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的下一個王建民在哪裡?

常看棒球的都知道 日本彷佛每5年 就會出現一位王牌 例如松阪 上原 達比 以及現在的大谷

其實我們也曾經有 郭李建夫 潘威倫 以及史上最高薪的陳偉殷 但能像"王建民"家喻戶曉的王牌 下一個在哪裡呢?

台灣的下一個王建民在哪裡?
2021-07-23 23: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王建民
那要大家增產報國囉
18~20年後應該會有一位吧

不過以台灣的生育率來看~~~~~~~~~~~

體育選手的未來出路
------------------------------------------------------------
我看我家附近的國中體育班的棒球隊人數
一年比一年少
84865426 wrote:
那要大家增產報國囉1...(恕刪)


小弟深深覺得 優秀有潛力的高中生
常被挖角去美國 但在小聯盟 多數浮浮沉沉
畢竟球員生命有限 大家都想要證明自己

但如果反過來想 先在中華職棒打出好表現
再考慮"旅外" 是不是這樣比較好呢?
鄰近的日本 不少選手都是採用此模式
god52101314 wrote:
但如果反過來想 先在中華職棒打出好表現
再考慮"旅外" 是不是這樣比較好呢?
鄰近的日本 不少選手都是採用此模式


很難、真的很難。。
畢竟中職的層級跟MLB差太多,
就算在中職有屠殺級的水準,
也頂多是在美國略高於2A的等級,
誰會簽呢?
過去只有倪福德一人,
也只能當一人左或丟個一局的中繼功能型投手,
它的優點是投球姿勢夠怪、出手點藏球藏的好,
但只威剛上那個球季而已。。

即便是日職,被評價也只是等於3A水準,
真正在日職打出名號去大聯盟能有一定水準的能有幾位,
屈指可數吧。。

旅外後再回來對台灣職棒最大的貢獻還是在,
若能從一A按部就班打到3A甚至是短暫上大聯盟,
這投手基本上都算是有完整的養成了,
回來後只要沒受大傷,基本上都能是個獨當一面的投手,
以後更可當個教育者的角色,將所學指導給國內後輩。
快樂阿比兄
Abby1926 wrote:
很難、真的很難。。畢...(恕刪)


小弟是因為深感 不少旅外選手
常受傷之後 不負當年
或壓力過大 失去自信
畢竟這麼多年來 其實我們曾經擁有很多好手
日本應該有4A啦

Abby1926 wrote:
很難、真的很難。。畢(恕刪)
我覺得到站穩MLB等級的投手,身體素質還是很重要

大谷就是一例!

以台灣每年的男嬰人數不到10萬人,要出一個奇才又以棒球為職志,然後18歲前又沒被操壞,沒那麼容易。

god52101314 wrote:
小弟是因為深感 不少(恕刪)
god52101314 wrote:
小弟是因為深感 不少旅外選手
常受傷之後 不負當年
或壓力過大 失去自信
畢竟這麼多年來 其實我們曾經擁有很多好手


台灣職棒對於投手的養成真的還不行,
很多青棒時期就成名的投手,
這10年來,其中一堆不乏是第一指名進職棒的,
目前養起來的一隻手的手指都還數不齊。。

這就代表台灣在職棒投手的養成出了很大的問題,
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很重要,
即便一進職棒手就出問題去開刀,
能耐心復健完後又再重新回戰場並踏穩腳步的有幾位?

但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心理素質不強的,
不管進入職棒層級之後,
選擇待在國內或旅外,都很難成功的。
快樂阿比兄
不論是松阪或鈴木一朗 或達比修有、菊池
日本一代接一代的球星 值得我們省思

台灣打棒球人口少得可憐,本來就是久久才能出現一個有能力站穩MLB的選手

人家日本美國打球的人口這麼多,才有辦法持續穩定地培養出超一流選手

所以我才一直說棒球是台灣的偽國球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整天喊的國球運動人口這麼少的,只有台灣的棒球如此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