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中華職棒24年 票房分析與討論



大家好,小弟我是小B,跟許多的老球迷比起來小弟我的輩份很明顯不足
但是相信大家想要台灣職棒好起來的心是都一樣的
也希望喜歡棒球的各位們一起幫在場上認真的球員加油!

這個討論串是給大家討論中職票房
會影響票房的各式各樣因素以及環境對於球團跟球迷的相關話題
其實重點就是大家聊的開心,並且討論發現出一些徵結跟結果
小B我雖然是支持Lamigo的球迷,但是我也不會一昧的去捧自己喜歡的球隊
我也不會去貶低任何一隻球隊對於比賽票房的強弱或高低跟貢獻性

一切都是從數據為論點去做討論跟研究

否則跟某某人一樣,只會回酸文,既偏頗又沒有根據的的唱衰論調
光是一個反對屬地主義的說法跟立場就可以憑單場票房來論斷,連個長短期數據理論的支持都沒有
其論點跟邏輯讓人真的是瞠目結舌,錮中的愛恨情仇可想而之(笑
這樣一點意義都沒有,只是浪費大家的時間罷了

我們的中華職棒經過許多假球事件的摧殘
聯盟的惡鬥、政治因素,以及許多利與幣交錯之下
造成我們職棒的畸形發展,地區的資源分配跟人口比例都產生很詭異的情形


另外!

也造成我國雖然球場很多,但是質跟量有許多不對等的情形
以及人數分配跟南北兩地的差異,眾多的元素影響之下
造成目前台灣的職棒環境的球場分布發展很"特別"

人數最密集的雙北地區(超過500萬人以上)目前沒有一個可以容納兩萬人的球場
反到是桃園、台中以及高雄(200萬人以上)都各有一個容納兩萬人的球場
然後呢,雲林縣人數70萬人多的縣,竟然蓋了一個超過新莊以及天母人數
可以塞得下1萬5000人的斗六棒球場,似乎是太大一點的感覺
雖然是為了未來發展做一些預留空間,但可惜那麼優的球場使用量真的太少了一點(今年例行賽6場)
嘉義縣市加起來差不多70萬人左右,則是各有一座嘉義市棒球場跟嘉義縣棒球場
可惜當時花了不少錢(4憶多)蓋的現代化嘉義縣棒球場
在職棒16年之後到現在中華職棒根本就沒有例行賽
資源的分配不均跟過剩在jo3cute大提出來看之後,的確是有許多詭異之處!


今年的中華職棒在2013WBC的表現、義大的加入、曼尼的加盟以及旅外球員的大量回台因素之外
造成了史無前例的熱潮,新聞以及媒體大量的聚焦,讓低迷以久的中職起死回生
今年有這樣一個飛躍性的提升,讓許多酸迷跌破眼鏡,紛紛退散
新會長黃鎮台居中牽線跟主導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原因,讓人不佩服都不行~

本季的第64場比賽達成50萬人並且追平了職棒第3年的紀錄(如果沒有一直下雨會更快達成)
去年23年的平均進場人數才2433人的聯盟,截止今天(5/21)平均進場人數是7785人
幾乎是去年3倍以上的,個人保守預計球季末的數據會差不多平均是在6000上下(亂猜)

中職一搶手,各項的好康接種而來,最直接的就是收視率
明星開球、節目邀約、廠商贊助、廣告代言、冠名權
最近大家討論到的轉播權大戰也跟著接踵而來
這樣才是職棒正常發展,讓球迷既有期待,說出去聊天也有面子跟話題


每一個球隊都有自己的風格跟經營方針,稍微的比較一下

Lamigo桃猿
原本是長久經營高雄的La new熊隊,於2010年從澄清湖搬家到桃園青埔棒球場
從今年職棒24年開始,實施中華職棒第一個完全主場制的球隊
桃園棒球場雖然看起來容量跟位置都是非常優秀的金雞母
但是依然有許多的隱憂,諸如天氣不穩跟球場方向
還有詬病以久的排水性,都間接影響到一些票房跟球賽品質
但是相信在只有在桃園球場獨佔的LamiGrils歌舞式加油團
跟桃園棒球場旁邊捷運完成後的未來性,還是可以大大的期待下去的!


統一7-11獅
長期經營台南棒球場的情況下,不斷的擴建老球場到可以塞12000人
該有的基本盤是都有的,本土鄉親的認同度也很夠
但是總覺得少了一些東西,跟同是元老的兄弟比起來就是差了一些元素
或許是一些宣傳跟一些球星的經營吧,不知大家的分析如何
公關跟行銷我覺得還可以更豐富一點,相信統一眾多球星,不只有這樣的票房而已


兄弟象
不用解釋大家都知道,全台灣球迷主場的老牌子球隊,票房很黃很暴力
但是在今年義大曼尼加持跟戰績狂飆之下,以及平均每隊的票房上升之下
目前的票房寶座拱手讓人,還被後面的Lamigo拉近了不少
這也給我們一個議題,到底是屬地主義還是博愛主義那個適合台灣
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跟驗證~

義大犀牛
興農擺爛弄爛23年票房之後,終於交棒給義聯集團,觸底反彈,給中職下了一筆強心針!
其實興農的票房基本盤實力堅強,幾乎比擬兄弟,只是被自己搞爛而已
義大接了興農之後,利用其企業優勢與宣傳還積極的補強,除了讓傳奇球星曼尼加盟
行銷跟宣傳各式各樣的活動一波波的來,衝出另人亮眼的票房跟戰績!
除了舊的興農球迷也吸引了許多新的球迷,跟離開市場以久的老球迷
但是許多的功勞依舊綁在曼尼身上,曼尼效應的時間
跟未來沒有曼尼的義大犀牛發展,票房上面還需要好好觀察!



球賽沒有球迷的吶喊,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比賽

台灣的球迷也很辛苦,幾經風霜跟冷暖,也希望台灣的棒運可以越來越蓬勃發展!



內容跟數據或觀念如果有錯誤跟不實,歡迎更正及吐槽,謝謝

各位熱情的球迷們!一起共勉之吧!
2013-05-22 3:10 發佈

bio018 wrote:
大家好,小弟我是小B...(恕刪)


很棒的文!正向!
只是球場大小,容量,
不僅跟職棒球團,人口數,
也跟基礎棒球的推動,地方的財政,重視度等各種因素相關,
或許在討論中也得參著一下!
黑皮~~
雙北要政府蓋一個容納人數多的球場,政府可能寧願把國有土地賣給財團,多出來的坪數不知道多少錢....

國有土地一堆,就是寧願賣給財團,亂蓋公共建築物,蚊子飛來飛去,也不做為有用的運動場合


要職棒球團自己出資買土地蓋球場在雙北,光土地少說價值上百億....每坪30萬的就好 ((也根本不可能..))


上百億政府會不賺嗎....不對...還有私人的口袋也滿滿的..

merty wrote:
雙北要政府蓋一個容納...(恕刪)


雙北就不用想了
蓋太偏僻會被批
一定又說捷運要到
捷運可到的話附近地價又狂飆
附近的地剛開始兩三年會被養地當綠地停車場
再來就又變成商場高級住宅

雙北以後要享受高級棒球場就往桃園去吧
小B太精闢了!!!推~
bio018 wrote:
大家好,小弟我是小B...(恕刪)
elaina liu

bio018 wrote:
雲林縣人數70萬人多的縣,竟然蓋了一個超過新莊以及天母人數
可以塞得下1萬5000人的斗六棒球場,似乎是太大一點的感覺...(恕刪)


小B你好,

時間點不同,考慮的人數容量思維不同我想也是情有可原。新莊球場是1997年啟用,一開始只有8500席,為什麼會那麼小原因不明, 是不是有類似天母球場的原因呢? 斗六棒球場是2005年啟用, 且1999以後新蓋的球場已經開始是20000人的規模, 斗六只蓋15000席應該是已經考慮當地人口數了吧, 而且一個球場一用50~100年, 考慮到未來的話, 這樣的容量應該還可以接受。況且現在就算是小縣市, 縣市長為了政績也會想辦法 "高瞻遠矚" 跟國際接軌, 不會蓋只有10000人以下的 "社區球場"吧!

借用台灣棒球維基館的資料, 把近年新建球場的資料簡列如下

嘉義縣球場1996年, 觀眾容量 9000
新莊球場是1997年, 觀眾容量 12500 (1997- 8500席; 2003-10000席; 2005-12500席)
澄清湖球場是1999年, 觀眾容量 20000
天母棒球場是1999年, 觀眾容量 10000 (原為容納20000席的職業球場,但是在當地居民的反對下,變更設計為6000席的社區型球場, 後又增建為10000席)
斗六球場是2005年, 觀眾容量 15000
洲際棒球場是2008年, 觀眾容量 20000
青埔棒球場是2009年, 觀眾容量 20000

happykai wrote:
很棒的文!正向!只是...(恕刪)


是呀,的確有許多的因素
每個縣市的棒球人口,跟熱度,還有看球習慣
台灣對國際比賽的熱度都是頂級的,但是要把這熱度完全轉換成職棒票房
就要看成績打的如何,像wbc打的好,就很明顯反映在職棒票房上
但對於同為亞洲的日本跟韓國發展已經相對成熟的國家,國際賽打的如何,則是沒什麼差(笑


merty wrote:
要職棒球團自己出資買土地蓋球場在雙北


是呀,根本不可能,因為真的太貴了!
寸土寸金啊,這就是很多政府決策方面的問題
連MLB新建球場也是有一定的比例是跟當地政府攤算的
台灣新蓋的巨蛋的管理跟分配也是大問題(汗)


皮小哥 wrote:
雙北以後要享受高級棒球場就往桃園去吧


是呀,雙北的確的新球場目前只有新建中的巨蛋
其他的選項目前也就新莊天母了
桃園就是要等捷運通車之後
桃園棒球場的戰鬥力就可以徹底發揮啦!

以上!

elainaliu wrote:
小B太精闢了!!!推...(恕刪)


原來阿伶在01也有帳號啊!(驚
這樣我在01就不能幹壞事了!!!!(逃

以上!!
BIO大, 很精闢的文章, 謝謝

先掛個書籤再繼續FOLLOW

bio018 wrote:
但是許多的功勞依舊綁在曼尼身上,曼尼效應的時間
跟未來沒有曼尼的義大犀牛發展,票房上面還需要好好觀察!(恕刪)


曼尼就算回去了, 義大也玩上癮了, 未來大牌球星不會缺席的。而且曼尼口碑場已經被做起來了, 大牌球星會主動來投石問路的也不會少。況且台灣球員頂薪有往上走的跡象, 幾年後若本土球員或外籍大牌頂級月薪上看兩百萬, 超越大聯盟基本年薪, 大聯盟中小咖來台打球也會是常態。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