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一位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打球,餵球給他打,一開始是用手丟球餵球50顆,他打的沒問題;後來兩人拉球,我特別打的軟,他也接的到,只不過......十分鐘後,他頻頻甩手,原來是手麻。
我看他的球拍,是書店買的500—800元的鋁合金網球拍,
我問資深穿線師,他們是說便宜的鋁合金球拍比較震,傷手。
另外,線有差,朋友黃先生打球都是會旋球,他說:線的磅數若掉磅,或是軟線太差,每打一球,就要整線一次,因為掉磅數的線,容易歪七扭八。
器材不用太好,但也不能太爛,書局買的99元羽球拍、499元的網球拍,就是不太好發揮力量。
當然,初學者拿5000元的球拍也無法發揮。
同樣,書局買的300元棒球手套,接到高手時速100的棒球,手應該是麻掉。
新貴不貴 wrote:
要看人,還有球技
球技不好,換上再厲害高級的拍子,反倒是種阻礙吧
不過羽球鞋至少能避免運動傷害,
在這樣的前提下,因此進步的人也有吧
朋友換了勝利SH-LYD的羽球鞋
打球就有比較不一樣,鞋子輕移動反應有變快
shanksrobert wrote:
基本的裝備是為了保護你的身體跟進行穩定的練習,
打球,技術當然重要。
然而,基本的球具還是要有,例如,正確的工具,打籃球當然穿籃球鞋,打高爾夫當然要穿高爾夫釘鞋,打網球當然是要網球鞋。
技術是一層面,選對的工具,是另一層面。
兩者相輔相成,不衝突。
舉例,
技術再好的高爾夫球友,穿一般布鞋打高爾夫,一定是有危險,草地是有露水,不可能丈侍自己的高超技術,而產生滑倒之危險。
同理,不合適的工具,有運動傷害之可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