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輸贏很正常,但是中職第一人氣的位置千萬不能輸

明年中信應該要想辦法把球衣 品牌形象做點更新...加點不同元素 甚至多一點中信的綠色...
現在的球衣就讓他在復古季出現吧...
今年推出的30年紀念商品的設計感就不錯 不是做不到而是有沒有花心思求進步
統一跟義大的球衣也有進步空間....

至於讓球迷徹夜排隊不是好現象 既然有會員卡 應該有其他方式可以讓會員優先購票....
也可以讓球迷更有興趣加入會員...
光總冠軍賽優先購買選位 Lamigo明年的會員卡可以想見會爆量!!
philko wrote:
跟你說好了, 明知道有賺頭, 但其他隊不願把桃園當主場的其中一個理由, 就是不願意背棄原來的球迷

我之前說過, 4隊的老闆都是我尊敬的. 只是就事論事, 一樣用心的劉董在高雄, 搞了7年經營還是如此辛苦, 搬到桃園3年就不一樣,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是地區差別與政府資源的投入(希望其他縣市也比照辦理), 不用神話他( 拿2010年對比2014, 從數據上看, 職棒進場人數成長了89%, 桃園球場人數只成長12%)....(恕刪)

不願意背棄原來的球迷

因此不做改變

那就等著被球迷背棄吧!


另外2010年桃園只有17場比賽

且很多場都在假日

拿來與現在60場全主場相比

會不會太可笑了

連基本的數據都不清楚
Stormjam wrote:
不願意背棄原來的球迷

因此不做改變

那就等著被球迷背棄吧!


另外2011年桃園只有12場比賽

且很多場都在假日

拿來與現在60場全主場相比

會不會太可笑了

連基本的數據都不清楚


2011年? 12場? 要不要再想一下你在說什麼?

根本不用拿2010比2014. 2010年桃園舉辦17場, 平均5,557人,也不用強調"很多場"都在假日.
我們直接拿"全部"都是假日才能比賽的天母來做比較好了. 2010年24場平均每場3,541人.
就算桃園2010年再多辦7場(總場數和天母一樣), 然後這7場都沒人進場. 平均還有3,936人
還是比天母多, 那一年桃園球場不論是總人數或平均人數, 早就是全台第一.

希望你能了解, 總人數第一,平均人數第一, 後面分別代表的意義, 以及2者加起來所代表的意義.


philko wrote:
2011年? 12場...(恕刪)

那要不要拿今年的桃園假日的平均人數來比比看

絕對完爆2010年的桃園假日人數

還有60場的總進場人數超過17場多少

票價與當時也不一樣

而那時桃園剛啟用有新鮮感

隔年就下降了

能比嗎

一點意義都沒有
Stormjam wrote:
那要不要拿今年的桃園假日的平均人數來比比看

絕對完爆2010年的桃園假日人數

還有60場的總進場人數超過17場多少

票價與當時也不一樣

能比嗎


你是這棟樓第3個沒搞懂我說的話的人, 拿今年跟2010年比. 任何一個球場2014都能電爆2010年的數據.就再一次用天母球場來看好了, 2014年6,176(28). 2010年3,541(24). 平均人數成長174%. 總人數成長203%. 有人會認為是中信用心經營的結果嗎? 為何講到桃園, 大家就都歸因於球團用心經營, 忽略環境因素呢?

你修改過的文章我沒跟到, 2011人數下降, 不就是桃猿用心經營的第一年嗎?
philko wrote:
你是這棟樓第3個沒搞懂我說的話的人, 拿今年跟2010年比. 任何一個球場2014都能電爆2010年的數據.就再一次用天母球場來看好了, 2014年6176. 2010年3,541. 成長174%.有人會認為是中信用心經營的結果嗎? 為何講到桃園, 大家就都歸因於球團用心經營, 忽略環境因素呢?...(恕刪)

考慮環境因素

那要不要考慮場數 假日賽程 票價 剛啟用的不同比較背景

拿17場比60場的平均人數

真的是很神奇的邏輯概念
philko wrote:
你修改過的文章我沒跟到, 2011人數下降, 不就是桃猿用心經營的第一年嗎?...(恕刪)

桃園用心經營是去年才真正開始

去年球季首創LamiGirls歌舞式「猿風加油」

還有加強球場設備也是這兩年

這更說明了過去環境因素影響小

桃猿用心經營才是關鍵

不清楚不了解就不要亂用不客觀的比較

philko wrote:
你是這棟樓第3個沒搞...(恕刪)


閣下確定這棟只有3個沒搞懂您的意思?

您一直無限迴圈的意指桃園球場的經營是撿到大碗便宜
中信沒有象的不背棄全台主場才是王道
這樣好嗎?


我覺得喜歡看棒球就好 不用分的這麼仔細吧....
Stormjam wrote:
考慮環境因素

那要不要考慮場數 假日賽程 票價 剛啟用的不同比較背景

拿17場比60場的平均人數

真的是很神奇的邏輯概念


我在36F這棟樓的第一篇文最後有說:成功一定有原因, 但原因不一定是只有表面上所看到的

我了解球迷都想要有簡單又容易接受的原因, 可惜事情通常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 我在55F不也說了:

這幾年lamigo的成功, 是經典賽效應+良好的球場硬體+桃園政府支持+原有桃園球迷能量+lamigo一百分的努力...而成. 在我貼出來之前, 有任何一篇文章, 提到桃園政府對lamigo的幫助嗎? 不都是在講lamigo用心經營bra..bra...之類的嗎?

上面提到的, 球場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如果真的沒差, 留在高雄就好了. 考慮越多因素, 當然結論會更精準. 至少我在看桃園的票房時, 不只有看到"球團用心經營"這個因素. 上面你提到的因素如果你有時間整理出數據, 我會很感激地.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