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看見~球團為了球隊的紀律,不惜一次冰了五位球隊主將,看來台灣職棒還是有希望的

這真的太讓人驚喜了。

身為一個運動板 "非" 專業的球評,現在只是偶爾看看國內外的職業賽事。

見到兄弟象的季後賽一次將五名看板球星給冰起來,只為維護教練團執行的紀律。
看來台灣的職棒還是有希望的。

台灣有些知名的球員(球星?),對於球隊的管理上的尊重是不削一顧。
倚靠著天賦早早出名,雖在台灣的職棒能夠站上一席之地,卻恃寵而驕,不思更上層樓,久而久之台灣的職棒就也就只是這樣而已。

台灣的棒球界,有天賦的球員不少,像過往的曹錦輝、陳致遠、張誌家、陽森......等等。
以上這些都是有紀律上的問題,不思帶頭做好榜樣,如今安在?

棒球是一種須靠團隊合作呈現的細膩操作運動,明星球員可以有自我的風格,但是絕對要有團隊的紀律。

雖然我不是象迷,但是 "過去" 兄弟象這支球隊,至少還有一點讓我佩服的。
兄弟初成立時,用了不少名不見經傳的雜牌軍球員,但總是靠著團體的紀律及鬥志贏了不少擁有知名球星的球隊。

說到對教練的服從。
很遺憾的,個人看到及聽到不少從職業球星退下來,甚至後來有擔任職業球團的總教練及教練身份的,其二代子打學生棒球時,這些人或許曾經輝煌且術業有專攻,但是對於基層學校教練如何教,以及比賽戰術及教練在棒球場上管理其自家小孩,常常不自覺踰越身為家長的身份,直接干涉甚或公開批評,讓學生棒球隊的教練很是困擾,這些事情在學生棒球教練圈裡時有所聞,也流傳很廣。
我不曉得這些人的養成教育是這般,甚至有些現在也轉當學生棒球隊的教練,將來他們如何教導及要求自己的球員?

那天和一名在台灣擔任MLB的球探聊天,其提到一點,他們這幾年從台灣簽了不少非常有天賦的原住民球員到美國去,發現其後續的發展狀況都不是太理想,主要是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並不好,在美國的職棒環境裡,沒有人會特別來要求你,如果不懂得自我要求,成長的空間自然會有限。 如今他們選擇觀察球員,也比較傾向往非原民球員去做選擇。
以上只是將談話內容忠實轉達,不涉及對原住民球員有何褒貶的意思。

這次兄弟象的冰風暴,個人對於球團的處理是以正面的態度看待,不管最後的結局是如何,至少看到台灣職棒球團對球隊管理的明確態度。



2017-10-17 10:41 發佈

yessteven wrote:
這真的太讓人驚喜了...(恕刪)


別說和原住民身分有關,其實跟球員成長背景有比較大關係

當然我知道很多球員都是原住民

在台灣很多小小棒球員其實不是出自於家庭環境優渥的情況,事實上如果你事業有成經濟不錯,你也不會從小把小孩子送去打球,這輩子就是專心當棒球員。

先天家庭環境平均值相對低一點,不管是不是原住民都一樣

另外,小小棒球員的成長其實是滿滿的球隊訓練,不是在跟你玩票的,所以在體育以外的時間相對同齡小孩子來說真的少

缺少了家庭與學校與同儕的共同人格養成,出社會之後一旦缺少球隊教練的魔鬼訓練鞭策,有些就迷失了




(好久好久以前在美國Tampa Bay打工,幫一些台灣的小聯盟球員當春訓的翻譯,當時就覺得這些小我幾歲的小朋友真的是除了打球什麼都不懂,跟他們相處也不是很愉快,後來那幾位也是浮浮沉沉沒有出頭....)

........XXD

真巧,今天電視上就看到一個。
不過只要這些球員沒有涉賭
坐坐球監後還是可以讓他們保有球員身分才對
如果戲真是這樣演下去
那對於台灣棒球發展也算正向
天佑台灣棒球~~~
abu dhabi wrote:

缺少了家庭與學校與同儕的共同人格養成,出社會之後一旦缺少球隊教練的魔鬼訓練鞭策,有些就迷失了


其實不涉賭的話

頂撞教練團這種事看能不能靠時間磨過去

三十好幾了
夠滑頭就出來道個歉演演戲裝乖
快一點的話半年就洗白了

誰不健忘
就台灣人最健忘

如流傳的是真的
國內球對這麼少
虧他們還敢這樣玩
一個不小心丟了工作還要去哪找這高薪的事情做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