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孔是我偶像 wrote:自從青棒改打木棒後 ...(恕刪) 阿......也不是啦,鋁棒不是為了提升球員球速,小的前面可能沒有解釋清楚小的意思是說打鋁棒可以訓練球員全力揮擊的觀念,打木棒變的只想把球(碰)好還有用鋁棒投手比較不敢鬆懈,守備球員也可以得到更多守備機會因為高中棒球還是需要全員參予,不是單一投手個人秀至於,用木棒優於鋁棒的好處,可以參考一下前面幾位大大的說法
我看了這麼多人的討論也覺得用鋁棒真的不錯可是真正掌權的人又不知道且也不願意改革這樣的話台灣的運動還是不普遍的最近看到有個部落格說http://tw.myblog.yahoo.com/taoyuan-terminator/article?mid=814&prev=815&l=a&fid=35連政府都不支持了何必呢
當然是打鋁棒!! 會打木棒只是廠商跟高層的陰謀, 說穿了只是手段很拙劣的圖利.打木棒而不打鋁棒的缺點:1. 打者棒子越握越短, 只求碰到球心, 完全無法展現打擊力道, 悲哀!2. 投手只需要變化球為主的配球就可以玩弄打者, 造成投手越投越慢, 越投越軟, 高中就投老人球是怎樣!?3. 打木棒的成本比鋁棒高非常多, 一般學校無法負擔木棒成本, 造成變相排擠預算不多的學校, 錢不夠就不能玩!不要相信鋁棒會打死人的謬論了, 看看日本甲子園 & 美國高中, 會死他們早死一堆了啦,但我在這邊也只是狗吠火車, 一點鳥用都沒有, 現在看高中聯賽我只想轉台而已,高中聯賽打的跟OB老人球賽一樣, 不倫不類, 最近幾年根本沒養出幾個能看的旅外選手.
鋁棒+1如果有機會去仔細看:日本高校各地區的區域代表隊逐鹿的『甲子園大賽』。應該可以深刻感受到:採用木棒的台灣高校球員,在達爾文生存法則之下,球技各層面的顯著萎縮。※ 投手技能面有鑑於鋁棒更廣的甜蜜區、與相對強一點的反作用力,為求壓制打者,日本高校投手對於:控球準度、投球尾勁、球速的要求普遍比台灣投手高。而台灣高校木棒組比賽:高中生在打擊上需要的肌力本來就待磨練、加上打者用木棒,擊球質感更弱;台灣高校投手在比賽場上,不太需要去展現『尾勁』、『球速』、『Movement』這些高階投球的關鍵特質,靠一種橫向變化球、加上塞外角,就可以在高中木棒組裡頭活好好的。木棒組安逸的投打對戰之下,投手生存難度不高。循達爾文生存法則,長期來看:台灣高校投手的實戰素質應該會走「不進則退」的趨勢。※ 面對揮棒來球的守備反應力與範圍台灣高校木棒組比賽有個特色:三個外野手站位都很前面很淺,淺的都快可以跟內野手講悄悄話了。木棒組比賽整場下來,常常看不到兩發以上...會飛到外野手身後的長打擊球。所以,台灣高校木棒組的外野,實戰的範圍不用廣。因為球打出來都......飛不快飛不遠、外野手回傳球也不用具備雷射肩長程臂力。因為傳給剛才講悄悄話的內野手,只要短距離送過去就可以了。另外,木棒組的內野手多半都在處理來勢平淡的滾地球,或飛一下就軟掉的平飛球,內野手對於反應與球感的實戰要求,也是比起日本高校的一級球賽,相對安逸許多。各位找機會去觀察比較:台灣高中木棒組、與日本甲子園球賽,球員守備的機動力展現(尤其是外野手),應該可清楚察覺:實戰用木棒的台灣高中球賽,確實是嚴重封印『高階的守備力』....甚至直接退化到消失。※ 球員養成發展的偏頗台灣高校用木棒之下,年青球兒的肌力與技巧均待琢磨,然球隊打陣好歹都要排一兩個...稍具長打期望值的中心三/四/五棒,以利得分進展。在台灣,結果就是:木棒組的校隊中心棒次,常常看到一些吃成比中年人還要中廣的「噸位型」長打者。年紀不過才十六七八的小朋友,拿木棒還要有長打砲管,除了天才普荷斯之外,只有靠「養胖」最快。這樣十七八歲就早發成「噸位型棒球員」,在各國職棒環境,能進階為職棒主力球員者,比例上非常渺茫。頻道轉至日本甲子園,高中校隊中心打者不乏是178公分以上,且扛三游中左外野關鍵守位的三拍子均衡體型的棒球員,日本高校這樣養成的資質佳打擊好手,在未來的發展潛質...進步空間與角色彈性都更大。※ 這個看法「先習慣成棒以上國際賽用的木棒,是符合世界趨勢的進步作法」的真實發展這句話我最常從木棒品牌業者嘴裡聽見。幾年前我在參加一個業餘聯盟的領隊會議,討論要否全面用木棒時,就被木棒品牌的業務嗆這句話。台灣球員:高校三年木棒→大專院校四年木棒日本球員:高校三年鋁棒→大學/社會人/職棒二軍木棒美國球員:High School鋁棒→NCAA鋁棒這樣看起來,台灣球員比起日本美國,在適應木棒的進度,少則領先日本三年,多則領先NCAA七年。如果真的是進步、確實是有效,那麼 ...... 近年來台灣成棒以上球員,→ 與日本美國對戰交流,在『打擊表現』上面,應該不會輸給延後去適應木棒的美國日本呀 !!→ 世界各國職棒球探,也應該會有更高的意願去簽下「領先適應木棒」的台灣年輕球員呀 !!可是,現在看到的結果呢 ...... 就不用再多說唾面自乾了。關於球隊預算的觀點,就不把一些倒店庫存貨急欲轉現金...極端個案拿來討論。棒球木棒的價格帶在:NT$ 1,000 至 8,000,一分錢一分貨,高中校隊大概會買1.5~3.5仟元單價的木棒。棒球鋁棒的價格帶在:NT$ 2,500 至 17,000,高中校隊大概會攻4仟~8仟元的鋁棒。只要擊球點有點不順、或是交到技巧生疏學弟手上,就算是膠膜剛拆的全新木棒,也是會一擊斷裂報銷。整體來說,鋁棒對球隊的財務負擔,真的比較輕鬆。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觀點,讓全台灣自High狂練木棒呢?那就要問問 JxxxxxN 這個品牌囉。
擺脫宅男宿命 wrote:鋁棒+1如果有機會去...(恕刪) 幹~~講的太好了!日本高校野球球員練習時,也會用木棒!打網,打巴訂股都會....比賽皆使用鋁棒!但是在比賽時,常常可以看到140的球卻被打到over...無形之間,投手會不斷要求能力提升!反觀台灣,只要投手一直丟變化球,外野always都“趨前守備”所以現在越來越少像金龍旗,曹錦輝那個時候一年可以出2個150的!140的也不少!現在練個曲球,滑球,130的直球就可以當甲組高中的ace了...高中生打木棒!害死人....
jackieliu17 wrote:你問~今天日本的高中球員, 有神麼夢想~大多數都會回答~打進甲子園, 稱霸全國. 因為他們要為自己 鄉里 學校負責....(恕刪) 小弟在沖澠見過一次這種畫面 真的很感動一大早的計程車司機 在聽廣播捷運站 有恭賀的布條國際街的大螢幕電視轉播甲子園百貨公司的內也有播放時間表
擺脫宅男宿命 wrote:鋁棒+1採用木棒的台灣高校球員,在達爾文生存法則之下,球技各層面的顯著萎縮 這位大大分析的很仔細,也跟我心理想的幾乎完全一樣 再次呼籲高中打鋁棒+1 現在大家一窩蜂的改打木棒, 連乙組棒球及壘球都打木棒,真是瘋狂! 結果一場比賽打下來,結實命中的球沒幾個;因為大家都沒有具備打木棒的條件,球自然打不出去 ,久而久之大家都沒什麼自信心了. 比賽的強度不斷下降, 打擊的樂趣也不如以往打鋁棒的輕鬆自在. 打棒球門檻變的更高了 這樣反而不利於棒球運動的推廣 這幾年的國際賽非常明顯,<打擊>成為中華隊的最大罩門 為什麼高中生全面改用木棒後,我們的打擊實力反而一直衰退?這個問題真的值得大家深思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