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好好穿線,少傷荷包-用GOSEN張人法穿線的球拍(含工廠法照片)

jcho0 wrote:
謝謝您的訊息!


...(恕刪)

這家的確在網路上小有名氣,
一般穿線工資約在100~150左右,
我想這家應該也不致於差異太多.

倒是建議您找個空,親自走一趟,
親眼看看他們是如何穿線的.
有沒有做到:
1.不是全部編好線才上機拉磅,
(先編直線可以接受,但橫線就不宜預編);
2.直線由中間逐線往兩邊拉磅;
3.不用線勾唰~~在拍框外拉線.
能做到這幾點,那表示這至少是家認真穿線,
會為顧客考慮的店家.
之後再根據他們穿的線好打與否,
決定是否以後再給這家穿.

穿線師比穿線法重要,
也比是否用台華麗的穿線機重要.
如果您覺得這家穿的不錯,
也可向大家推薦.
台灣在穿線的市場來說, 是屬於低工資的~~
如果希望店家空拍上機只預編直線, 那消費者願意花多少錢呢?
況且預編只是會傷線的一種情況而已,
當過線的時候, 線有沒有慢慢拉防止打結而傷線~ 共線的時候線有沒有壓到造成磨擦...
拉橫線的時候, 其阻力有無釋放~ 打結的時候打的好不好,
這都會影響拉線的結果~
所以只用空拍上機來評判店家用不用心, 個人以為是不夠的!

我羽球程度比較差, 所以比較可以打出不同穿法的差別!!
因為水準好, 擊球點準的人, 其實用什麼穿法, 其實打起來差不多,
永遠電的掉你!!
因為這些人永遠打得到甜區~ 而且大多是甜區中的甜區!!
但是我個人打起來, 我覺得張人2012甜區>SZ>YY2線四結下至上>工廠法 (勝利法屬於張人變形, 沒試過)
不過真的穿線師比穿線法重要!!

另外, SOSA 我記得就不願意穿張人法了~ 遑論 2012 專業法~
簡單的說, 就是不合時間成本, 線譜看了他們就會穿了~~
可是收這一點點錢, 要花一倍的時間來做....他們是不願意的~
至少我上次和 SOSA 買拍的時候他們就不願意幫我穿張人法~

真的要打好打的, 就自己下海穿線吧!!
電腦穿線機不要用太好, 3萬多就有了~~
當熟練的時候, 把穿拍時間固定在 40-60分鐘~(有聽國外的說這樣的時間穿出來的拍線比較彈)
這樣會最好打!

ly151 wrote:
打結的地方有2個,
一個在拍框下緣中間數來第7孔,這個結比較大;
另一個在上緣中間數來第4孔


我取出羽拍
分別在不同球場拉的線
比對一下
都是這種穿線法


Doh! wrote:
水準好, 擊球點準的人, 其實用什麼穿法, 其實打起來差不多(恕刪)

唉...是啊,我就是擊球點不準,
所以想研究穿線法,看會不會比較好打些.
最後呢...就自己下海穿線啦...

ASOND2014 wrote:
在不同球場拉的線
比對一下
都是這種穿線法(恕刪)

不意外,這種穿法省下的時間成本是很可觀的.
我雖然沒實際測試過,
但如果預編好球線再上機拉磅的話,
相信不用超過20分鐘吧.
聽說大陸那邊有人可以在10分鐘內拉好的哩!

消費者如果可以接受
"用不一樣的穿線法,所需的工資是不一樣的"
這樣的觀念,而不只是一味追求低價的話,
相信店家也會願意提供不同的服務的.
最近過年期間剛好兩支拍線都斷
就剛好可以換家店穿看看,就到鄉下附近的羽球店穿線
不過就是分不出來是哪種穿法...
我只知道不是兩線四結,因為它只有兩個結,哈哈
又似乎不是工廠法,因為真的不像...

上面那支是72孔,下面的是88孔


2點鐘



4點鐘



10點鐘



8點鐘

joeyabc0 wrote:
最近過年期間剛好兩支...(恕刪)

嗯...拍框內是2個結的話,
有點像是勝利穿法,
不過不很確定啦...
穿得不錯啊,共線孔的線沒什麼壓線(疊線)的情形.
ly151 wrote:
嗯...拍框內是2個...(恕刪)



我去找勝利官網上的72孔勝利穿線法,好像也不是
因為2或10點鐘的位置都沒有跨孔,但勝利穿線法有

最近對穿線頗有興趣,不過感覺學問真不少,還在慢慢學習相關知識當中...

joeyabc0 wrote:
我去找勝利官網上的7...(恕刪)

如果10點鐘方向不回線,
就是C9出來直接從C8進入,
依序穿完打結,
是不是就比較像你的拍子?

另外,我聽說有人會把YY的2線4結法,
一邊直線不打結轉成橫線,
變1線2結法.

我後來重新畫了一次走線圖,
對照你的照片,
應該是這種4結變2結穿法沒錯.

ly151 wrote:
如果10點鐘方向不回...(恕刪)


原來如此...
這我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方法,學習了!!
不過這樣變化不知道跟原本的兩線四結相比有無好壞之處
跟張人的一線兩結在差異上又有哪裡不同

真的有點難理解...
joeyabc0 wrote:
原來如此...
這我...(恕刪)

如果穿線師能遵循從中間開始拉直線的話,那應該沒什麼缺點.
而最大的好處應是:
穿完一邊直線打結後另一邊就可以立刻轉橫線,
省了停下來打結的時間.
不過,以yy的標準做法,
橫線的開始是打個大大的起始結堵在框內,實在難看.
我個人觀點,這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變通法.

和張人法的差別嘛…
橫線上磅順序的不同主要影響是甜區的手感差異.
處理好的話,張人法由甜區開始上橫線,
可能讓甜區的手感會稍好些.
(不過手感涉及個人喜好,難有定論)
而張人法會用到阻線鉗暫停,
簡單講就是操作上較費工(若是用張人專業法就更費工了).
不過,還是老話,穿線師比穿線法重要.
以上淺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