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ine wrote:
又一個為何不食肉糜的青娃?
扎根運動?
快一點扎根就業率比較實在吧?
你剛高中畢業嗎?)
還請大大開示~青蛙是甚麼意思阿?
另外我都開公司了唷~可以爬我之前的文
不過對於一個即將步入中年的我被說年輕 呵呵

還是勸您一句話~雖然網路上大家都不認識,但是基本禮貌還是要有
人如果活在網路世界一個樣,現實生活一個樣不是很可悲嗎?
還是現實生活您就是這樣呢?那這樣憤世忌俗倒也不意外,不過還是勸你改下脾氣的好
回到我發的文~
重點在於,運動是因該全民一起來運動! 而不是在於官方花錢培養為了拿牌滿足國內虛榮的心
哪怕是小小的跑步,還是專業的運動,都好~ 運動在於強健體魄,而不在於拿牌
而想要不斷超越自我的人,自然也會逐漸成長為選手
國內的風氣盛行了,自然就會大大小小的比賽雨後春筍的冒出來,企業贊助也會出來(因為可以打廣告)
這樣你能了解了嗎? 選手得金牌應該著眼於他付出過的努力,而不是我們國家的人種也可以出金牌
不然就算台灣花大錢養出很多世界級的選手又如何?年輕的孩子還是在電腦電視前面
台灣該做得很多,執政者並沒有做好~但就以運動風氣來說,是比往年好多了
靈魂限定 wrote:
拿籃球來說,我們家附近哪個球場不是爆滿,一個框10幾20隊在報,所以你說全民不支持運動嗎?
大家都愛打籃球都想打棒球,問題就是從以前到現在的政府就是不重視運動員的培養,不重視環境的打造
像樣的籃球場都沒幾個了更別說像樣的棒球場了,學校也沒有像樣的籃球社棒球社
政府把每個學校的老師觀念教育好,多培育多發掘認真訓練,各地方多辦比賽多鼓勵
讓人覺得當運動員,能得到認可是一件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的事
這些政府有做到嗎?所以當然是廢物政府不支持運動阿)
對於棒球! 我是深表認同,台灣可以讓民眾組隊打棒球的地方實在是太少了
不過這畢竟牽扯到太多的問題,北區地貴得要死,如果只設幾個鐵定沒用,搞不好還搶地盤打架都有可能
另外棒球也會K出去可能打到人,打到玻璃,打壞學校的設備(假定在有棒球隊的學校)
所以造成民眾大部分只能藉由看棒球,滿口棒球經來發洩~
回響職棒元年開始,台灣真的很多民間的棒球隊,我自己都是三個隊跑來跑去的內野手
或許現在台灣時空條件已經不允許這樣的運動了吧~

不過藍球我就不太認同了,說實在的哪個學校沒有籃球架,籃球場上總是一堆人
但是國內的選手也拿國家的補助了(國手),也有職業隊可以打了(比其他非棒球的球類選手好的多)
可是籃球卻是一年不如一年,搞花邊的,不務正業的,看看以前的老球皮 東方介德 鄭志龍 阿三哥等等
不說現在籃球的壞話~也許現在的時空背景不再如此單純,其他吸引人的刺激更多~

而多辦民間的比賽!這我是深表認同~這可以讓民眾有更多可以彼此切磋球技的地方
政府的確是可以加強這一塊~
然而運動中心,也是政府想要推展基層運動的一步阿,當然還牽扯鄧很多的其他因素,比如說增加內需啦(雖然很小)
創造就業人口啦(雖然也還是少) 或是官員又有可以上下其手的空間了

但是,這是市民可以享受的阿,至少拿錢有辦事,畢竟全世界您應該也找不出一個國家不貪污的吧
所以很多事情,並不能只看一個面,正如大陸的體操選手是從很小就集中管理,沒有歡樂的童年,沒有玩耍的時間
只有大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想拿金牌),去犧牲他們,我想您應該也不認同
運動 不應該只是為了拿金牌,拿世界第一,拿了又如何?台灣GDP會比較好嗎? 經濟會比較獨立嗎?
高房價會結束嗎? 企業壓榨的22K會提升嗎?
但是如果民眾都是隨波逐流,鄉愿....,只冀望在這個台灣之光 那個台灣之光
好人才不能流失,但是台灣的環境(運動風氣)根本只會限制他的成長,說實在的我為很多選手惋惜
alvinkan322 wrote:
大大你知道多明尼加的...(恕刪)
A大~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指(風氣)當然在那篇文也可以說是靠棒球,窮人翻身的風氣
在台灣會想要靠當運動選手以後變成有錢人的,應該是少之又少吧~
所以我才一直提到曾雅妮是很可惜的一個例子,比這次網球的謝淑薇還可惜
中國大陸有多少是可以打國際比賽的場地,如果那些球場變成地主優勢
而又有多少權貴可以結交球友,曾雅妮何止名利雙收~
而假設中他已經入籍中國
但是台灣有興趣往這條路發展的後進看到前輩,在對岸身價億來億去,簡直就是世界天后級
(當然還是要繼續努力!但是我是真的覺得台灣的環境已經供不起這樣的世界選手成長了)
對於台灣未來小選手會更有動機會想靠高球來翻身的動機與成長的力量
wieter wrote:
我覺得樓主大概搞錯了一個觀點,把職業運動跟休閒運動畫上等號了
台灣人沒有不支持運動,很多父母也都會讓小學子去學一兩樣運動
但是要把這個運動當作職業來經營,就是問題了
台灣缺乏職業運動的市場跟熱情
許多運動員從業餘轉職業後只能往國外發展
所以我覺得歸根究柢的問題在於台灣要不要發展除了棒球、籃球外的職業運動
也該睡了

其實我們說的是一樣,只是我標題下的不是太好~太籠統些
大概加上個風氣會好些
而您說的其他球類~我是覺得就交給這市場吧.溫布頓比賽的時候我也在01的版上和其他固定版友哈啦
但是明顯的就是根本沒甚麼人氣,要是NBA還是老王在藍鳥,一個風吹草動馬上就有版友PO文報告戰況
所以我是真的希望謝淑薇可以轉籍(如果有機會的話)畢竟對岸網球觀看人口比我們大太多了
未來出路也不用愁,如果謝淑薇可以更上一層樓,再拿下其他的金杯,我還是會為他的努力而喝采
當然要是有人說我沾光也是可以,反正要是用這標準來看我從小到大沾過的可多了~



寧可看努力的選手再好的環境,可以繼續成長,也不樂見她在台灣逐漸凋零~~

PS:在台灣逐漸凋零不會只是政府的責任,更應該說是我們全民的責任!
如果大家都喜歡打網球,如果大師賽大家都喜歡追喜歡看,如果台灣民間的網球比賽和路跑比賽一樣多
那我會希望謝淑薇可以留在台灣,因為她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老話,要不要去跑跑步只是一個念頭,沒有人可以看出自已小孩未來是不是會成為pro,但是王品這麼賺錢,台灣人不是沒錢,沒錢的是政府......,我兒子上游泳課,一個月1000元,我覺得還好,很多人一餐就吃完了,我個人真的認為預算是可以移動的,這裏省一點,那裏花一點,就看個人覺得什麼比較值得而已
王永慶跑步到90歲,我也希望我兒子游泳到90歲,而不是吃東西看電視到60歲,我也沒有要我兒子成為運動員,我只希望他找到自已喜歡的運動,一輩子健康......
很多人都把運動搞成看別人運動,那只是自爽而已,從自已開始吧,走在路上,好好的發現,很多游泳池,而且是溫水的,走進去問一下價格,可接受就開始吧,所有運動都一樣,不是只有游泳
另外國人還有一個怪念頭,我們的選手進奧運,沒得獎,就沒有掌聲,但是我都是很配服他們的,因為他是全世界前30前.....我給他們掌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