覺得它好漂亮~而且對於712 AP2的打感和操控性也覺得很棒
直到有一天,一個因緣際會,老哥的同事拿了一隻910 D2+ RIP Alpha S Driver來毒我~
那天打完對於那Titleist的好感度大幅飆升~那真的是我要的手感
他悠悠地丟了一句,你可以上ebay看看~美國的二手桿身價格都還算OK~
所以12月初就瘋狂的上ebay找球桿~也有樣學樣地弄了一組910 D2+ RIP Alpha X...
但也不小心失心瘋,順便去和美國人競標了一組714 AP2...桿身是搭配DG S300...
上週寄到了台灣,一整個開心啊!!

周末去試打了一下~一整個感覺的對味~~
比較重&硬的桿身~配上會黏球的桿面設計...
較小的甜蜜點~但是讓我更專注在自己的Swing上...
每個球都小心的處理,讓它筆直得往設定的目標飛去~而且落地的位置的差距也很明顯的縮小~
一整個開心啊~~希望球技可以因為這樣有明顯的進步!!



-------------------------------------------------
最近迷上了玩小白球~
從開始打到現在,也不過短短的7個月~
而且只是一周練一~二次,下場才三次~
不過真的很喜歡這個需要高專注力的運動!

所以,想當然爾,陸陸續續敗了一些球具~
不過由於鐵齒加上新手~對於高爾夫一點都不了解~
因此也付出了一些學費

比方說:BRZ的三號木(SR),練了兩次就認賠出清,因為打不慣(應該是說太早買,還用不到)~

不過也運氣好找到了一些自己喜歡的球桿,打來也順手的
Driver :
Nike Cover VR_S R桿身...這個又輕又會黏球...揮起來輕鬆,速度又快~距離也相對不錯!!
下場時的開球距離還有嚇到一些老手,但是缺點是會一點點的小小右曲,不過這應該是我自己的問題。

球道木:
PRGR 701 #5 43桿身(SR),這對而言是根神鞭,只要鞭到球,220碼以上都不是問題!!

Wedge: Titleist...真的是很會咬球,62度可以打到90碼~100碼,重點是落地後還會到車...很有趣的竿子

鐵桿:Nike Cover VR_S 5~P+S,這竿子也不能說不好打,距離也有、容錯性也高(應為大頭,低重心),但是R的鐵桿身對我來說真的是軟了些~

問題來了,很多看過我打球的人都說我的鐵桿真的不適合我~~太軟~~以我的揮桿狀況應該要選S桿身的球桿~
也應為這樣,就一時失心瘋把鐵桿賣了...想說再來找鐵桿~~

不過現在有點頭大,本想趁著712 AP2出清拜一組,不過現在只剩R桿身~~

入手714 AP2又覺得好貴~~

不知道各位前輩,如果你也是孔武有力型,180/88KG~你會推薦什麼樣的鐵桿~~
2013-11-25 21:3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鐵桿
真巧~小弟球齡2年
體型跟您差不多~183cm, 87kg
鐵杆用712 AP1(碳杆身)
易打,7鐵可以噴175
但風險也較大
最近打算換714 MB~
希望能駕馭好她啊
大大你好,

其實身材跟桿身軟硬沒有很大的相關性,應該要從揮桿速度下去判斷,這中間又牽扯到動作是否正確以及肌肉瞬間爆發力大小。當然也可以從球質好壞,球的穩定度,球是否飛的高下去判斷。 目前給大大的建議是尋求專業教練的意見,透過專業儀器的測試(需要到有口碑的工坊)去尋找球桿。 如果大大的預算夠的話,小弟建議可以買EPON的頭下去配桿身,小弟本身是EPON的愛用者。桿身方面也可以按照你現階段的狀況下去做選擇,未來如果揮桿速度加快可以再換桿身。

小弟之前是EPON 502 配 KBS TOUR R 因為疏於練習再加上體能下滑所以現在換成 NS PRO 850 變得很輕鬆。

以上僅供大大參考

祝大大球技進步

Eric_lo0417 wrote:
最近迷上了玩小白球~...(恕刪)


714 s200
712 s200 s300 桿身皆可
大大 你好,

上次回覆沒有看到大大有預算考量,如果是這樣小弟我推薦MIZUNO MP-64 它算是 Forged裡面很好打得,同時也有NS Pro 950R 跟 DG R300桿身。

如覺得太薄,可以考慮MIZUNO JPX系列,同樣也是易打性很高。

關於今年AP系列,小弟覺得CP值不高。

這是小弟我自身的體會,寧願選稍微軟一點的桿身也不要選到一敗。小弟身邊都是職業選手跟專業教練,也有許多培訓的小朋友,除了他們以外我還沒有看過一般球友可以真正打得動DG系列或是KBS TOUR系列,更不要說這些桿身S規格。 其實在練習場常常會有許多人在說他們的球桿多重多硬,但是那都是沒有意義的。 小弟的教練有說過沒有真正太軟的桿身,只有不好的動作。

以上是小弟小小的見解,如果有冒犯的地方請不要炮我。


我35歲,178/77,球齡兩年多

driver揮杆速度 105 mile/h

七鐵揮桿速度 85 mile/h左右,落地160碼

四個月前把前年買的callaway鐵桿RAZR碳纖R桿身,

換成今年出的callaway RAZR Hot,NSpro 950S桿身

換了之後,找到適合自己的灰桿方式後,真的鐵杆變穩很多

今天四個短洞打了3PAR,1鳥

1鳥那個是168碼(雷射測距到旗桿的直線距離),被我用七鐵打到離洞口30公分不到的地方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driver打出去後,接桿都用七鐵而已(也可以打到八字頭)

小雞腿是四個月前換新鐵桿才順便一起帶回家的,球袋裡都沒有三木五木

鐵桿練好真的很重要
請問您是如何知道從 carbon R 換成 ns950S,
差距很大

cyhuang1 wrote:
請問您是如何知道從 ...(恕刪)


一開始只想輕鬆打

所以第一套鐵桿就買了碳纖R桿身的鐵桿

打了一年半多之後

某次在練習場的試打會,想說試試NSpro 950S打起來感覺如何


那時後試打的是cobra鐵桿 AMP cell

沒想到落點變得好集中,因為前面有先用自己碳纖鐵桿練了兩盒球

再試打鐵桿身,7鐵的落地範圍大概從碳纖的左右各30碼縮到鐵桿身的左右各15碼

而且鐵桿身飛得更遠!!!

馬上決定換一套鐵桿


不過我以前打了很多年壘球,揮杆速度算蠻快的

如果揮桿沒那麼用力,應該鐵桿身SR的就夠了吧

我算是特例,一下子從最軟的跳到很硬去...
小弟最近有類似的困擾。

因為01小惡魔一直住在我心中,所以接觸高球也沒有很久,小弟鐵杆已經買到第五套了(導致現在囤積的球杆太多,也很麻煩)。其實每套的差距都很大,所以我整天在那邊重新適應重新適應。

目前最新的一套是Mizuno MP64的訂做杆,但是因為透過量測揮杆速度與身材等等,杆身選用的是竟然是別人都嘖嘖稱奇的NSPOR 1150S,這球杆揮起來就只有重而已呀!但是打中的距離不是最遠,卻是最能停球的一套杆子,我最低杆就是用這套打出來的。這種硬度跟重量的杆身,轉折點相當靠近杆頭,所以你會感覺杆身幾乎都不會扭轉,打哪裡球就去哪裡,但是如果沒打到,就會很慘。

手邊還有第二套是一套日本手工刀背訂做杆,杆頭很有殺氣,黑黑小小的,還有一條龍。杆身使用NSPRO 950 S,雖然比上面那套輕,但是依舊還是完全無法輕鬆揮杆,必須身體一定要適當帶動才甩得出速度。第二好的杆數就是用這套杆子。打擊的感覺除了觸球手感與上一套不同,基本上杆身的轉折感覺也與上面類似。

最後手邊這組是陪我最久,但是一時失心瘋就又跑去買其他組,導致這組TaylorMade RBZ 就一直放著沒打了,杆身使用R,揮動很輕鬆,但是距離卻是最遠(5鐵可抓200),容錯率最高的一組。因為很有距離,所以四杆洞400左右的,抽5鐵打兩次就可以on,連雞腿都不用了。

小弟的困擾就是,現在手邊三組調性差這麼多,我自己搞得有點不知道到底應該要專心抓哪組起來練,那剩下沒用的兩組又要怎麼處理呢?
沾醬油之王就是我

大未來 wrote:
小弟最近有類似的困擾...(恕刪)


第二組賣掉...

國內球場因為距離較短, 用 Mizuno MP64
國外球場或打藍 tee 時, 用 TaylorMade RBZ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