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職成績好的洋將 去了日本可以很快適應日職強度
而在中職成績好的本土球員 一去了日本 卻始終難以快速適應日職的強度
我不是很理解 很多中職洋將 成績可能沒有某些本土的明星級球員來的亮眼
但為什麼這些洋將反而更快能適應日職強度??
棒球迷 wrote:
為什麼在中職成績好的(恕刪)
中職去日本的洋將都是投手吧
投得好的不少,但是投不好被說是假貨的更多啊...
打者輸出日本打不好原因真的很多
不過我認為投手強度差一大截是最大的原因了...
棒球迷 wrote:
王柏融在國際賽 打日(恕刪)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防守達不到日職水平.
就拿王柏融來說好了.他的防守能力在中職也只是平均水準.但放到日職就成為平均以下.你可能會覺得奇怪防守跟打擊有何關係? 說明關係如下:
王柏融的打擊實力其實我認為只要給他持續出賽就一定可以慢慢打出水準.但問題是當一個球員需要大量出賽抓擊球感覺時.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守備實力好讓教練團可以一直把你放在場上.這幾年王柏融因為守備實力不足所以只能長期占用DH位置.但是偏偏日本火腿的DH位置都有大量人選在輪替.例如已轉隊的阿尼基中田翔.待望的巨砲清宮幸太郎.與本來就不以守備見長但打擊更穩定的近藤健介等人...當這麼多人在搶DH位置的時候.有沒有堪用的守備力就成為能否持續出賽的關鍵.王柏融的外野防守在日職評價是很低的.再加上火腿的戰績慘淡.教練團是沒有那麼多空間跟時間把出賽位置留給一個"還在抓打擊球感"的人的.
所以我認為因為沒有防守能力造成不能持續出賽.不能持續出賽造成無法抓住調整機會維持比賽球感.沒球感當然好成績只能曇花一現而無法持續.這就是王柏融在日職面臨到的問題.
同樣的在美職.以前陳金鋒就是一樣的問題.在3A屠殺般的數據.上到MLB卻因為沒有夠格的守備能力.而當時國聯也沒有DH制度.導致陳金鋒上到MLB也只能以代打身分上場.後來道奇刻意想讓他加練一壘好增加上場機會最後也沒有成果.如果當時陳金鋒擁有林哲瑄那種守備能力的80%的話(沒錯!林哲瑄就是陳金鋒的反例.有著高於MLB等級的守備實力但是打擊卻只有2A.最後一樣被MLB淘汰).陳金鋒的傳奇一定會比現在更加的耀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