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 Jason Day Vs. Rory Mcilroy Golf Swing 兩個人較量的影片。
因為版權問題,不便全程轉播,請自行觀賞。
如果為了技巧探討,截出局部小細節的圖(道謝和註明出處),我想原作還是能諒解的。
呵呵!兩個日正當中的高手比賽,還有慢動作比較。真的是值得看的影片。
尤其是Jason Day的動作,完全不過度,一切都順暢完美。
至於Rory的動作,以前在下覺得有些小地方為了強打而做得”過了點”。不過畢竟能打出好成績就不是問題。
SEAN_WU0312 wrote:
我最近 都在改 姿勢 ^^ 很久以前的 想法 是打的準 ,推的進就好 ,不管姿勢標不標準 ><
現在是為了正確的擊球姿勢,避免身體受傷(這高爾夫球運動 還真多運動傷害) ~
朝著像 職業選手 姿勢 邁進 ^^...(恕刪)
不好意思,去翻了閣下的舊樓。這麼久了,球桿量身修正的問題應該解決了吧。
只有小部分人是12歲 (轉大人) 以前就開始練高爾夫球。大部分是大學以後才有接觸。長大後才學的人在轉身上會有一個僵硬的問題。

拿兩張名片上下接在一起(左圖),直立狀態下”AB點不動”180度轉看看,很順暢。
上面的往下彎30度(中圖),同樣要讓”AB點不動”180度轉看看,是不是會卡卡?
將卡片修正成右圖,會發覺比較好轉一些。右圖就是柔軟度較佳的人。
所以小孩學高爾夫會比大人還要快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即便長大後在轉身上都要比長大後才學的人有更高的適應性。
老虎3歲開始學球,很多知名的職業球手也都是年紀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所以想要有很棒的姿勢,柔軟度很重要。
如果怎麼做都做不出偶像的動作,其實是有些先天的限制,不用勉強。
他開球不超過230,5號鐵150 (長於5號打不起來)。
如果兩桿沒上,第3桿往往還是能切在洞旁,守par。
不長的5桿洞抓鳥的機率很高。
即便球在離洞5碼左右,推進機率一半以上。
因為球不夠遠,所以當年沒加入職業。但是以白梯來說,幾乎可以說是0差點。
在下曾榮幸和他同組打過幾次,他讓我3桿,最後還贏了我不少錢。當時同組的有職業非現役球員和業餘0差點。開球我不算短,上果嶺也不比他人離洞更遠,可是一拿起推桿就慘了。最後成績就我最爛。
職業球手大都從小就練,基本上姿勢都不差。可是成年後才練的也不乏高手。一般我看對手重點在”選桿”、”簡潔”和”下桿的角度”,而不是姿勢。以前球場來了一位返國的郎中,小輸大贏,就是沒瞞過我。後來還常來聊天當我好朋友。
happywork01 wrote:
不好意思,去翻了閣...(恕刪)
前前前前前前..........輩 晚安 ^^
好感動喔 ^^ 前輩 您 還 翻出 我的 破+爛+舊問題 ^^
真的 好感動喔 ^^ 實話實說 ~ 這問題 還是 多少左右著 我 ~
以前 13 年前 吧 ~
為了 公司訂單 就跟客戶 下場打球 = 說打球 = 應該是 被球打 = 200 UP >< ~ (那時是 年輕小小小業務)~
我也不知道 那來的 勇氣 >< 就借 一套球桿 下場 = 看人家拿什麼打 , 我就 拿什麼打 ><
不過 打的 爛 到 沒有中文字 可以形容 >< = 客戶 根本 不甩我 >< ~ 想當然爾 訂單也沒拿到><
不過 我發奮圖強 自己鑽研 2 個月 ~ 用 科學 打球 = 其實是 自己 用的 怪招 ~
例如 一號木 時常 OB R ON ~ 我就轉桿面 提早 OFF ~ 就打的 又直又遠 隨便打 都破 280 ~
鐵桿 也一樣 如法泡製 ~ >< 其實 我知道 都是 錯的 ~ 而且姿勢 霹靂難看 ><
推竿 這學問 非常大 ~ 無法 用 ""科學"" 瞎打 >< ~ 只能 靠 控球距離 穩住 洞口距離 ~
讓 推竿 """輕鬆一點""" ~
就這樣 練習場 待 2 個月後 , 再度 上場 搶訂單~
哈哈哈 ^^ 打的 還真不錯 , 比 一些大老闆 好很多 , 也比 一些球友好 ^^ 嘻 ~
就這樣 瞎貓碰上死耗子 .....拿到訂單啦(客戶轉單)....,客戶看 我打的不錯 ~ 就時常 約打球 啦 ~
只要 大客戶 要打球 , 我老闆 就會讓我 有薪休假 上場打球 (託 客戶的 福 ) ^^
重點是 : 10年前 騎車下班被人家撞><車禍受傷之後 ~ 幾乎沒打球了 >< ~ 在前年 又開始 重拾球桿 ~
但是 桿子老了 >< 重新買了 一套 球桿( 外面的 套桿) , 想要 重新學習 正確姿勢 ~
無奈 前輩 您提到的 柔軟度 變差 >< 腰 轉不太過去 >< ~
時常 看 JASON DAY 的 影片 ~ 時場想為何這樣 打 ???????
有時 百思不得其解 時 , 就會 爬 前輩 您 的 文章 ^^ 您用 圖解 + 易懂 的 講法
讓我 受益良多 ^^ 所以 時常 爬您的 文章 ^^
可是高爾夫不是,高爾夫是共生共享的遊戲。旁人是80分還是100分都不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反而會刺激自己跟著進步。旁邊的都是朋友。
高爾夫球分兩種,一種硬實力,一種軟實力。
大多數人在乎的都是硬實力,買優質球桿,調漂亮姿勢,轟超遠巨砲,追單差實力。
可是在球場數年之後。回頭去看或許會發覺,真正影響一個人的並非硬實力,而是”禮貌”、”禮節”、”誠實”、”坦然”、”耐性”和”人際關係”的軟實力。
高爾夫的運動量其實還不如走路。業餘者如果只是為了卡片上的成績,那可以說,白花好多年的時間和金錢。只有軟實力才能真正提升一個人的"質"。
SEAN_WU0312 wrote:
我也不知道 那來的 勇氣 >< 就借 一套球桿 下場 = 看人家拿什麼打 , 我就 拿什麼打 ><
不過 打的 爛 到 沒有中文字 可以形容 >< = 客戶 根本 不甩我 >< ~ 想當然爾 訂單也沒拿到><......(恕刪)
看到這段不禁莞爾。您當初會沒接到訂單可能無關硬實力。初下場者當然不知道球場禮儀,或許對方在意的是軟實力。
小弟的啟蒙老師是陳金獅(台灣第一座淡水球場的創造者)的兒子,第二次下場就是跟著他。當天打135桿,第一桿就斜飛出去敲到停車場的車子。即便這樣他也沒主動在球場糾正我的姿勢。他教的都是球場禮儀和規則。
此後還陸陸續續和他同組了好多年,現在還留在記憶的都是老師的”客客氣氣”, 滿滿”肩頭們”的氣息。讓我喜歡上高爾夫球的絕不是硬實力,在球場那麼多年的磨練表現在老師身上的那股氣質才是我嚮往的。
所以要談硬實力的同時我也很想談軟實力。
1. ”禮貌待人”,即便不認識的也笑臉迎人,親切招呼。
2. ”注重禮節”,不踩踏他人的推球線,禮讓後組,不搶開球(前組尚未離開到安全距離),沙坑或草皮填平…等等球場禮節。
3. ”誠實記錄”。考驗自己的人性,一次欺騙自己,可能要一輩子騙下去。對自己誠實,剛開始可能有煎熬,不過習慣了反而輕鬆。日本的老闆很喜歡邀上門的業務打球,就是在暗中考驗此人的誠信。
4. “不求公平”。高爾夫規則一向不強調公平,運氣本就是其中的元素。但現在國際比賽為了公平起見,改了很多規則,不過也喪失了遊戲的樂趣。以前球被烏鴉(其實只看過被狗叼,烏鴉會俯衝啄人的頭)叼到哪裡,就算哪裡。可是現在能擺回原位。
5. “心平氣和”。有人說高爾夫球像小老婆,有時候讓人下地獄,接著又上天堂。很愛她時不理人,不理她時卻又自動靠過來。就是要慢慢的磨人的耐性和脾氣。
6. “休閒交際”。過程當然要認真地打,但是結果卻不用太在意。不妨把它當成一種休閒交際的遊戲。


轉身時,必須將綠色的"



當兩個"

以科學上來說,就是將紅色的"



(本圖僅做學術探討,感謝原作,如有異議當即撤除。)
將左膝稍挺(不完全打直,儲力在大腿),左腰往前(不超過前腳),左肩往上往左旋(不是往前)伸展。讓紅色的"

同時將右肩和頭往後腳的方向放低,擠壓整個右側,讓綠色的"



前一篇刀背兄提到的啤酒肚,其實不太礙事。紅色的"


同一個swing,均桿 100、90、80 所體會的心得都不會一樣。通常90以上的會比較注重形態(樣子要像),以下的會比較注重使力點(力的順序要對)。
所以在本樓不能光聽我講。交流嘛,也請說出各人的感想和疑惑點。不然體會上還是會有誤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