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轉貼)推動足球職業化 體育署長:全力支持

政治是迴避不了的吧,中超每場比賽開始之前都要升國旗奏國歌的。無論中國聯賽還是j聯賽最終目的都是提升本國聯賽水平,除非出於統戰目的否則沒理由拉台灣地區球隊參加中國聯賽,除了增加國內俱樂部運營成本、 聯賽球隊數量的增加也會使得賽季延長直接導致本土選手疲勞累積傷病增多,足協對俱樂部、國家隊比賽日的協調與安排更拙荊見肘,直接影響到國家隊集訓時間和全年國際A級比賽的場次。聯賽觀賞度也可能隨之下降,除此之外想不到任何好處。何況現在國退民進,兩岸關係不繼續惡化就算不錯了,關係升溫的可能性在我看來幾乎沒有。

說到底參加別國聯賽這種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構想是始終是不現實的,寄人籬下的做法更絕非長久之計。希望 台灣足球職業化這一「荒漠變綠洲」一樣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經過球迷和足球人的點滴努力與累計有朝一日終能實現。
覺得社會氛圍還是很重要...不然其實大家平時是被忽視的
然後不斷上演四年瘋一次永遠都在拿外果人的旗子搖來搖去...
ultimate23 wrote:
踢得贏越南再說吧足...(恕刪)


SBL是很爛沒錯
但在台灣打籃球的人口卻遠比打棒球的多,WHY?
只能說台灣職籃法展的不好但籃球卻推廣的得很好。
而棒球剛好相反。

在台灣根本沒有人不知道職棒,職籃。
台灣已經沒有隱性棒球迷,籃球迷了。
但打棒球的風氣依然不盛行,看籃球賽的人仍然不多。
很明顯台灣跟世界上絕多數的國家一樣對棒球,籃球興趣不大。

而全世界有職業足球的國家,足球就算不是國內第一大運動也是前幾位的熱門項目之一。
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台灣將來的職業足球發展的好不好。
台灣職業足球成立後,自然增加足球在台灣的曝光率,讓那些至死都不曾接觸足球的台灣人,提高他們接觸到足球的機率,其中的隱性球迷都會被勾出來,隱性球迷現形後,台灣的足球風氣自然就會被帶起來。









願違 wrote: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今...(恕刪)
oaixuol wrote:
贊成職業化, 但是...(恕刪)


有職棒的國家本來就很少,同好本來就不多。
且美式運動幾乎都是關門自己玩自己的。
像美國的職棒球,職籃永遠是東岸打西岸。
而足球是全球化的運動,有這種盃賽,各國之間的俱樂部交流也是態化。
所以台灣有職業聯賽後AFC決不會讓台灣不與其他國家的俱樂部交流。

我也很認同台灣要跟對岸一起踢。
就像加拿大加入美聯,紐西蘭加入澳A,摩納哥加入法甲。
我們可以從中乙開始,實力不夠就在底層磨練,實力夠在一級一級升上去。

但最大的問題是政治化事件。
就算俱樂部球迷會員制的控管,也難保不是以看比賽為目的的人混入。
到時俱樂部被扣分是小,中華足協被停權,對台灣足球發展反而更不利。




願違 wrote: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今...(恕刪)

願違 wrote:
有職棒的國家本來就...(恕刪)



只有四支隊的聯賽太少了 提不起興趣
足球畢竟不是棒球
台灣組建四支職業隊后 再邀請日本琉球或者J聯盟梯隊來參加
然後中乙或中丙球隊 澳門蒙地卡羅和港乙球隊各一支 搞成8支球隊的小聯盟
賽程參照印超 主客場兩輪例行賽 最後前四進入準決賽 兩場準決賽同樣主客場制
總決賽放在高雄龍騰運動場
那些低級別球隊都想找一個好的平台練兵
街边喜爱踢球的小娃娃 wrote:
只有四支隊的聯賽太...(恕刪)


四支隊伍真的踢不起來,一個賽季6周就結束也未免太快了吧。

同意比照新加坡模式,找一些外國球會,或中超,J1,K聯的二隊,找4支。

目前球隊少暫時可以比照,印度,南韓,一二名在爭冠軍賽。

盃賽暫時比照美國,賽季後才進行,不是前幾名才能踢季後賽,而是8對全參加。

這樣可以增加賽季長度,當然超級盃也是一定要的。

等將來球隊增加後再將盃賽移回賽季週間進行。

且最好要能保持升降級制,外國球會降級名額可保留(或只可與外國球會升降)。

本土4隊中成績最差的那一支降級至業餘聯賽。

相對的業餘聯賽外國隊無升班名額(或只可與外國球會升降)。

而本土隊若不是業餘聯賽冠軍,則該屆升班名額從缺。
四隊是太少,但要外國球隊加入也非易事
請問賽季該排在什麼時候,跟其他聯賽日期相衝嗎?請二隊他們本國也有預備隊比賽,像中超一隊積分相同,就要比預備隊成績,其他低級別球隊,也有聯賽要比並爭取升級機會
日期不相衝,能得到亞足聯認證嗎?繼而得到洲際俱樂部比賽資格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