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WILSON Pro Staff RF97 AUTOGRAPH 心得

WILSON Pro Staff RF97 AUTOGRAPH 心得
近來海線的天氣詭譎,無聊趁這風大不想打球的鳥天氣…
來簡單分享一下這週入手的 WILSON Pro Staff RF97 AUTOGRAPH…



詳細規格不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基本參數沿舊,除拍面與拍框厚度外…
其餘與 Wilson Six.One Tour 90(美規)幾本是一致的!


在淺談RF97之前…小弟我慣拍n90(340g)已打了數年了…
而這一年平日有安排重力訓練與HIIT高強度間歇運動,因為去年車禍過…
所以說RF97這重量是否會帶來負擔?或許有!我實在說不上來…


首先談談之前n90配線…
畢竟已休閒為主!故不會去用腸線等貴又易斷的好料…
多年n90拍面配線已子母線 Kevlar+硬線 直橫55/50 lbs.
所以在換到更大拍面的RF97時、考量到線床與磅數變化…
先以贈送的 LUXILON 4G硬線纏 58/55 lbs.做調整。



握把因為平時習慣#3G、而目前國內RF97僅有#2G握把。
再問過#3G需等年底才會少量有貨!為了感善手感這問題…
我先在原廠真皮底上纏普遍0.7mm厚握把布,取間隔 1~2mm
緊繞上釣魚線束住,而後纏上平時慣用的外層握把布即可!
丈量過平時#3+一層握布一圈為11.5cm、而上述方法在#2為11.7cm。
其中捆綁的釣魚線、是用來解決纏兩層握把布那過軟的手感。
如果這期間很適應RF97的話…屆時#3G進貨了會再收把來打吧!


而RF97在這週幾場打來…
是花了我不少時間調適!90跳97拍面絕對影響甚大…
此外LUXILON 4G硬線的彈性似乎遠比預料的多!
我的動作基本就學老費的、看我網名就知一二
以前使n90時的揮拍加速行程縮減約2/3即有以往同水平的球質。
在不斷over出界調整至以往揮拍加速狀態後,球旋度明顯提昇約25%…
過網即墜攻擊角度變大、深度抽球也能再出底線前即刻下墜。
而整體性能的提昇下…意外的、還可省下不少體力…
若習慣拍頭輕的快速揮拍球友…我想是可以考慮的!


不過整體擊球手感卻不如以往n90來的扎實…
尤其網前小球須靠自身去釋放更多力道,否則總是過多…
這點也或許是我需善待加強注意的部份吧。


總之…
RF97令人驚豔的部份還是遠勝失望!除了塗裝…
不過其實看久了…還是蠻好看的啦~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testaynow
2014-11-06 21:4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AUTOGRAPH 心得
個人看法是這樣
其實
同樣是 16x19 的線床
放在 97 拍面,當然比放在 90 拍面更容易讓球陷入線床
而提供更大的 spin
(請參考 Spin Effect Technology (S.E.T.))
而較大的線床變化,也提供更大的彈性

而手感比 90 模糊,應該也是預料中的事

以我個人而言
只是 97 近 7000 的價格,實在讓人沒有買的慾望
也許下一隻要考慮 Blade 93 或者 Head prestige


KCLin0423 wrote:
個人看法是這樣其實同...(恕刪)

價格確實令人卻步…
不過身為費迷沒有不收的理由啊~望向網名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testaynow
之前用過朋友舊版的pro staff, 感覺重心有點不適應, 容易手腕痛, 這支好像是Federer 的客製版(有時候選手用的版本不會在店裡賣), 依照數字來看,重量太重了..以我的身材320就算極限了

這隻Pro staff的顏色我覺得蠻好看的, 我喜歡烤漆的拍子,尤其是黑色, RF97乍看有點像Babolat的Pure strike, 小弟是喜歡蒐集Babolat 的Aero 系列, 三角形拍框配黑色的烤漆真的很漂亮

用釣魚線纏握把布小弟沒用過, 是否可以讓握把有點像海綿軟軟的舒適感跟防震?

dkkevin0821 wrote:
是否可以讓握把有點像海綿軟軟的舒適感跟防震?

正好相反…
我用魚線緊束是為了追求更直接更硬朗的手感!
就好比改裝賽車、車手為了得知更直接的路面回饋、懸吊相對也改得較硬朗。

若是要舒適感的話…就直接多纏幾層握把布就好了!
或是牛皮底層拆掉、改纏發泡綿厚層握把皮、外面在另外纏薄握把布這樣。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testaynow
感謝F大分享RF97的心得,網球版比較少這類的文章…
話說我也忍不住入手了PRO STAFF 97LS
本來鎖定PRO STAFF 97 無奈要等到12月
再來是因為前一陣子拿PRO STAFF 95,打完一直覺得手酸,所以還是輕一點的拍子可能比較適合…
買拍時是穿Alupower+X ONE 半羊腸,老實說手感不錯,但打了五次,半羊腸就快斷了,所以直接換了教練推薦的Hawk+Head軟線,手感就沒上一個組合好了!
感覺上,PRO STAFF 97LS跟PRO STAFF 95比起來確實如F大所說的打起來沒那麼扎實,球的威力也減少很多,或許跟球拍的重量也有關係,但因為拍面大,所以容錯率高很多!
雖然重量輕二十幾克,但拿起來並不會有輕飄飄的感覺!整體來說還算可以!
目前比較困擾我的是,這支拍子穿了兩次線,兩次是不同人穿的,但剛穿好線,一打線就開始亂跑,不曉得是線沒穿好,或是球拍有問題,不曉得大大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呢?
附上第二次穿完線的照片,沒拍的很好請見諒…


waychern wrote:
感謝F大分享RF97...(恕刪)

新線一開始線亂跑是正常的!
不過還是要看你直線穿的磅數多寡?
如果打一陣子了還這樣…有可能是磅數過低。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testaynow
我的RF97 autograph 使用心得 是漸入佳境
今天下午又有1⃣️次的兩個小時跟球伴練習
球速 深度 top spin 非常容易取得
還有幾球cross court 角度之誇張我的球伴大喊 sick (變態)
除了扎實感輸給PS85 控球應該很接近
Slice 的玩法又更多
我想我會再買一支 讓PS85 退休
其實我當時還滿希望Wilson 正式出 RF97時 保持全黑色

建議用hybrid(gut) 的球友試試看string savers.

waychern wrote:
感謝F大分享RF97...(恕刪)



vanjames wrote:
建議用hybrid(...(恕刪)

感謝大哥分享!下次改Gut線來好好嘗試嘗試

話說string savers找露天還找不到東西…
建議改搜尋廠牌「Tourna Cross」就有了!


順便網路轉載

費德勒拍上的網線固定粒(轉載網球知識):


不知道大家有沒注意到費德勒的拍線上有些米粒大小的塑膠顆粒,分布在從上往下數起的第四和第六根橫線上,每根各五粒,加起來正好10粒,這些顆粒就是String Saver。

由於費爺的球拍豎線用的是天然羊腸線,比較昂貴,使用阻線粒可以:

1)減少線的移動;
2)幫助球線恢復旋轉功能;
3)延長線的壽命;
4)擴大線床的甜區;
5)達到適當的減震效果。

阻線粒的減震效果介於使用和不使用避震 器之間。當然如果在線床上增加阻線粒的數量,減震效果會隨顆粒數量增多而增強,但出於成本考慮,一般沒有必要安裝太多的阻線粒,而且如果不是穿羊腸線的話,個人覺得使用的意義不太大,如果只是為了達到減震效果,使用避震 器反而更經濟,但因為使用避震 器會影響手感,尤其像費爺那種擁有極佳的手感,使用阻線粒可以說是一種平衡吧。

儘管費德勒的網球拍沒有使用避震器,但通過使用阻線粒,也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減震效果,當然減震效果無法和避震 器相提並論。通過以下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費德勒將阻線粒安裝在甜區的上邊緣附近了,可能大家會很不理解為什麼費爺不將這些阻線粒安裝在甜區正區域呢?

原因可能有二:
1)甜區邊緣由於安裝了阻線粒而使得甜區範圍得到向上的擴展,也就是說靠近拍頭附近的擊球手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2)據專門為頂尖球員定製球拍的國際定製公司Priority One的創始人Nate Ferguson(曾作為桑普拉斯的御用穿線師)所說,很多職業球員都喜歡在甜區的上邊緣附近擊球。

猜測是因為職業球員都喜歡通過加速拍頭速度以製造出更大的拍頭力量,而甜區的上邊緣附近相比甜區中間區域積聚了更多的拍頭力量,而大多數職業球員的球拍都選擇了輕頭拍,所以更有助於加速拍頭速度,所以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職業球員更喜歡在甜區的上邊緣附近區域擊球。

阻線粒這個小配件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不一定用過。還有許多球友根本就沒有注意過這個好東西的存在。
對於阻線粒的減震效果,總結起來是這樣的。 沒有加避震器或阻線粒的拍子可以感覺到震動較大,安裝一個老桑用的那種圈型避震器後,震動明顯減少,同時感覺線床彈性降低較多。 如果取下避震器,按照以上圖示的位置安裝阻線粒,在10條豎線每條上有一個阻線粒的情況下,震動減少,但是不如使用避震器的減小幅度大。同時線床的彈性損失也比用避震器的情況小很多。 也就是說,阻線粒的減震效果是介於使用和不使用避震器之間的。當然如果在線床上增加阻線粒的數量,減震效果會隨顆粒數量增多而變大。出於成本考慮,一般沒有必要安裝太多的阻線粒,所以沒有實際比較阻線粒增多後的變化。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testaynow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