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賽會敗成這樣
最重要的原因
還是因為中職這幾年來只有四隊
再好的投手一直面對一樣的打者
再好的打者一直面對一樣的投手
一直惡性循環
國際賽能有多好的成績真的是苛求
這幾年職棒票房這麼好
並不是因為比賽內容好
而是很多人真的週末帶著小孩沒事做不如現場看棒球
有漂亮的拉啦隊 猿隊行銷又很到位
真的是週末很好的活動
但到了國際賽
就真的辛苦了
回頭來說 台灣市場就這麼小(才四隊中職平常比賽內容都不是很好了)
相對人才能有多少
好不容易在這麼小的人口裡有個人才能夠站穩大聯盟
也不能奢求要人家回來投
所以有時候看這些國際賽贏了當然很開心
輸了(不管內容多離譜) 真的也沒多激烈的感覺
至於所謂的彈力球
也許只是讓原本應該3成8的打擊率變成4成吧 了不起全壘打多幾支
依然不是問題的核心
畢竟國際賽
幾乎是投手決定了一切
還有就是平常教練訓練的問題跟對這份工作態度
從職棒三年看到最近
近幾年各隊的打擊/投手/守備教練,都是找個啥阿貓阿狗來當,哪個打投不好退休後都能轉任教練
國內職棒上場比賽就是隨便秀秀,哈哈笑笑反正傻老闆會付錢
國際賽勉強出賽,心不在焉,打出去不跑的...二壘不補位的
每次國際賽這個照妖鏡,照出多少名不符實拿高月薪的
難怪大家不願意出賽被審視,因為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