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每個運動不管是規則制度發展歷史都是不同的
很多人喜歡舉世足賽為例子,來一慨而論為何大聯盟無法像足球一樣
但有人思考過前因嗎?
首先目前國際足總在國際間是有著強勢主導地位,而世界棒壘球聯盟並沒有如此地位
再著世界盃足球賽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現今盛況,國際足總也是經過多年的協調溝通,才有現今世足賽的成功
而WBC現今才只有短短的三屆,如何跟有80多年歷史的世足賽相比,甚至還會不會有下屆都是問題
NBA現今之所以會同意參加國際賽也是有前因的
主要是1988 漢城奧運敗給當時未解體的蘇聯隊,在國家民族性及政治因素(美蘇冷戰時期)
這跟在真正的戰場上打敗戰一樣可以用屈辱來形容
隔年1989國際籃聯更改規則,允許職業球員可以參加國際賽,於是才有後來1992巴塞隆納奧運夢幻一隊
但隨著時空環境的不同,現在也開始有不同的聲音
到底職業球員有沒有義務應不應該參加國際賽?
職業球隊、球隊老闆、球員職業生涯的損失該如何補償?
想想姚明、Paul George或問問達拉斯小牛老闆Mark Cuban吧
也因此之前NBA開始思考以年齡限制球員參加國際賽的可能性
而現在也有許多球員不太願意參加國際賽
其實不只籃球早期有規定職業球員不可以參加國際賽,棒球足球也是
原因很簡單,因球員職業生涯有限
短則4~5年長則10年,能有15年20年是少之又少,更有很多是2~3年職業生涯就結束
跟職業球隊的合約內容可沒有規定必須參加國際賽,主要是以職業比賽為主
球迷真正在意的是能不能幫球隊贏球贏得冠軍,要不要參加國際賽,根本不重要
因為在國外職業運動強調的是城市地區對抗,在日本叫屬地主義,在台灣叫本土化
結論是在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
沒有任何人有資格權利要求誰該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沒有誰欠誰的問題?憲法法律可沒規定運動員有義務參加什麼性質的比賽?
不要用國家民族大義強加在球員身上
我們國家可不是北韓,打不好要送去當礦工勞改
更不是古巴為了打球,只能叛逃偷渡
不管球員最後做何決定,球迷支持鼓勵就好
贏球高興輸球難過一下子就好,又不是世界末日,不理性的言論不必要也不需要
sdfgsdfg wrote:
世界排名是怎麼排出來...(恕刪)
google 維基那麼好查 怎一推人都 懶的查
讓我想起另一篇 曹先生的案子一樣 鬼打牆的一推 整篇文都沒有看清楚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7%95%8C%E6%A3%92%E5%A3%98%E7%90%83%E8%81%AF%E7%9B%9F%E6%A3%92%E7%90%83%E4%B8%96%E7%95%8C%E6%8E%92%E5%90%8D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