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自2017年
棒球是一項得分的團隊運動
每一個棒次都很重要
而傳統的第1棒上壘
第2棒助攻
第3-4棒打點的模式
其實也只有第1局(或是攻守交換開局是第1棒)
才有的格局
具有攻擊火力的打者排在第2棒,
串聯開路先鋒和中心打線延續攻勢,
已是近年來各國職棒顯學,而非過去僅擔任助攻推進的角色。
而大聯盟有很多球隊
事實上,大聯盟強力攻擊型第2棒早已是顯學,
近幾年天使「鱒魚」楚奧特(Mike Trout)、
國民「強打少年」哈波(Bryce Harper)
和小熊「老大」布萊恩(Kris Bryant)
等3名MVP等級的打者,
就曾長期扛球隊第2棒重擔。(還有洋基的法官)
洋基重砲捕手桑契茲(Gary Sanchez)
2016年出賽53場狂敲20轟,一鳴驚人,
2017年同樣也打第2棒,另外,2015年美聯MVP唐納森(Josh Donaldson)、
遊騎兵秋信守、道奇重砲游擊手席格(Corey Seager;2016年26轟)、
教士年輕強打邁爾斯(Wil Myers;2016年28轟)
、印地安人游擊自走砲林多(Francisco Lindor)
他們2017年都是球隊第2棒。
日職在2017年4月6日
火腿對羅德之戰,火腿「投打二刀流」大谷翔平擔任先發第2棒、指定打擊
其實中職也走第2棒「強力導火線」路線,
2017年統一獅就把2016年20轟的陳鏞基放在第2棒,
代總教練黃甘霖認為,以前中職打3分就可能贏球,
現在打5分都不一定夠,第2棒變成很重要的棒次,
不再只是助攻角色,陳鏞基有長打能力,
也能助攻,很適合打第2棒。
另外,中信兄弟第2棒張志豪2016年狂敲17轟,
富邦悍將林哲瑄和胡金龍本季也打過第2棒,
林哲瑄去年有22轟,胡金龍拿過聯盟打擊和安打王,
Lamigo桃猿第2棒林智平盜壘王三連霸,
2016年打擊率0.365是個人生涯新高,
中職各隊第2棒同樣大打強攻牌。
真的幫不了你 wrote:搞不清楚重點在哪的...(恕刪)幫補充一下
近幾年2棒這個位置成為打線的顯學也是真的
即使打序在怎麼換,第二棒的趨勢都不是像以前那種擅長短打、選球型的打者
而幾乎都是強打者,我再多舉幾個今年的例子:
1.密爾瓦基釀酒人 契丹王子Yelich
2.洛杉磯道奇 Turner
3.紐約大都會 Alonso
4.科羅拉多落磯 Story
5.休士頓太空人 Michael Brantley
雖然的確樓主舉的例子有些人的確已經不打第二棒了,但接替他們的人也還都是不錯的打者
像是接替Haper的Hoskins去年也是30轟以上的球員
到目前為止也是打了15轟比Haper還多,OPS+也有131
真的會發現如果不是因為傷兵、情況允許之下大多數的球隊二棒擺的都盡量會是不錯的打者
放二棒的這些人原本可能也不是中心打線的選手,也不一定會是陣容中最強的打者
但幾乎也不是向傳統那樣主要負責推進而已的球員
這個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
以同一個球員去推估在不同棒次上的打點和得分加起來總和第二棒的分數僅次於第四棒
(因為對於不同棒次在壘上有跑者的平均數量也會不同、打席數量也會不同)
這比3、5棒還多,而第一棒是整個打線中第三高的,所以現在第一棒也不見得只是快腿
所以Haper今年為什麼會跑去打一棒,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都會的二棒Alonso現在甚至已經25轟了呢!
所以在二棒效率僅次於四棒的情況下還在二棒放菜雞就顯得很吃虧囉
當然有時候教練也有考量會更動棒次,但這個趨勢我個人覺得是真的滿明顯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