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前提是抽球,只練三個月,相信也不會很會控球,
打人家正、反拍(亂刷、亂飛),只能用切球來救球,
不然要怎打,所以不要說人家沒品,是自己技術太差。
另外要如何分辨來球,是上旋、平擊、下旋,說真的真正在球場時,
就算打幾年,分辨也沒意義!
所以不用亂扯要人家打上旋,你也要打上旋,(請問要打上升、還是下降?)
重點是,自己打擊球姿勢是否正確,腳步是否到位,擊球瞬間是否順暢。
正確之後,什麼球來都可以穩穩擊球。
而以上,就是為何請教練不斷送穩定的球讓你打。
打牆壁會變強,但是不知網球技術基礎,動作姿勢避免受傷,網球比賽趣味點,
就算鍊打牆打穿了,遇到比賽時,人家不會打好球給你,有時輕輕一拍,看的到吃不到,
照樣能得分,所以正確觀念是重要。
dyuie wrote:
我是不同意用切球就是...(恕刪)
抱歉抱歉~在此修正我的說法,我忘記有時球友切球只是為了將困難的球擊回,真是不好意思!
我所指的,不是新手打切球,而是老手拿新手練切球......
我還是仔細一些,用更精確的說法來表達~~
在公有球場上,有時人多排隊要下場打2盤,熱身的時間很少,尤其是都市,那怕大台北地區河濱網球場很多,但是舒適的位置還是很少。(冬天風太大了)
如果新手下場,難免更會緊張,此時如果對方又是不熟識的陌生球友,一下子抽一下子切,球點又忽長忽短,那真的是.........有時老手練球,是會忘記對方只是跟他拉球熱身,卻搞得要拼死對方一樣。
可能,過去個人大部分都是在球隊打球,隊員之間的程度都很熟悉,所以熱身之後捉對拉球,適時地練習比賽強度的擊球很正常,大家也都很樂意!
至於,對方打上旋、平擊或是切球,從擊球動作跟球的軌跡就能分辨,使用相同的方式回擊是不是最適當,說的是以拉球練球的模式,不是比賽啦!
因為樓主以打牆壁為題,所以個人分享如何以牆壁做練習,跟是否找教練,確實是該看球友自己的學習能力跟目前的程度。
再者,談到比賽.........真的就是非常嚴肅了。
會打網球,跟能夠下場比賽,是完全兩回事,也是完全不同的訓練,尤其又是難度很高的運動,很難三言兩語了。
個人從國中接觸硬網,只是興趣,所以只是跟著家長揮揮拍,打打牆壁。
我們鄉下城鎮,當時學校發展的是軟網,不若大都市打的是硬網,直到高中才有老師組硬網校隊,運氣不錯練習有成,偶而參加縣市辦的「縣長杯」「議長杯」「鎮長杯」「獅子會」「扶輪社」等地區性球賽,也參加過當時叫做「區中運」的全國性比賽,只是成績普普,當時中學也無甲乙組之分,很難跟大都市的重點發展學校球對比,但是學生打球只是運動跟興趣而已嘛!
到了大學,學校有體保生,校隊是一起練球,所以有機會接觸「甲組」的訓練強度,雖然那些「甲組」只是進不了「體專」「體院」的車尾甲,但同場較量仍是重砲震撼,畢竟人家將來很可能是以此為業,沒有三兩三是很難過關的。
網球不是很容易的運動,球伴很重要,教練因人而異。
其實,沒有教練,只能自己練習時,也並不是沒有辦法調整。
打不好,最大主因是擊球點的拍面掌握不好,對來球的速度無法準確拿捏,節奏不對,揮拍跟不到。
我在前面提過,眼睛要盯住球直到擊球。
如果揮拍姿勢有問題,通常運動神經較差的人,痛苦的時間很長,因為協調性的提升需要時間,如果有耐性,打牆壁的時間要能忍受,或者說是要能去享受。
但是這種狀況,我也是建議找個教練學基礎。
雖說我個人從小就是運動員,球類運動一直是專長,但當初學習打網球入門時,也是打了一整個暑假的牆壁。
以前的球拍,跟現在的不同,現在有很多性能差異的球具可以選擇。
我從當兵時停止打球,直到前幾年才重執球拍,中斷了大約12年,除了姿勢沒忘記,其他球感、反應、手眼協調,其實是手臂力量、體力等全都歸零了。
自己反應沒以前快,拿著以前的球拍,彈性大,一碰到球就飛了,真的只剩下切球能夠掌握,剛好時下年輕球友喜歡打強力抽球,不熟悉切球球風,有時只是把球檔回去,竟然常能以柔克剛,難怪有人稱「鬼之切球」。
但是,為了找回正反手全力揮拍的手感,聽從網球專賣店(台北重慶南路,總統府台灣銀行隔壁)的建議,買了一支低彈性的球拍,也穿了低彈性的高磅數線,果然再怎麼用力也打不飛,甚至還打不到底線,但是控球佳,可以把以前的揮拍動作做完全,加上自己加強體能訓練,花了一段時間終於是把球感找回來了。
這是我親身經驗,提供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