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如果台灣成立職業足球聯賽!

快成立吧
先從室內5人制開始吧5151

Edison9527 wrote:
之前某人有喊過足球元...(恕刪)




之前的足球元年只是政治口號,只不過想騙足球迷的選票而已,根本是喊假的。

跟那些說棒球是台灣國球的媒體與政客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哄哄棒球迷讓他們自爽而已。

但這次可不是喊假的,FIFA,AFC都指名台灣將是下一個發展足球的重點。



台灣不是一直渴望獲得世界各國關愛的眼神,發展足球是最好的選擇。

台灣以外的人有誰知道2004年奧運跆拳道金牌是哪一國獲得?

而世界盃打入會內賽的國家,台灣以外國家的大多數人都知道。

與其在奧運那些不受重視的項目拿再多金牌,倒不如多重視台灣足球。

讓台灣世界盃亮像一次,這才是真正的讓全世界都看到。

問台,日,美以的人誰是田中將大,鈴木一朗,他們也只會說 who?

問台灣以外的外國人誰是本田圭佑,香川真司,多數人都會回答 i know!

與其在國內大肆報導MLB,NBA那些只有台,日,美知道的"台灣之光",到不如把精力用來推廣足球。

等台灣能踢入世界盃或有球員效力五大聯賽時,全世界的國家都會認識到台灣運動員。

到那時後才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看看日本跟澳洲,他們過去也都是足球沙漠。

日本以前只重視棒球,而澳洲只重橄欖球,這情形維持了近一個世紀。

後來發現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重視足球,他們才開始努力推廣足球。

如今日本與澳洲的足球已經是國內第一大運動了~

日本澳洲能如此成功,難道台灣不能?



願違 wrote:
之前的足球元年只是政...(恕刪)


確實是這樣,足球是世界性的體育項目,但台灣體育是屬於比較跟著美國走的,而且發展資源相當有限,中國、日本、韓國、甚至香港為何都能有足球隊,除了有資源還有對足球的熱情,後者,台灣人是百分之百欠缺的,看一下我們最熱血的項目"棒球",發展至今也浮浮沈沈,所以足球...真的很難

jerryboshit wrote:
確實是這樣,足球是世...(恕刪)



你的論點我不認同~

棒球在台灣搞不起來並不表其他運動也不行

棒球是台灣國球根本是政客的治口號加上台灣媒體宣染下所產生的假象。

棒球迷有中職做為他們聚集的平台,因此多數台灣人都認為棒球迷人數眾多。

而台灣沒有凝聚足球迷的平台,因此很多人都以為台灣喜歡足球的人數很少。

但從下列數據都可以看的出來台灣喜歡棒球的人其實並不多,而喜歡足球的也不是少數~


尼爾森公司的收視調查

2013年棒球經典賽時,台灣的比賽收視人口超過600萬~

但澳洲,荷蘭,韓國之間的比賽時台灣國內的收視人口卻只有20萬上下(註:無時差)。

相較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跟台灣不相干國家的比賽時,收視人口則是40~60萬(註:有時差)。

一樣不是台灣隊出場的比賽,深夜時的足球賽卻遠高於下午或晚間的棒球賽。

可見那600萬人之中只有20萬人是棒球迷。

另外580萬人純粹是幫台灣加油而已,根本不是棒球迷。


實際進場觀眾

2013年棒球經典賽前幾個月,台媒就大肆報導宣傳,連完全不看棒球的人都知道有比賽。

台灣隊的比賽全場2萬人座滿了,但是台灣隊以外的比賽卻只有2000人到場。

而2014年世界盃會外賽(台灣VS馬來西亞)賽前媒體幾乎隻字未提,也沒有做任何報導。

全台上下根本沒有幾個人知道有比賽(除了平時有關注足球的人以外)。

在沒有媒體大肆宣傳的情況下,比賽當天竟然有超過15000人的球迷進場位台灣加油。

可見台灣平時有在關注足球的人並不少。


所以中職搞不起來並不代表職業足球也搞不起來。

中職搞不起來是因為台灣多數人根本不喜歡棒球。

在多數人都不支持的的情況下,硬要搞中職當然搞不起來。



願違 wrote:
你的論點我不認同~棒...(恕刪)


不能以世界盃收視率看,因為那是四年一次全球性的盛典,看的人是很多,但我身旁也一堆人在問我,那個是誰,那個又是誰,現在進球的是誰,最有趣的還有人問我怎麼沒看到貝克漢,世界盃收視率高更多是因為全世界和周圍的人都在討論,所以大家跟著去看,世界盃過後,這些人就散了(這些收視群裡面還很多不知道每年歐冠都比世界盃精采,有部分甚至只是為了運彩而看完一屆)

你提到的經過媒體報導之後,台灣世界盃會外賽出現1萬5千名群眾到場加油,但只能算是出於為自己國家隊站場加油的心態,並非對足球有熱情,我敢說當天去的觀眾大多數根本不知道台灣國家隊20人大名單的姓名,但是看棒球,例如你喜歡義大,你一定知道義大的名單,你喜歡火箭,你一定知道火箭的先發或替補名單,因為你會期待某些球員的表現(我看西甲和歐冠,看巴薩多年,別說巴薩,就連他老對手皇馬的動態我也很清楚),但台灣國家隊......不要google維基百科,目前有幾位網友能列出首發11人名單?哪一位球員在某個賽事有出色的表現?

台灣多數人根本不喜歡棒球(這句話有很大的問題,你去每個學校打聽一下,沒有足球隊不是新聞,但沒有棒球隊或籃球隊就可能是新聞了,棒球我高中時期也熱衷過,那時候一群同學約去看棒球或在家看轉播是很經常的休閒娛樂,我還看了不少兄弟的現場賽事,當時第四棒還是王光輝....,巴比諾還沒去日本,陳義信的賽事也看過好幾場)
棒球經典賽不也是4年一次?不也是棒球界最大賽事?

2014年世界盃會外賽(台灣VS馬來西亞)賽前媒體幾乎沒有做任何報導宣傳。

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平時不看足球的人會去注意到台灣什麼時後有足球比賽?

那15000人就是平時都有在看足球的足球迷,並不是一日球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rsgqOkrQCY <<<看了現場觀眾的表現就知道根本就是職業的足球迷。  



再說中職的平均觀眾才5000人,收視率也低的可憐,數據跟經典賽完全不能比。

所以說經典賽出現去看球的都不是棒球迷而是幫國家加油的一般國民。

因此我才會說實際上台灣喜歡棒球的人並不多。

如果棒球經典賽前媒體不做任何報導與宣傳,我敢說比賽當天入場觀眾肯定跟中職一樣慘淡,因為也只有平時有關注棒球的人才會注意到。

經典賽期間媒體洗腦式的報導下,才被吸引去看比賽的就跟觀眾看洪仲丘案或黃色小鴨的心態是一樣的。



至於你說學校沒足球隊不是新聞,沒棒球隊才是新聞?

你會認為台灣足球校隊很少,也只是因為媒體沒報導過,加上自己也沒在關注有關足球的事(台灣棒球迷絕大多數卻時是如此)。

如果你也是足球,棒球都有在注意的人你就會發現~台灣所有小學,中學,大學中有足球校隊的學校不比有棒球校隊的少。


願違 wrote:
棒球經典賽不也是4年...(恕刪)


這個....搞得我們筆戰好像很沒意思,因為我們戰出一個結果,對於現實的幫助幾乎是零

你仔細想一下,台灣連上得了檯面的足球場也沒幾個(因為一個可以舉辦國際級賽事的足球場維護的費用不是一般高),去到公園、學校,有9成的人在打籃球、丟丟棒球,在香港的學校和公園是很多人踢球的,泰國的街邊都經常看到三對三鬥牛足球場,對岸和日本都已具備分級職業聯賽,所以更不用說,我如果和別人說台灣人有多熱愛足球,可能多數人會覺得我想太多了,可能我說台灣人很愛賭球信的人更多,因為我們運彩一直破紀錄的銷售(即使扯到賭,不用買票到場支持的,只要賭就好,結果還是棒球、籃球居多)
http://news.pchome.com.tw/expense/cardu/20140121/index-13902550888380241013.html
可能你會覺得我用賭來比喻球迷不太好,確實不好,但這個可以反應一個問題,就是社會基層的人比較了解哪一項體育賽事,對哪種賽事更有興趣,我從沒聽過陸、港、澳、體育彩卷簽注有其他項目能高過足球
jerryboshit wrote:
這個....搞得我們...(恕刪)




如果我和台灣人說台灣有很多人熱愛足球,多數台灣人一定會說我想太多!

但我對外國人說其實台灣很多人熱愛足球,外國人一定會說卻實就是如此。

在國外時我發現,外國人從來不會看不起台灣來的足球迷。

而看不起台灣足球迷的往往是台灣國內自己的同胞。



日本、澳洲的職業聯賽成立以前,日本的棒球迷、澳洲橄欖球迷也是看雖足球發展。

在日本J聯盟成立以前,業於聯賽平均一場觀眾也只有上百人。

當時對日本人說日本人多熱愛足球,多數日本人打死也不相信,日本棒球迷以為日本人只會死忠棒球。

但1993年J聯盟成立時,第一場比賽就吸引了45000人進場觀戰。

現在J聯盟平均一場有17000人次,是93年以前的100倍!

如今日本足球已經超越棒球成為日本國內的第一大運動了。

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前業於足球聯賽觀眾席也幾乎是空的。

2006年成立職業聯賽後,如今一場觀眾平均是13900人。

原來以前他們國內的足球迷都是隱性的,有了凝聚足球迷的平台、自然而然會月來越多足球迷跑出來。



我相信台灣多數人對足球的熱愛也是隱性的。

因為台灣大多數人根本沒機會接觸足球,所以他們都不知道其實自己喜歡的是足球。

相反的台灣2300萬人每天都能看棒球和打籃球,但中職、SBL卻一直沒票房。

不就說明了多數台灣人對棒球籃球興致缺缺!

那何不如給那群人一個接觸足球的機會呢。

只要台灣成立職業足球聯賽,就等於是將足球傳到那些不曾接觸過足球的人腳下了。

到時候台灣就會和今天的日本、澳洲一樣。
願違 wrote:
如果我和台灣人說台灣...(恕刪)


政府問題,您忽略了日本政府規劃這個局勢規劃了有多久,日本很早之前就送大量有天份的青少年前往南美(例如巴西)學習足球,所以他們的球風很偏南美,現在拉馬西亞唯一一個亞洲代表就是日本人,規劃也是正確路線,因為南美球員對抗力低,靠技術取勝,但比較可惜的是,在怎麼模仿,天份是無法學習的,巴西可能5年可以出100個能力比兼香川或本田之上的球員,但綜觀日本這10年來,之前稱得上一號人物的也只有中田英秀,但也只是羅馬的一個替補選擇,即使結果不如預期,但在亞洲踢已經綽綽有餘,勝多負少,反觀中國,一開始沒有規劃,靠人多錢多,職業聯賽就搞下去了,結果浮浮沈沈,13億人口的國家搞不起來(真的拿得出錢買球星的,觀眾還不少),台灣2300萬的搞得起來?我們既沒有像日本從現在就開始栽培青年軍,也沒有人口或錢的優勢,也沒有吸引球星加盟的條件(1是比有錢的球隊太多了,2是對球星沒有吸引力)

台灣職業聯賽,我當然希望有,但需要政府幫忙,學習日本,現在就開始規劃,不希望搞到最後只是一個國際笑話(我們不論業餘聯賽或正規國際賽出去踢友誼賽,即使對手在足壇上可能只是藍教隊,輸5球以上都是正常的,目前這樣的素質能吸引什麼票房,對馬來西亞一戰已經是台灣足球近20年的顛峰之作,但結果也是淘汰,可是你知道馬來西亞在足壇是什麼咖嗎?馬來西亞在世界盃連個咖都算不上)
哈~馬來西亞連在亞洲也不算什麼咖~~亞洲三,四流球隊而已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