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為什麼足球在台灣不興盛

棒球光是手套 對一些貧民就是很大的開銷 還有那顆消耗品的球...
你還要湊到大家都有手套.....XD
籃球...要有平整的地面 還要有架跟框.....
籃球跟棒球 家裡沒點資源 還真搞不下去...

足球是窮人翻身最好的球類運動....(羽球網球 那是有錢人家在玩的..)
一顆球 一條線 一面牆 一個人 足球就能踢...
那怕地是沙地 石地 還是凹凸不平...
我家小孩以前唸的國小足球風氣很盛,懷有足球夢的孩子很多,家長也熱情支持,畢業後有些孩子還會特別找能踢足球的國中。
最出名的校友,就是目前在西班牙的職業球員袁永誠了,袁爸無怨無悔的鼓勵他追夢,真的很佩服。
台灣要培養職業運動員,沒有天份和家庭的全力支持,太難了。
努力追夢,袁永誠不怕孤獨
為什麼籃球能紅足球卻不行?
本土聯賽發展差,很多人認為是導致台灣觀眾少的原因,但我覺得是反過來了。
請問各位覺得台灣的教育、職場環境與社會風氣講求團體合作嗎?
還是只想要看到隊中出現一個超強的救世主來救場呢?
大眾很明顯喜歡看「靠某人CARRY」。
足球是非常講求協同性的運動,難以靠明星扛全隊,不然這幾天阿根廷怎會爆冷門,梅西很強,但贏球不能只靠他。
籃球就不一樣,像雲豹團隊合作、戰術差的跟屎一樣都還有機會靠魔獸來得分,足球可不行。
這就注定了足球在台灣沒人看,看也只是為了買運彩的現實。
國際賽得獎的項目也幾乎是單人項目 EX:舉重、羽球、桌球、柔道...。

引用某個知乎上的回答:
歐美是因為新移民多,球員一堆黑白混血或非洲後裔的。

另外仔細觀察同身高下東方人和白人其實身體素質差異不大。但不得不承認黑人在某些方面的確厲害,比如臂展長、爆發力和彈跳力強等。

且東亞人均高和歐美白人只差一點,目前男性均高175公分VS180公分,中國人身高還在增長,因為經濟社會起步晚還在發展,中國北方人身高(目前男均高177公分)比日韓台(日:172,韓;174,台:173)高得多。

運動方面不行主要是從小的飲食培養訓練制度不夠完善和科學。

經濟產業和風俗民情也不同,東方強調讀書考試賺大錢,西方小孩放學都是追趕跑跳碰。西方先行完成工業革命,今天仍掌握大量頂端產業,擁有大量資源,社會富裕程度高,發展程度好。自然有錢有閒,能發展更多運動與藝術。

所以在各項運動上東西方人其實不會差太多,主要還是後天條件不好,要改善努力的問題太多。

而足球不流行有其歷史背景因素。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