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

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台灣人不愛足球?


一切隨風去 wrote:
比如英格蘭,總是被吹的神乎其神,事實呢?從沒取到過很厲害的成績,但是英國人還是很喜歡這項運動不是?


那是人家本身國家的歷史文化運動。不管他們國家足球隊得第幾名還是一樣熱愛足球,因為已經深值在文化中。

就跟台灣國家棒球隊不管得到第幾名,棒球一樣還是台灣人民最熱衷討論支持的活動。現在台灣現任總統公開說要支持棒球運動,試問官員誰會去理足球怎麼辦。

國家不推廣,一項運動是很難發展的。當然最簡單的就如羅賓溫度拉所言,一個民間足球隊去得世界冠軍回來,國家才會重視到。

像以前撞球拿冠軍,就會支持推廣雖然也只是意思意思,至少有點經費。能見度高一點。

跆拳道拿金牌,就會支持推廣,雖然也只是意思意思,至少有點經費,能見度高一點。

像現在台灣的足球隊,想去國外比賽得教練球員自己想辦法募款,找贊助才有機票錢飛出去。

國家不重視基本上都是白搭。

國家重視才有你所謂的基礎訓練。

試想如果沒有國家政策支持,你想推廣足球,找誰?校長也不願意成立,家長也不支持,學生當然不會自己去推廣。去玩足球。

scott9282001 wrote:
那是人家本身國家的歷...(恕刪)


你說的沒錯但是不全面,可能是你對台灣的體育現狀更了解,所以認為我說的不可行。

明星有著很好的帶動作用,體育和教育不應該分開,應該結合起來,沒有政府的推動肯定是不行的,政府只是看到哪個項目能為本地區為本國爭光才去推廣也是不對的。應該讓群眾有更更多的選擇,這點美國做的最好。
一切隨風去 wrote:
政府只是看到哪個項目能為本地區為本國爭光才去推廣也是不對的。應該讓群眾有更更多的選擇,這點美國做的最好。


美國本身的文化當中就喜歡運動和冒險。他們的學校教育當中就深值運動的精神。請不用跟美國歐洲比。這是國情不同,無法相提並論。

但是其他國家無法投入相當的資源和人民本身沒這個運動的習慣。

當然在運動經費少的狀態下,只能重點推廣。

尤其亞洲國家,萬般皆下品,只有讀書高。這是儒家文化下的產物,台灣的小孩讀書的時間比運動的時間多了好幾十倍。體育課還會拿來溫習功課或是補其它重點科目。

台灣的官員在政績數字壓力,當然是挑重點做。基礎訓練又看不到獎牌和冠軍,沒人願意去執行的。當然是挑已經成名的來贊助推廣。

你的觀點是對的,實際上卻不可行。只是一種口號。

scott9282001 wrote:
美國本身的文化當中就喜歡運動和冒險。他們的學校教育當中就深值運動的精神。請不用跟美國歐洲比。這是國情不同,無法相提並論。

但是其他國家無法投入相當的資源和人民本身沒這個運動的習慣。

當然在運動經費少的狀態下,只能重點推廣。

尤其亞洲國家,萬般皆下品,只有讀書高。這是儒家文化下的產物,台灣的小孩讀書的時間比運動的時間多了好幾十倍。體育課還會拿來溫習功課或是補其它重點科目。

台灣的官員在政績數字壓力,當然是挑重點做。基礎訓練又看不到獎牌和冠軍,沒人願意去執行的。當然是挑已經成名的來贊助推廣。

你的觀點是對的,實際上卻不可行。只是一種口號。...(恕刪)


同樣的問題,在大陸一樣存在,所以還在初中(國中)升高中的考試中加入了體育考試並計入總分。

大陸的體育也是被當做政績來搞,所以足球才搞成了現在的樣子,這幫豬一樣的政客現在終於明白體育不是這麼搞的了。

口號是沒用的,還是需要政府的推動,政府首先要轉變思維才行,不然確實不可行。

一切隨風去 wrote:
有點不同看法。你所說...(恕刪)


台灣比較偏向因為運動明星 或成功的成績而造成運動的流行
教育部份基本還是偏向書本體系 不太重視體育

所以你說落實於普及基礎 不知具體方法為何?
在台灣 如果國際間沒有耀眼的成績 是很難激起民眾共鳴
那就別說要有經費挹注了
落實基層是要讓更多國民會去參與這項運動,而非少數幾個明星出頭然後一堆人在後面搖旗吶喊。

我們一直都沒把體育落實到國民教育之中,從小就是少部分被貼上"不會唸書"標籤的人在進行體育訓練,其他人花在運動上的時間都不多。這也導致了運動基礎的不扎實,以及運動發展的落後。

以台灣來說,國內許多團體運動的發展仍然不健全,訓練與比賽觀念落後,運動生理學不注重,仍仰賴高壓式大量式訓練,而不注重訓練的效率。這也是為啥許多所謂的運動明星,都要得益於國外的訓練後才有突破,例如棒球的旅外選手,高球的曾亞妮,網球的盧彥勳等。

另外一個問題是人才的流失。每每國際賽創造一陣熱潮後,回到國內卻因體制的不完整跟基礎的不健全,導致選手只好向外尋找發展。就連台灣過去獨領風騷的撞球項目,現在選手都不得不離開國內去討生活。

回到足球,足球是一個非常仰賴深厚根基的球隊,因為他的團隊性太高,每個人都很重要。以台灣現在的發展,就算在國家隊中加一個Messi,還是一樣沒辦法在亞洲出線。更何況,這種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會有所謂的天才球員在國內產生,足球要求的技巧性平衡感跟球感,要從很小就開始培養起,現在世界上的足球強國,他們的選手多半在10歲前就開始進行足球訓練。而在球員的養成階段,則需要相當專業的訓練跟強度夠高次數夠多的比賽,偏偏這兩項又要回到足球普及的問題,不夠普及,你不會有分工體系完整的各類訓練人員,不夠普及,你不會有夠多夠水準的球員可以進行各年級層的許多賽事。

於是我們國內悲慘的足球現狀是,在大學層級以下,一個球隊頂多一個教練加一個助理教練,一年頂多十場強度不太夠的學校聯賽,球員花了大半的訓練時間在跑操場,一堆球員是半路出家從其他運動轉過來的。

說真的,這樣要能強,足球就不叫足球了。

不要說美國,光說日本。日本跟我們一樣有升學壓力(其實美國也有,只是人家體育還是比我們健全),但是日本的學生還是能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進行體育活動。我在美國參加娛樂性質的校內慢壘賽事,我們隊上還有幾個從前是國內國中小棒球校隊的選手,跟日本留學生一比,技術水準還是被比下去。跟他們一聊,他們都還不是所謂的校隊選手,但是國小國中時有在社區棒球隊玩過,所以整體的水準還是比較高。

這就是普不普及的差距。

(然後很慚愧的說,比起美國,我們的差距更大,因為美國連女性運動都很普及,同樣傳球接球防守打擊,我們的平均水準(如果校隊那幾個不算的話)可能還輸美國女性)



最近足球新聞多
整理一下有
台中市說要成立職業足球隊
夏維耶說要捐1百萬辦國家隊足球賽
足協說獲准加入AFC開踢計畫



最近不都是棒球經典賽的熱潮
怎麼台灣足球也跟著插花
難道足球真的要開始開花
讓我們看下去



TEXAN wrote:
落實基層是要讓更多國...(恕刪)


是的,你說的很對,同樣的問題在大陸也一樣存在。

道理很淺顯,但是搞政治的不一定懂,即使懂也很可能不去做,即使做起來也是個長期的事情。參加體育運動是為什麼?推廣體育運動有什麼好處?首先要搞明白這些問題。


一切隨風去 wrote:
前段時間看過一則新聞...(恕刪)



好好踢..就會有未來

好好宣傳..就會有未來

好好規劃...把足球運動建設的軟體先弄好..

台灣的最高層級...城市杯足球聯賽
有多數學生球員與軍人..這個風氣也
雖不是絕無僅有,卻也少數..

很多地方要改進加強的..

其實體能啊 體格這些都不是足球運動的先天條件..

台灣有多少人知道陳柏良 呂昆錡?

現在台灣有好球員都西進跑去中甲踢球了

陳昌源去了中超的貴州人和隊..

在踢贏大馬與拿到亞足聯2011 主席杯冠軍後..

又消聲了.. 在台灣關心足球的人放的心思比重大概 95% 世界足壇...5%的中華隊吧


1.地小人稠!
沒有那麼大的場地可以踢

2.找不到那麼多同伴可以踢!
藍球全場跑就很多人受不鳥,更何況足球

3.足球沒有出現類似灌籃高手那種熱血青少年漫畫!
都偏向小朋友型的足球漫畫較多
  • 4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