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就是輸了,然後咧,怪來怪去也沒用,大家來真正討論一下我們不如別人什麼吧~~

好。。看了兩天的文。。
心情沉澱一下了。。


現在這樣的局面就放下了吧。。
事情都結束了。。怪死選手教練也沒用了
只會增加傷痕而以。。

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各位球迷又看出什麼問題了嗎??
大家理性的來討論一下吧。。


我先說說我的看法。。

台灣是否依然還繼續活在王建民的威能之中呢??

想當年從二郭一莊再加小郭。。中堅年代。。王建民。。小小郭。。小曹等。。
就算在中職。。黃平洋。。陳義信。。等。。台灣真是個出產不錯投手的搖籃地
不過卻也為了成績浩損了不少投手的運動生命。。(這是那個美好投手年代最該改進的地方)
我們就算打擊不算真的很出色。。
但成續卻讓人相信我們的國家隊。。

現在的投手呢??
我們真的要承認。。那些傳說級投手以經走入歷史了

說實在的。。個人認為這次的打掔跟過往比起來真的不差了。。野手有進步了。。
但投手呢??這幾年下來投手斷層好大。。
雖然還是有些希望。。比如曾仁和。。王維中。。胡智為一些旅外的投手。。
宋家豪跟宋文華也是新一代的希望。。當然他們還會更強。。

那現在呢。。我們這次的投手失分實在是太大了。。失分的幅度大到連
打掔進步卻還追不回來。。而且很多都一開始就被巨大的拉開。。
真的打的很辛苦。。一開賽士氣就被打到骨折了
而且長年下來一直仰靠旅外選手。。而旅外的無法參加因素是很大的
不管球團保護。。自身意願。。國家榮耀與自身未來。。等因素都是個衝突
卻是長年被寄望最深的。。這也是個巨大的矛盾處。。
就這次而言。。好像也壓錯寶了。。把勝負一同也賭在旅外選手上了。。
亮點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把比賽咬緊的國內中職投手。。
中職應該要趕緊培養一些國內的強力投手。。
而希望台灣國球更好的球迷應該要在繼續進場看中職讓中職有信心在培養更多優秀的選手才對。。

不要只希望國家隊強。。但背後又嫌他爛不支持他們。。
這樣也別再寄望會有多強的國家隊了。。
全民都動起來在造強力的國家隊吧。。這才是正解

另外。。比賽的細膩度也要增強。。教練團反應要夠快也是重點啦。。這點這次真的很痛。。
短打是不是要多多練習一下。。才不會該用時還怕用不好~~
要贏球不是只能靠安打和全壘打才能贏。。
壓迫。。心理戰。。造成對方失誤也是決勝的機會啊~~

台灣選手這幾次看下來心理層面的心理素質真的離那些棒球強國還差上一段水準。。
我們的技術。。可以不如人。。但減少失誤和關鍵時刻的非常判斷。。
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空間

好了各人建言到此為止。。其它的給各位先進發揮~~
今年小弟我最少看十場中職。。
2017-03-11 0:2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別人
(只想要現成的)缺本土投手---------從頭培養啊,
少棒 青少棒 青棒 成棒 乙組甲組職棒 等,有出路自然有人打。
靠自己,靠本土,不靠旅美~

吳志揚認為,這屆硬要說有什麼的失誤的話,這幾年來,尤其投手訓練培養上可能有缺失,
(好的投手太快去國外發展)
哪有會長也覺得自家投手不好,都是小聯盟沒回來打的錯
其實 應該是 投手訓練培養有缺失 ---------因此 好的投手才會早早去國外發展

現狀 (大家都想撿現成的 )------吵過後 還是一樣 (沒人想培養 本土 投手)

(現成的 ) 別人也不會 笨到 要毀掉自己的前途
沒有完善 的 整套配套措施 ----- 就要別人 當砲灰 想法其實很棒

職棒原本就是一個商業活動, 並不是一個愛國運動.
職業運動員的運動生命有限,搞不好一場比賽受傷就害他可能一季就報銷。請問又算誰的?
職業生命是自已的,協會只是個靠你們賺錢卻連湯都不願分一口的組織。各級政府 總統 或 地方首長 都有任期制
棒協秘書長 ------那個位置 沒有任期制 也不是民選 沒有民意基礎 萬年秘書長 坐了10幾年有了 (永遠沒換人 都是 林宗成)

(這些 體育 協會 和 政治 也扯上關係)
中職之前 會長 (趙守博) -----是政治人物 根本不是體育正科班出身 和體育無淵源

協會 都是 一些 不是體育出身的 不是真正懂體育的人 在做的 ----不知國外日本韓國 美國 有沒有類似狀況



Hight~你好 wrote:
好。。看了兩天的文。...(恕刪)

"短打"一直是中華隊的死穴
看了這麼多次的國際賽
有哪一次沒有在短打這情況下出包的
為什麼每年還是一直發生
你知道我知道別人也知道
義大跟兄弟冠軍賽葉君璋也知道
一直點給蔣pp去漏接

大師兄居然表示以色列領先這麼多分
沒料到對方會短打...

這可是國際賽
各隊可是能用的招術全都用盡
當然都是針對你的弱點去攻擊
誰在跟你玩啥潛規則

我已經不太期待能贏球
就算小飛刀上來放火我也不怪他
只要不要再出現一堆低級失誤就好了
(經典中的經典...只有中華隊才能超越中華隊)


人若不帥~再暖都是變態~

Hight~你好 wrote:
好。。看了兩天的文...(恕刪)
想到什麼?

幾支冷棒子沒得換代打,就想到王柏融、林泓育、陳俊秀。

強力中繼後援,想到陳禹勳。

幾個關鍵神調度,就想到葉君璋、呂文生、洪一中、徐生明。

郭泰源、謝長亨的帶兵策略及臨場戰術,離不開墨守成規,相當老式的日式球風,偏偏台灣球員的棒球底子沒有日式訓練的紮實底子。

球員的狀況會因臨場反應而表現不佳,但教練需要觀察入微,做出關鍵調度,缺的是台灣的教練養成計劃。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Hight~你好 wrote:
好。。看了兩天的文...(恕刪)


實力不如人沒關係

但要有態度

我很不想說,但中國隊比我們還好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