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網球--發力與基本的運拍動作

KCLin0423 wrote:
6.網球當下心理狀態,身體狀態,手感 影響很大
有些選手練習很強,比賽就不行了
有些選手,練習沒有多突出,但是比賽成績很好
有時候,就是沒手感打不出來,休息個一個星期,手感突然回來了
都很難講
但是,有沒有進步,長時間而言,你會有心得

valen-hsu wrote:
關於練球,曾經聽過某前選手說比賽你能打出練球時的六成就很不簡單了

認同valen-hsu前輩的看法,也認同KCLin0423 前輩的說法。

認同valen-hsu前輩的看法,乃因為...
(1)參加 丙級技術人員證照術科考試,發覺考試的臨場表現,遠不如在學校練習。

( 類似網球比賽,你不知道對方出什麼球路,考試也是不知抽到什麼題目 )

(2) 昨天晚上在 C 球場 練發球( 30顆球自拋自打,練習三輪 ),感覺還可以,沒有掛網,大部份在發球線內。

今天透早6點,和 01 球友 拉球,6點45 PLAY模擬考,結果發球2266的,掛網頻頻。


(3)不過,若是「單車比賽、慢跑比賽( 目前流行的路跑 )」,比賽的表現會比較好喔!!
因為,單車有「輪車--破風阻」效果,參加比賽的路線若前半段是平路,且有1000多人參加,那中間集團至少有300~500人,在這集團輪車破風前進之下,我們的速度會比平常還快,比較輕鬆,但要小心不要靠太近A到別人,會倒一串。

例如,2013紫南宮100KM,自己平常由竹山獨立練車到草屯,時間比較久,要一小時多,參加紫南宮100KM,集團輪車之下,竹山到草屯,騎單車只要40分鐘。( 比起阿伯騎機車還快上許多 )

參考
台72快速公路自行車挑戰賽_出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pnQg2Lh3CM




KCLin0423 wrote:
6.網球當下心理狀態,身體狀態,手感 影響很大
有些選手練習很強,比賽就不行了
有些選手,練習沒有多突出,但是比賽成績很好
有時候,就是沒手感打不出來,休息個一個星期,手感突然回來了
都很難講
但是,有沒有進步,長時間而言,你會有心得


「網球當下心理狀態,身體狀態,手感 影響很大」
之前第一次和 01 丙前輩 相約 練球,太緊張,本來實力就不好,一緊張之下,全身僵硬、動作硬梆梆,結果每一球都是界外。

後來第二次 ~ 第 四次,就比較能夠放鬆,能夠對上5~ 9 拍。

心理因素,影響動作。
發球確實是網球動作裡最高級的動作, 除了胯下擊球外!

依小弟的打球20年以上的經驗, 還有教過很多人的經驗, 我大概把發球也拆成幾個部分:
1. 首先, 請不要執著於發進這件事.
所有的初學者都必須注意一個事實, 那就是打到球, 並且用球拍的甜蜜點來擊球.
當球拋到空中, 由於每個人手長/球拍長度, 與拋球下落的距離感都嚴重影響擊球
位置; 所以, 個人建議, 在練習時完全不需要直接上場, 請先對牆壁練習即可.
練習時, 注意一個要點, 舉拍->揮拍->擊球->收拍, 都必須讓身體保持最舒適.
什麼叫最舒適?請嘗試感覺某個揮拍動作, 在擊球前/時/後, 你的手臂與身體無
不流暢感.
另外, 最好初學者以正擊拍的方式擊球, 把所謂的"球感"先抓到. 此時, 請適當用
手腕的調整擊拍的角度, 但請注意不要傷到手腕.
2. 承上, 當逐漸抓到球感, 還是建議待在練習牆前, 逐漸把距離拉到底線與球網的距離長.
想像球網的高度, 然後重複第1項提及的動作, 舉拍->揮拍->擊球->收拍,
都必須讓身體保持最舒適, 但是外加一點, 擊出的球, 必須比球網略高;
3. 善加利用手腕, 你必須清楚, 正擊球, 切球, 旋球的基本原理, 如果不懂, 請google囉.
每練習一種球路, 我都建議重複1-2的練習方法.

當你已經可以抓到所謂的球感, 且每次擊球的剎那你都感覺的到球拍與球扎實的物理作用
(你會懂的!!!), 這時候可以開始練習身體與腰部的配合動作.
4. 腰部配合, 簡單來說, 就是利用腰部帶給擊球時多很多點的下壓(或是稱作下拉)動作.
手臂的力量其實大概佔40-50%, 腰部與腿的力量就是剩下的60%, 而腰佔40%.
重複1-2的練習方法, 嘗試舉拍->揮拍->擊球->收拍+腰部旋轉, 你會感覺到非常
不一樣的感覺, 那就是擊球有力了, 但是球感又不見了....因為腰部與手臂需要協調.
這很難以文字敘述, 且每個人身體協調性不一, 需要實際看發球動作才能校正.
5. 腿部配合, 其實腿部最簡單, 微蹲後起跳, 這個起跳並不是真的跳起來, 只是讓身體的
延長性加長, 啥意思?就是說原本175cm的人, 舉手+球拍的高度假設是210cm,
微蹲後跳起, 應該可以延長至220cm左右, 或是更低, 或更高, 因人而異.
退步配合的最重要原因是增加進球率, 更高竿的人則可以增進擊球的力道!
這也無法述諸文字....很抱歉.

當然, 只是運動為目的的朋友, 單純用手就可以了, 因為, 球進最重要!!

KCLin0423 wrote:
一般在初學階段的教練...(恕刪)
KCLin0423 wrote:
]
簡單回答
1.我以前打牆壁可以打 1-2 個鐘頭
我不認同初學者不適合打牆壁這回事

valen-hsu wrote:
這我看法和你不太相同

FedererNO1 wrote:
建議最好不太執著於來回拍數上啦~這樣反而會讓你練不到東西…

KCLin0423 wrote:
個人一向不認為要從動作下手
原因是
正確的發力,引出正確的動作

強制去做出某個動作,不見得會是正確的發力
阿格西號稱教科書的正拍,而當今的四大天王,哪個像阿格西?


一,
KCLin前輩是台中人 ?
年約50~55歲 ?
最近在球場有遇到一位 L 先生 ( 50歲 ),感覺很像KCLin 前輩,他是平擊正拍,單手反拍。

不過,KCLin 前輩的頭像是納達爾( 偶像 ),那應該是雙反,上拉正拍,
那 KCLin 前輩 應該不是 L先生。

因為他說「對牆能打50拍~80拍來回,才有資格下場和人對拉。」

和KCLin前輩表示「我不認同初學者不適合打牆壁這回事」的,有類似。

L先生說要對牆打50拍~80拍不中斷( 每次都不能兩跳 ),才有資格下場和人對拉。

他說和人對拉,也能50拍~80拍。

然而,FedererNO1前輩說「建議最好不太執著於來回拍數上啦~這樣反而會讓你練不到東西…

而, 01的 X 前輩實力強和 W 教練 對拉,經我估算,最多大約10拍而已,最少才4~5拍。



那到底對拉要看來回拍數,或是不用 ?

W 教練、C教練、 卻說初學者不宜打牆。

有能力對拉50~80拍,才有資格喊對抽 ?

那有能力對抽50~80拍之後,才有資格喊PLAY了 ?



KCLin0423 wrote:
原因是
正確的發力,引出正確的動作

強制去做出某個動作,不見得會是正確的發力
阿格西號稱教科書的正拍,而當今的四大天王,哪個像阿格西?

不過,L 先生有看法和KCLin 前輩不同,
他說,要做正確的動作,而不是為了打那顆球,而做出其他動作。
他看到我打球,覺得每顆球的動作都不一樣,他說這樣不對,雖然每顆都有打到半邊球場之內,動作錯,就是錯。

他又說,他覺得我雖然有將球打入半場之內,但他看到我不是用標準平擊動作,他覺得我應該很痛苦。

我沒有很痛苦呀,每一拍也是有向上收拍,力量有發揮,沒有卡到。
他為何覺得我應該很痛苦 ?

而KCLin0423 前輩表示「個人一向不認為要從動作下手,正確的發力,引出正確的動作。強制去做出某個動作,不見得會是正確的發力。」

每一位前輩、教練說法都不一樣,是非對錯都搞混了。

無法適從呀!!




其二 ;

KCLin先生的頭像是納豆,應該是比較喜歡納豆,那您的打球方式是單反,正拍是平擊 ? 或是雙反、上拉正拍 ?

一般來說,喜歡的球員,和自己打球方式,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對嗎 ?


雖然納豆的球迷不少,但是只有極少數球友使用上炫(上拉)正拍、使用雙反的人也比較少。
這是何因 ?


另外,使用上拉,如果不是很標準,但能夠打到對方半場之內,算是可接受,或是不及格 ?

大多數教練、資深球友都是平擊,看到用上拉的人,是不是都不太習慣 ? ( 視覺、球方向 )


資深球友都是平擊,看到我用上拉,都糾正我的姿勢。
( 不自覺的習慣,看納豆球賽太多 )

但一時也改不過來。

平擊式,比較正統 ?

但不是每顆球都能在平擊的姿勢出手。
各位也都一致認為上拉是不正確,平擊才是正確的嗎 ?




第三,
L 先生 說到,像他一樣的老球皮,幾乎都是不太改姿勢,也都不太願意跑,不願意去追辛苦的球 。

他說的是符合台灣現況嗎 ?



他說的,老球皮,都不太願意跑,也不願意去追辛苦的球 。

代表著,老球皮大多數不願意和初學者對拉 ?

因為即使在半場之內,只要球偏到中線( 壓線 ),老球皮也會覺得追的很累 ?


那老球皮們的球友,會比較願意和風格,球路、水準都一樣的人對拉 ?
【麵包超人】 wrote:
一,KCLin前輩是...(恕刪)


1.我不是台中人

2.我用 Nadal 並不是我學他的球風,而是我喜歡他那種力量與拚勁的表現
我的隨球上網(利用前進的動力配合身體的重心順勢擊球而不停下來準備)
與發球(不併腿)都比較像 Federer

3.牆壁的問題,沒那麼誇張要 7x,8x 。而且,大家練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我比較要求發力的正確性,但是不會要求 7x,8x 球)。
初學者,控球不準,甚至跑不到位,也沒有熟悉發力方式,拉球可能有反效果。
而且在控球不準的情況下(可能一個場都不夠打),有誰要跟妳拉球? (除非繳錢)
那,初學者如不練牆壁,就只能找教練了?!
所以...

3.刻意地做某種動作,會使某個肌肉特別用力去做出那個動作,而使動力鍊產生斷點。所以,我在教人打球,一向是你用力打盡情打就對了。有問題再修。我重來不會要求人去學某人的動作。

4.所謂的上旋平擊不知您怎樣定義
所謂的上旋,是指,拋物線球? 那會旋的直球算不算
所謂的平擊,是指,不會旋的球? 那會旋的直球是不是平擊?
我的球風是,不論是拋物線,平球,甚至下壓球,發球,都要旋
會旋的球才會更穩定(有一定的角動量,球不會飄,就像是子彈要旋轉才不會亂滾依樣)。
會旋的球有更寬容的過網高度。會有急速下降的效果。讓你打出安全強球的機會更高。
所以,現今的職業網球,都是偏向旋球,只是程度不同。
(Nadal 是超級旋,而他的球,快速落下與彈跳更為激烈)

在我教球友打球時,也特別強調,更重更快的球,就要打得更旋。


5.所謂的咬球與球感,很多人,甚至教練都是含糊帶過
以物理學的精確描述,就是,你要賦予正向力,使球拍與球之間產生足夠大的磨擦力,在球接觸到線床時,線床能以足夠的摩擦力控制球的運動。
所以,越重的球越容易咬(但是,反作用力越大,也越難控球),如果打球時收力,你就更咬不到球。收力是網球的大忌。

6.要上拉平擊要看當時球的狀況,不能一概而論

7.別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甚麼姿勢都打,Nadal 的也用,Federer 的也用。。看情況而定。就像 Nadal 的打法出來以後,你有時也會在球場上看到其他人用 Nadal 的打法。我的觀念是,發力正確就是正確,有些球,就是那樣打會比較好。(例如很低的球,想打上旋高彈跳,用 Nadal 的低球打法不是很好嗎?)沒有改不改姿勢的問題。

8.除非球太低,否則以橫拍擊球為佳。
個人的看法是,直拍很容易造成抹球,就像平底鍋發球一樣。尤其是直拍的方向是向上打,為了要進球,有些人會刻意抹球。
就算是 Nadal 也不是都直拍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BdbgZD05U
請注意,幾乎所有的球打到時都是橫拍
平腰至肩膀是最佳擊球高度,這個高度出拍一定是橫拍為佳
橫拍的好處是,力道推進方向與你想要打的方向相同。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太強調腰部旋轉與手臂收拍動作,而造成側打抹球。

9.網球拉球大忌
有些年輕人(多半是國中以前)還有些性格激烈的成年人,看到球比較強的人,就喜歡發力跟她互八。這本來是沒甚麼。但是,有些人自己連球都不知道八到哪去,就是一昧想挑戰,這種人就很令人厭惡。
我也會跟某些阿桑阿背對拉,雖然他的姿勢沒很好,球也不重,但他會把球控在穩定的點。(但是,阿桑比較好,他們會把球控好,阿背看到你的球強,也是很想挑戰)。

10.我在跟球友練球的時候,也會要求,請不要把球打給我。我也會適當的左右調球(當然是在他有控球的情況下,那種亂飛的,沒人知道要怎麼打)。
拉球練習並不是要原地拉為佳,而是能把球控道你要的點,對方要跑而能打得到的點。才是高手。


KCLin0423 wrote:
3.牆壁的問題,沒那麼誇張要 7x,8x 。而且,大家練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我比較要求發力的正確性,但是不會要求 7x,8x 球)。

嗯~能夠打牆璧到80顆不中斷 (落地不二跳 ),也算有修練5年~10多年的老經驗高手 ?

等到練就連續 80拍打牆不間斷( 落地不二跳 ),實力應該有4.5 了 ?

既然已經苦練牆璧到4.5,L 先生他當然不怕沒對手。

唉~一般人要練到70、80拍不中斷,還有很長一段路。



KCLin0423 wrote:
初學者,控球不準,甚至跑不到位,也沒有熟悉發力方式,拉球可能有反效果。
而且在控球不準的情況下(可能一個場都不夠打),有誰要跟妳拉球? (除非繳錢)
那,初學者如不練牆壁,就只能找教練了?!

有一種方式,就是自拋自打,今天的W先生,他的行程就包含自拋自打....,他採複合式練習菜單。

(1)首先,
今天 球場 W 先生 早上5點半到球場,是先和 J 先生拉球。

(2)然後,
C先生、T 老先生 也來了,最後他們雙打PLAY。

( 【 註 1 】 W 先生乃60歲人、打球三年,真有其人,E前輩見過 W先生,W先生的實力有3.0~3.5,會滑步正反拍、切球,發球威力方面略勝於E前輩 ; 但威力不如X前輩,雖然W與X沒見過面。)

(【 註 2 】 : C、W、J、T雙打時,我坐椅子上觀戰,隔璧場有兩位4.0~4.5的高高手( A 與 B )練對抽,為何稱之高高手,因為W先生曾與之對抽,W先生( 3.0~3.5 )評價對方實力超過他。 這兩位4.0~4.5的高高手( A 與 B ),練對抽,來回拍數有30~40拍( 不中斷 )兩人所站位置不需移動1公尺,就能回抽,結果肌肉型 B球友的球拍【 當場斷線 】了!!,可見他們實力很強。 A 與 B的實力,就能夠打牆璧80~100拍,不中斷了吧 。)

(3)
第二場,我和 W 先生搭配,雙打贏了。


(4)
最後,時間已到七點, 大家要上班,大家都散場了,只剩 W先生 在場上,

(5)
他 拿出100顆老球 ( 淘汰用球 ),他一個人自拋自打,打單反,練習單反 INSIDE IN 然後,再撿球回來(100顆),練第二輪、第三輪。


因此,有人時對拉,沒有人時就自拋自打,場上人數已滿,沒辦法時就雙打PLAY。
複合式練習菜單。


自拋自打,是【一般教練】會給的功課。

打一百顆出去,練習球過網上30~100公分,在線內之前落地。


而打牆璧,初學者大多3~5拍,球就旁噴,然後又去撿球,3~5拍又旁噴,又撿球。
與其3~5拍就OVER, 不如自拋自打100顆。

因為打牆璧為了要因應來球,通常都會用桌球式打法,只用手軸。
因為,大動作收拍,收拍當下,球就已經飛過身後。


我看 C.L.WU 教練 在場中無人時( 等會員到齊雙打 ),也都自拋自打。



----
另一層次,我看過大學網球社團的學生練球,他們練習一種對抽,

就是甲學生站底線、乙學生站網前,乙發一球弱的球給甲,甲接發時是用力抽球,球直接對乙打去,乙截擊,截擊之球,剛好又落到甲之前;

甲再用力抽球,球又直攻乙,乙再截擊,截擊之球又飛向甲...

如此循環...

這個就需兩人對練了。



---------
Inside in Inside out Practice with Yann Auzoux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z3tbujXoHs
KCLin0423 wrote:
9.網球拉球大忌
有些年輕人(多半是國中以前)還有些性格激烈的成年人,看到球比較強的人,就喜歡發力跟她互八。這本來是沒甚麼。但是,有些人自己連球都不知道八到哪去,就是一昧想挑戰,這種人就很令人厭惡。
我也會跟某些阿桑阿背對拉,雖然他的姿勢沒很好,球也不重,但他會把球控在穩定的點。(但是,阿桑比較好,他們會把球控好,阿背看到你的球強,也是很想挑戰)。

看大學網球社團練球,暖身時,動作都有做,動作也很大( 拉拍、收拍 ),但他們ˊ的球卻可以很軟,不是強抽。

動作很大,但很優美,球又不亂噴,這個應該也是需要功力。

台南的valen-hsu前輩有說過,對抽也可以很軟。


valen-hsu wrote:
甚至有人還說打play進步才快,我回答她說是比賽的經驗進步很快不是正確動作進步很快
當然有個會基本動作的阿背會跟我討論基本動作,上星期六還問我雙反怎打

雙反,個人覺得比正拍穩定,因為如同KCLin前輩說的,雙反有右手制軸,反而比較不容易跑姿勢。

海線教練亦說,雙反比起正手,反而比較好入手。

但觀察許多人之打法,雙反的人實在很少,除非是大學社團出身的。
35~80歲,都以單反居多。



Inside in Inside out Practice with Yann Auzoux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z3tbujXoHs


【陽光網球教學中心】正手拍基本動作分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T0VwQPJRm0


【陽光網球教學中心】反手拍基本動作分解 ( 雙反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Cs3LNvovLk&list=PLD1A7058E6088CB3D



【麵包超人】 wrote:
資深球友都是平擊,看到我用上拉,都糾正我的姿勢。
( 不自覺的習慣,看納豆球賽太多 )




這邊有影片, 分析 nadal 正手拍的揮拍速度,
雖然常常看到 nadal 正手往上拉的幅度很大, 但其實水平速度還是大於垂直速度.

往上拉的揮拍軌跡, 跟球的來的軌跡, 重疊會較少,
再加上眼睛沒有盯著球, 以及球來的速度比預預的慢, 就會揮空拍...


【麵包超人】 wrote:
而打牆璧,初學者大多3~5拍,球就旁噴,然後又去撿球,3~5拍又旁噴,又撿球。
與其3~5拍就OVER, 不如自拋自打100顆。


對牆壁打也不一定打一球就要撿一球啊!
你拿著100顆球對著牆壁打, 每球打3~5拍, 還可以打 3~500 次, 不是更好?

對牆反彈才可以練盯球, 腳步等,
我自己是覺得對牆打比自拋打有用多了...
(對牆打的的第一球不就也是自拋打?)
雖然打牆有其特點,但牆壁回彈速度遠比阿背的球還快上許多,自己打牆壁回彈之球僅「半秒」,阿背之回球尚有「一秒半」。

前年、去年 (2012、2013年 ) 一整年是打牆( 一~兩星期一次,周六,因為還有參加其他體育活動 ),為了接牆壁之球,速度快,都是用手的力量去接,結果手肘的外側會痛、手腕也痛,看復健科、然後外加止痛藥。

六月經網友介紹教練,才知道收拍、用全身力量打球。

七月和阿伯打球至今,手肘的外側沒痛過。

既然手沒痛,就是收穫了。

還好遇見教練。

大家都寫好多,不知從哪回起

KCLin0423 wrote:
2.我用 Nadal 並不是我學他的球風,而是我喜歡他那種力量與拚勁的表現
我的隨球上網(利用前進的動力配合身體的重心順勢擊球而不停下來準備)
與發球(不併腿)都比較像 Federer(恕刪)

呵呵..我好像知道你是誰..暑假在光復常跟你打

KCLin0423 wrote:
拉球練習並不是要原地拉為佳,而是能把球控道你要的點,對方要跑而能打得到的點。才是高手。
(恕刪)

我也是這麼覺得...上次被老頭念說"拉球就是打給對方打, 董?" 可是打那種沒威力的直球給對方真的沒辦法練到真正的技術..


【麵包超人】 wrote:
他 拿出100顆老球 ( 淘汰用球 ),他一個人自拋自打,打單反,練習單反 INSIDE IN 。 然後,再撿球回來(100顆),練第二輪、第三輪。
(恕刪)

可是別人打的球並不會像自拋一樣, 自拋是垂直球路, 別人打的是有點往身體跑的路線, 所以自拋練的後果是, 上場會反應太慢...

【麵包超人】 wrote:
但觀察許多人之打法,雙反的人實在很少,除非是大學社團出身的。
(恕刪)


雙反的優點是很穩, 而且比較有威力, 我雙單反都會用, 單反要打的有威力的話手把要抓很穩不然會亂飛, 雙反很適合使用於快速攻擊(對角線或直線)

dkkevin0821 wrote:
呵呵..我好像知道你是誰..暑假在光復常跟你打


這樣就知道 KCLIN是誰 ,也滿巧的。

以前有老師說過,某些職業的圈圈很小,甲君 在 A 機關待兩三年,再輪調去 B機關時,B 機關也大半也都知道 甲君是誰,有何風格。 例如 : 醫學界 ( 同一專科領域,例如風濕科 )、飯店業( 五星級 )、餐飲業(大飯店)、法官界、教師界、警界。

網球也似乎如此。
圈圈很小。

如果是路跑、單車,全台灣有數萬人-->數十萬人-->一兩百萬人都有從事這項運動,圈圈很大。

網球、高爾夫、西洋劍、日本劍道( 台灣有 )比較像是菁英型的運動。

有入門門檻,且有階級( 能力、或認證 ) 的區分。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