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火球仁對中職的影響

這版本來不是在講羅嘉仁嗎?為什麼變成在講球速到底重不重要了?兩回事吧

soulpower1217 wrote:
這版本來不是在講羅嘉...(恕刪)

這篇大談尾勁比球速重要
卻不知棒球世界沒有尾勁這種東西
就好像愛因斯坦之前的科學家認為光在乙太中傳輸
還提出一堆理論和實驗方法

吳宗仁 wrote:
這篇大談尾勁比球速重要
卻不知棒球世界沒有尾勁這種東西
就好像愛因斯坦之前的科學家認為光在乙太中傳輸
還提出一堆理論和實驗方法


尾勁是台灣棒球界的口語。

在美職所指的是 movement,早以是非常科學的東西。
去 mlb.com 看 gameday,每一球的位移都有數據紀錄。
而這位移簡單的說就是指:和沒有刻意去造成位移相比,差距多大?
位移足以造成視覺誤判,就是台灣俗稱的很有尾勁。

尾勁(movement)一直都是有的,你下球場接兩球再說吧。
-= 散仙 =-
cchangg wrote:
尾勁是台灣棒球界的口...(恕刪)

你是正解阿
有人說世上沒尾近這東西
只代表你連棒球都沒摸過
只要有拿過捕手手套下去接球的人就知道了
一樣號稱130球速的投手
有些投手的球接起來就輕鬆寫意
有些投手卻要很認真接阿
捕手對尾近好的投手不認真接的下場就是左手大拇指折到
休息半年
基本上有真正專業在練投手的球隊
是嚴禁捕手以外的球員下去接投手球
因為外行人接真正投手球
只會受傷
實戰上也是這樣
尾近不好的投手
球老是被打到滿天飛
尾近好的被打就是一堆滾地球
版上一堆連球都沒摸過卻能大談其道
殷敬阿
對不起我沒打過棒球,假如尾勁是代表位移量,那快速球就不容易有尾勁了,是不是。

apoo wrote:
對不起我沒打過棒球,...(恕刪)

小弟不才
打過幾十年的球
容小弟為你解答
個人覺得上面大哥說的位移
是讓外行人容易了解尾近這名詞
實際上若有真正在打球的人就知道
尾近這東西不只會左右飄移
小弟甚至於認為
在球與棒子接觸時
尾近好的投手丟出去的球
甚至於會把棒子往後推
讓球壓住棒頭無法完全抓到擊球點
所以並不是直球尾近差
只是你看不出中間變化要下去打下去接才知道
另外這只是小弟打了幾十年球的感想
沒有任何科學理論

apoo wrote:
對不起我沒打過棒球,假如尾勁是代表位移量,那快速球就不容易有尾勁了,是不是。


若要比起變化球的確是如此..但速度快又帶有尾勁的球絕對比大幅度位移的變化球更難掌握..

除了反應時間更短..人的動態視覺也是盲點之一..

例如上飄球..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世界上並沒有任何東西在移動時會往上飄..

實際上就是比一般快速球的拋物線更小..受到打者的預期心理跟動態視覺影響..

會讓人誤以為球在往上竄..


idfour409 wrote:
小弟甚至於認為
在球與棒子接觸時
尾近好的投手丟出去的球
甚至於會把棒子往後推
讓球壓住棒頭無法完全抓到擊球點...(恕刪)


這部份又不太一樣了,台灣棒球界把這個叫「球質」。

這部份就真的是有點玄學了,因為不是看的出來的。
但是大家都能輕易分辨,一顆普通丟過來的球,和一顆同樣重量和速度、卻轉速高三倍的球,
哪一顆有比較大的能量?

如果打者力量大或敲中球心,那這個自轉的能量就不太能顯現。
但是如果擊中球時棒子歪了一點,那這個轉速當然會讓你的神經爽一下....
有多少人能保證一定能擊中球心呢?
-= 散仙 =-
cchangg wrote:
這部份又不太一樣了,台灣棒球界把這個叫「球質」。
這部份就真的是有點玄學了,因為不是看的出來的。
但是大家都能輕易分辨,一顆普通丟過來的球,和一顆同樣重量和速度、卻轉速高三倍的球,
哪一顆有比較大的能量?
如果打者力量大或敲中球心,那這個自轉的能量就不太能顯現。
但是如果擊中球時棒子歪了一點,那這個轉速當然會讓你的神經爽一下....
有多少人能保證一定能擊中球心呢?


版大請教一下..就小弟認知..球質跟尾勁其實相當容易混淆..

球的位移跟球質影響成因太多..但又有太多重複的因素..

比方說空氣力學..球的轉速..擺臂的幅度..出手點..

甚至現代科學棒球認為球質輕或重根本不存在..

目前比較能接受的說法就是球的轉速不同..與空氣產生的阻力不同..

所以會造成不一樣的位移..打者無法掌握球心..打到上緣就說球質重..

但..真的是如此嗎?
jaywu0807 wrote:
版大請教一下..就小...(恕刪)


首先這樣想:轉速越高當然就有越多能量。
可以用陀儀效應去想像,一個原地不動的陀儀,看起來沒有任何能量。
等你去推他時就知道,他不只會刮你一層皮,還會抗拒被你推倒。

而一顆轉速非常快的直球,本身就有另一個特質:會因為轉向而產生位移。
所以尾勁很強的球,球質通常不會太差。
但是很會轉的球,卻可能因為轉向和縫線方向不合,所以位移打了折扣。

轉向若呈現四縫當然位移效率最好。
如果轉向跟縫線搭配很差,那就位移效率低落。

理論上轉速要最快,一定是要能順勢扣球的方向。
但是縫線造成的細微位移特性,在大聯盟等級就被細分為四縫啦、卡特啦、伸卡啦....
在業餘隨便丟的層級,就沒有分那麼細。
你跟人家說這是卡特球,人家只當做你投球時兩指不同長所以出力不平均....

反正咧,不管怎樣,你要是丟一顆很會轉的球,
然後造成的位移讓對方打不到棒子的甜蜜點,他的手就會麻。
如果怎麼丟他都打不準,手一直麻就會開始說你球質好重.....

之所以說有點玄,就是因為球質這東西不是單靠投手就搞的出來的。
要是遇到眼力驚人如 ichiro 或青木宣親那種打者,棒棒都給你打在甜蜜點上,
他當然不會覺得有什麼感覺。
能打到這樣技術的打者又都是高手,高手說球質不重,大家就點頭說你球質不重了....
要是你的轉速高位移又會讓人打在手麻的點上,那人家就會說在打保齡球了...
(王建民全盛時期右打者根本都追不上球的墜幅)
-= 散仙 =-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