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網球--發力與基本的運拍動作

KCLin0423 wrote:
倒是有些初學者,由於手臂控制意識太多,出拍擊球後不自主將拍子停下,而造成沒有收拍的情況,個人認為,這時候才有提醒收拍的必要性。(恕刪)


這點我覺得很重要尤其是初學者,還有很多反手拍。
球拍一碰到球就停拍,其實很多初學者都不想打界外球才會這樣。
我教我太太時都是教動作,越自然越好,叫他不要擔心打出界,我們是練球不是比賽。

我覺得由動作來說,越自然越好。我看做很多打得不錯的小朋友。
他的動作,還有擊球點都很自然,打起還很順。
想了一下,小朋友一般的力不比大人或是大朋友。
沒有辦把硬去壓球。
所以自然延伸出,最小出力(應該是說力道就那個多而已),最大功效的打法。

我發覺很多人的動作其實都不錯,不過擊球點不夠遠或是離身體太近。
這樣照成力打不出去,還有打球肢勢亂掉。
等於或是每一球都變得有點是在小救球。

一些體會,要是有錯請多指教。
本身不是教練,大多是都靠幾十年前跟過教練一年的打法,還有youtube上的教學加上自己慢慢體會。


----------------------------------------------------------------------
我倒是的個問題想問一下這裡教練級的網友。
我太太最近在球場上認識了一個新手,兩人打個幾次球。
新手有天忽然跟我太太說不可以再打了。
因為新手的教練跟他說,不希望他人別人打,然後打球的姿勢跑掉。

我跟我太太說,我不完全反對這教練的說法。
因為跟別人打球,一般都會想要打進,而不會顧到姿勢。
不果我也覺得,不讓人家練姿勢,肌肉記憶練不出來。
何況新手說他一個禮拜才跟教練打兩次,一次一小時。

再說,這新手種不可能一直跟這教練。
當他離該教練,或是打到沒錢了。誰來糾正他的姿勢?

我的想法是,讓新手跟別人打。
不過打球時,要跟他說,不要太在乎進球,要把姿勢打出來。
然後跟教練打時,再讓教練做糾正,姿勢的微調。
(這是當初我教練對我的做法)

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是什麼?
ajskkimo wrote:
我的想法是,讓新手跟別人打。
不過打球時,要跟他說,不要太在乎進球,要把姿勢打出來。
然後跟教練打時,再讓教練做糾正,姿勢的微調。
(這是當初我教練對我的做法)

感覺是不錯的做法。

為何不請您的教練,也當您太太的指導教練 ?

您的教練不在您現在居住的城市 ?

【麵包超人】 wrote:
感覺是不錯的做法。為...(恕刪)


文筆不好,可能您會錯意了。
我自己本身早就沒有教練了,我高中時跟過一年教練,之後都是自學。
我太太的教練就是我,盡量我自己慢慢進步,也教我太太。
也不需要教練了,也不要是要打出國比賽的。
自己慢慢練就好,再強也不可能強到把打球當作是正業,呵呵。
所以想想也就不想花錢請教練了。

我所說的新手,是我太太在球場上認識的朋友。
我太太跟朋友(新手),打了一兩次球。
朋友的教練就禁止她在跟其他人練球了。
朋友的教練給了一些就是我上篇所寫的一些原因。
我算是一半同意吧,想說寫上來問問這裡教練級的朋友的想法。
ajskkimo wrote:
文筆不好,可能您會錯意了。

是我太累了,沒注意看到。

您上一篇有說明了,是太太認識的朋友。

抱歉。

ajskkimo wrote:
文筆不好,可能您會錯...(恕刪)


如果真初學者, 要練打應該要找能力高一點的, 能把球很精準的餵給她讓他一直重覆鍛鍊課堂上所學的姿勢.
不然一但養成壞習慣要改就難了, 教練會白教. 每一週上課就等於要重上因為一直在練成不當的打球姿態

我認同教練所講的.
ajskkimo wrote:
再說,這新手種不可能一直跟這教練。
當他離該教練或是打到沒錢了誰來糾正他的姿勢?


moogle wrote:
如果真初學者, 要練打應該要找能力高一點的, 能把球很精準的餵給她讓他一直重覆鍛鍊課堂上所學的姿勢.
不然一但養成壞習慣要改就難了, 教練會白教. 每一週上課就等於要重上因為一直在練成不當的打球姿態
我認同教練所講的.

有課程時,就讓教練教完。

如果這一期教練課程已經上完,生活預算剛剛好,沒有多的錢,只能上【 這一期 10堂課 】。

那折衷辦法,可以【 在課程已經結束 】時( 沒錢上【第二期】之前提 ),找資深的高手(例如 : ajskkimo大大您本身 ),願意在拉球時,送球給她 ( 您太太的朋友 ),像您這樣的【中上能力高手】來指導糾正【您太太的朋友】的姿勢。( 例如,我認識的許先生、王先生【中上能力高手】。)


昨天,我和許先生、王先生拉球( 一對二,三人拉球 ),他們兩人的球【都不強】,但【很穩】,也都能夠將球送到對方身邊,我覺得這樣很好。

但是,若和【實力很強】或【球都是全壘打】的球友練拉球,前者每球都【強抽】、【重抽】,那初學者只能撿球;後者,都是【全壘打】, 那也是撿球。

例如
(1)半年前和 X前輩 練習,他的球都是很強,初學者來不及接。
(2)昨天,許先生、王先生還沒來之前,我和大學生練習,我把球送到他前面,但他的球全壘打,我也是來不及接。
(3)許先生、王先生來之後,我就能和許先生、王先生拉球,【三方拉球愉快】。

另外,許先生也給了我建議,滿不錯的。



心得,
如同讀書求學,
【國中以前】,聽老師教的。
【高中】,除了老師上課,課後10%有疑問,就是需要小老師( 班上同學成績高的 )。
【大學】,老師占一半,同學占一半,除了老師的50%考試,還有同學的50%團體報告。
【讀碩士、博士】,老師比例占10%,剩下90%是【學生獨立研究】。讀碩士、博士,老師教的很少,一學期10學分,課程少,但獨自讀書寫報告的時間卻很長。

網球也一樣,初學者需要老師教( 如同小學需要老師 ),中階者須要和人拉球 ( 如同高中、大學需要同學 ),高手獨自可以打牆璧、也能創造新招式。( 如同碩博士可以獨立研究 )
感謝兩位的回答,經驗分享。
我想每個教練都有自己的教法吧。

要是我沒記錯,在我也還是初學者時,也是有教練來指導動作,餵球等等。
不過我到不記得教練當初有硬性規定說不可以去跟其他人練球。
當然,我當時跟別人練球時都是盡量以教練教的口訣還有姿勢在打球。
我覺得一些當新手應該有的準備動作還有對來球的反應,不是每個禮拜跟教練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練得出來的。

moogle wrote:
如果真初學者, 要練...(恕刪)

我同意你說的,我也大致上贊同教練的說法。不過你也說了,要找高手來餵球。
所以你最終的意思是,要是有高手來喂球,一個新手還是可以自己跟別人來練球的。
不過像我上面所說的,一個新手要是不能自己乖乖(或是牢記)的照著教練教的方式打球。
跟著教練每個禮拜那兩小時。我想功效不大。


【麵包超人】 wrote:
有課程時,就讓教練教...(恕刪)


要我餵球我本身是沒有問題,我也蠻有耐心的。
可是,我不願意提供另外指導。
我沒有證書,所以我不敢說我叫的是對的。我也不想誤人子弟。所以這點要是我太太的朋友一沒有了自己的教練時,要是要我做另為的指導一些教的東西可以會開始強碰。這也是我之前說的,我比較贊同自己找別人照教練教的方式練,然後趁還有教練時,每節課再讓教練把動作導正。這樣一當沒有了教練,朋友自己也應該有不錯的底子。

ajskkimo wrote:
不過我到不記得教練當初有硬性規定說不可以去跟其他人練球。
當然,我當時跟別人練球時都是盡量以教練教的口訣還有姿勢在打球。
我覺得一些當新手應該有的準備動作還有對來球的反應,不是每個禮拜跟教練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練得出來的。...(恕刪)

一個星期一兩個小時當然是不夠, 當教練的也希望學生天天來有錢賺, 但現實上也不可能.
在外面打, 要找到有人熱心餵球本來就不容易. 就算真的有,
每個人天資不同,
初學者多的是在課堂上這一分鐘姿勢還ok, 喝口水再來姿勢就變的. 這種人在外面打完姿勢要不變還蠻難的. 也有很多初學者根本也體會不到他擊球時真正的姿勢, 常常他以為是這樣, 其實他的動作根本是另一回事, 這樣再怎麼謹記教練教的口訣還有姿勢也沒用.



ajskkimo wrote:
新手有天忽然跟我太太說不可以再打了。
因為新手的教練跟他說,不希望他人別人打,然後打球的姿勢跑掉。
我跟我太太說,我不完全反對這教練的說法。
因為跟別人打球,一般都會想要打進,而不會顧到姿勢。
不果我也覺得,不讓人家練姿勢,肌肉記憶練不出來。
何況新手說他一個禮拜才跟教練打兩次,一次一小時。


有時候我不是很喜歡聽教練說的話, 個人經驗, 我遇到許多教練都會講這種話, 要新手只能跟教練練球(要付鐘點費..)

但新手跟高手(在此所謂姿勢正確,控球不錯的)打的好處是, 可以從高手那學習技巧, 利用模仿姿勢來增進球技也是不錯的...

如果真的是很初期的新手, 我是建議先把標準姿勢練正確, 基本收拍拉拍等的
新手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判斷姿勢的正確性,
所以不管是打牆壁或找一樣的新手對抽都很容易造成錯誤的肌肉記憶,
而修正錯誤的肌肉記憶比從頭教起更難,即使是職業選手也一樣,
這也是為何許多教練會希望新手不要隨便跑去打牆壁或對抽的原因,
如果真的找一起上課的同學練習,反而還比較建議網前用手拋球過網給對方打,
讓對方一球一球確認做好完整擊球的動作,這種才是比較適合的練習法,
否則即使一週上兩次共四小時的課,結果自己每天亂練兩三小時,
這樣久了球感夠了還是能打出點成績來,
好點的情況也不過就是實力卡在一個階段上不去而已,
運氣差點的,等到哪天突然熱血硬拼一下,身體狀況不好、肌力退化,
就很有可能因為長久累積的錯誤動作出現運動傷害,
而這種傷害短則一兩年,長則一輩子就跟著你了。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