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球迷又來發問了 台灣職棒無法培養本土強投,除了薪資問題外,還有什麼關鍵呢? 我看台灣要打國際賽 還是要找 旅外的投手 台灣職棒沒辦法培養自己本土夠強的人嗎? 台灣不是也不少洋將,來拉高台灣競爭嗎? 投手感覺平均強的人,落差美日韓比較多,打擊大概都差不多了
與教練有關吧, 以前大多是打罵教育, 現在多用科技數據來輔助尋找問題, 當教練並不是一味的督促選手就好, 還要找出原因, 而不是為了求成績而把選手操壞投手的變化球種若能找出最適合他的, 那就能挑戰更高層級的職業聯盟了, 王建民以前是滑球派的, 在美國練就了他的招牌伸卡球搭配有速度的快速球, 這樣就能在大聯盟生存, 所以中職若要練出這種程度的投手, 主要在於能否找出不同投手的適合的球種
主要是中職只有四隊,變化實在太少了。投手與打者二邊互相的熟悉度都很高,容易找到對應方式,然後變成習慣或公式化。像最多人討論的國內全=林益金,像他這類的打者是屬於慢熟型的打者,在中職打的很好,是因為他對中職投手的熟悉度很高,但一到國際賽的短期比賽,一遇到沒碰過的投手就很難打出好功績,投手也是一樣的道理,每天面對的都是同樣的打者,誰對某個球種或內/外角比較打不好,大概都有底,但一遇到不熟悉的打者,再加上是強打時,很容易無法馬上應變,再加上中職競爭力低,這樣也會限制了人的成長。
其實關鍵就是薪資而已薪資低當然吸引不到好球員像劉致榮,幾場好球後,紅襪75萬美金就簽走了很多人說這簽約金太少但這只是"簽約金"還不談若真打上大聯盟薪資是中職的N倍陳偉殷今年薪水2000萬美金光他一人薪水付中職全部選手薪資再加組一隊的加盟金都夠這樣還有其他因素嗎?
台灣職棒僅四隊人口不足以支撐像日韓一樣所以沒有旅外經驗的打者或投手看到外國人投出來球路、球速就傻眼了抗韓最後一位投手,怎麼感覺運氣好…韓國亂了陣腳亂揮一通我之前常常會看一下職棒這次台灣隊先發王x偉僅對韓見功一次其餘kkk....就像當年陳致遠黃金戰士國家賽連5k...
想當年職棒成立時,龍獅虎象,黃平洋、謝長享、涂鴻欽、陳義信,四大天王的對決都是球迷閒話家常的話題,吸引球迷進場,後續蔡仲南、潘威倫、陽建福、林恩宇、林英傑…也是當時各隊的王牌投手。接著中職的問題,很多年輕選手選擇到了國外打球特別是投手,所以國際賽就常看到這些旅外的投手回來支援中華隊了。今年12強~~~,還真的沒看到中職本土的先發,只有廖乙忠~~~(投2局)。打職棒要有實力,有實力才能有機會成為明星選手,成為明星選手才有名利雙收的機會;球團也得如何包裝明星選手(投手),創造話題,吸張票房。最後總覺得每年的選秀,也都是當年的最好球員,球隊為了戰績對於這些年輕的選手給予了什麼機會,而這些年輕的選手是準備好了嗎?總之~~還是得給代表中華隊的選手給予支持與加油,沒有人參賽是為了~輸~。
台灣人(許多台灣人有原住民血統)強在基因與不服輸的信念但是自律性很差如果在台灣通常出名後的訓練就會開始怠惰就像籃球 HBL打得很好 一上大學就變爛的機會很大所以要搞體育還是要送國外 自己的孩子教不好 就送給別人教吧
主要是 企業要贊助 才有資金 發展體育 培養人才對棒球 投注最多的 應該是 中信除了經營球隊 還有辦 基層棒球賽事大部分企業在乎的還是能否賺錢在台灣經營球隊 賺得應該不多 主要在於企業對棒球的熱誠而已若中職球賽的門票收入很多 就有很多企業有興趣不過 台灣人看球賽的意願不高 不像外國人對球賽那麼熱衷願意花錢看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