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打了多年的球,但鍛造球桿從未引起我的注意(只試打過一代的AP2)。前一陣子在練習場試打了朋友的Miura鐵桿與Yururi挖起桿才發現原來鍛造球桿的感覺可以這麼好。
上網研究了一下Miura的球桿,目前對CB2007與PP9003有興趣。除了球桿角度與off-set外(PP9003角度較強以及較多off-set),請問這兩支球桿有何其他差異? 我是較喜歡CB2007,但聽說CB2007的球路會比PP9003高,這跟我的理解有意點落差(PP的設計應是較易打且球路較高),請有經驗的前輩指點。
想換球桿原因:
- 喜歡鍛造球桿的球感
- 想降低鐵桿球路
除了Miura外,還有哪一家的日系鍛造球桿我應試試?
謝謝!
如果球的彈道太高,應該先請人幫您看您的擊球點的桿面角度,和球的後旋速度。如果您是揮桿速度很快,造成後旋過多,導致球往上飄,應該要看桿身適不適合您的揮桿速度。
如果是擊球點的桿面角度太大,這就是有很多可能性,比較有可能的是
1. 揮桿最低點,在球的後方,球桿面開始往前往上移動時,才擊球。
2. 擊球時,有挖球的現象,這會增加擊球時,桿面的角度。
因小弟身在國外,有地方有Trackman/Foresight GC2 HMT/FlightScope可以免費測量擊球時的各項數據,如果可以找到教練或是高爾夫球專賣店有這樣的機器,測量一下數據是最好的。除非很有經驗,要不然肉眼很難看出原因。
小小個人意見,雖然鍛造桿,手感絕佳,外形一流,但是通常會比較不容錯,一旦擊球點不在甜蜜點,結果都不是很好。我建議去打打Mizuno MP54/Titleist AP2/Callaway Apex,如果感覺不錯,這幾種球桿,容錯較大,小朋友出走的也比較少。如果預算容許,Epon AF-503/AF-703 也很不錯,聽一位訂做球桿的教練說,Epon的擊球後離開桿面的速度超級快,可以比得上高反差但是又在符合規則邊緣。
Miura: 有我原本想換球桿的鍛造手感及thin top-line,但容錯度較低。
Epon: 比我的i20及Miura多10碼(loft強3度果然有差),容錯度佳(toe shot方向不偏而且只短3碼),手感沒Miura全軟鋼鍛造的好,但在那spring steel桿面後還是有一定的感覺。但外表相較之下就沒Miura那麼討喜。
以一個weekend golfer來講,我知道Epon應是正確的選擇,但我卻還是猶豫不決。請各位大大幫忙說服我吧...這週人在日本,想帶一套鐵桿回去。如還不能決定,只好回台灣後再買。
bstnyc wrote:
雖然已打了多年的球,...(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