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聯合新聞網 有一篇文章 再次提到了高中打木棒的問題
近幾年國家隊組成,不僅是成棒,從青棒開始就慢慢發現台灣投手戰力不如以往的問題;許多基層青棒教練不約而同討論到「球棒」,點出鋁棒訓練能帶給基層棒球投手、守備強度的提升,基層整體素質提升,成棒選手自然就有競爭力。
少棒、青少棒棒球重在培育,進入青棒後走向競技,台灣每年青棒賽事包括黑豹旗、木棒聯賽等,參賽隊伍屢創新高,但不少教練都認為,量多不如整體素質的提升。
台灣三級棒球在過往國際賽中多是常勝軍,但近幾年包括U十八世界青棒賽、亞洲青棒錦標賽等賽事,投入選訓的委員都點出,「現在投手戰力跟以前比起來差的太多」,越來越難在中華隊找出一上場就讓人放心的「王牌投手」,只好走向投手車輪戰。
青棒打木棒還是鋁棒好,這個討論不斷被提出;不少在基層培訓數十年的教練點出,從王建民、郭泓志、陳偉殷、林英傑、許竹見、沈鈺傑等投手,都是打鋁棒出來的,投手想要壓過鋁棒打者的唯一辦法,就是把速度練出來,「沒速度、沒一定水準,就會被K得很慘」。
改打木棒後,由於打擊技巧較難掌握,投手球速只要有一百卅公里左右、加上變化球,就足夠壓制打者。
鋁棒打出來的球強勁、飛得遠,木棒打出來的球軟弱,在守備方面也有很大的影響,受鋁棒訓練出來的球員,外野防守範圍更大,速度也得更快,內野注重瞬間反應,改用木棒後,守備變得容易,反而開始輕忽。
以日本青棒為例,日本的甲子園等國內青棒比賽,依然維持打鋁棒,但日本青棒國際賽事的成績依然不遜色,去年亞洲青棒賽,日本隊以甲子園明星隊組成的國家隊,結束甲子園比賽不到一個月,來台首戰就用木棒開轟,適應上並沒有大問題。
台灣青棒由鋁棒改打木棒,無論安全上的考量,或者是基於與國際接軌等理由,在討論投手戰力的同時,基層訓練浮現的問題也需要正視。(系列五)
青棒鋁棒世代訓練出很多好投手:
曹錦輝 郭泓志 王建民 陳偉殷 陽建福 林英傑 宋肇基 潘威倫 許銘傑 蔡仲南 張誌家 陳志誠......
大家除了要檢討棒協之外 也要重視青棒打木棒的問題!
台灣要打國際比賽 沒有獨當一面的投手可用 就是這個原因所造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