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中信4億獲得10年兄弟冠名廣告權?


當年中信成立球隊也有金控資金運用這問題 所以才成立中信鯨育樂股份有限公司

現在要買兄弟.照當年一樣在旗下弄個子公司就好.何必透過第三方去買兄弟10年的冠名權

跟廣告業務.如果是直接買斷的話為何會出現10年的期限問題.讓人感覺就是球隊還是洪家的

中信只是這球隊最大的廣告主而已
這交易想不到竟讓金控法看起來像笑話

金控公司投資與金控事業無相關事業這條.......還有意義嗎?

一個連亞職假球都講不清的會長個人意志(報導是對抗棒協引介的麗寶)

找來紅火案的金主+八八風災吃大餐的副董

一個寫好看的金控法,原來贊助就可規避

最後黑鯨+黑象=象皮鯨,再創中職未來10年榮景
Jasber815 wrote:
當年中信成立球隊也有..球隊還是洪家的.(恕刪)

球隊已不是洪家的,合約買主是華翼育樂公司,不然可能有涉及公司法對股東背信罪。

中信獲得10年冠名廣告權,是保障中信付的4億。

為何有年限? 另一方面,可能是要盡量避免涉及金控法。

10年廣告合作權利,可能是中信以廣告行銷支付費用讓球隊生存。

10年後還要冠名中信,必須與華翼育樂公司談條件。
根據我以前跟財團交手的經驗
在此提供我過去的經驗

應該是中信礙於法令,無法直接購買兄弟象
所以中信成立子公司(應該是百分之百持股)
這家公司沒有四億可以買兄弟象,所以中信以冠名贊助費每年4000萬,一次付清,共10年(這樣子就有四億了)
所以這家公司可以拿出四億買兄弟象
中信也可以冠名中信兄弟

至於運作費用,應該就是資本額的投入(當然還有很多方式可以挹注)

所以不能以此說中信10年後就不玩了
應該是說,中信隨時都可以不玩,因為他只是提供冠名贊助費
到時不玩,就只是把剩下的幾年費用叫子公司吐回母公司

如果要擔心,每一天都要擔心了
ryoliu wrote:
根據我以前跟財團交手...(恕刪)

買主華翼育樂公司不是中信成立子公司,

如果子公司利益輸送回母公司,會涉及金控法嫌疑。

華翼育樂是林逢春個人獨資的公司。

華翼育樂公司的相關企業包括宏將廣告、多利安藝人經紀公司。

中信找華翼育樂,可能藉由其廣告及行銷能力、對將來球隊經營比較有利。

kogogo wrote:
不太懂,所以10年後...(恕刪)</blockq

所謂的冠名權是兄弟隊會變成中信兄弟隊
至於幸運物是否還是象....隊服是否還是黃色,,那可以由中信的期下育樂公司決定的

至於年限到了...就看中信了
用新公司 代表這是全新的兄弟象 跟以前的中信鯨 完全無關!!!!!!!!!!!!!

金控法又不是現在才有.之前中信.誠泰擁有球隊時就有此法

但也沒有搞的像這次一樣讓人有那麼多質疑.讓人感覺中信只想要

廣告跟冠名.但不想經營權.看吧最後管理這球隊的應該還是原兄弟球團的人吧

只是領隊換一個人.下面全部團隊完全不變.搞不好連領隊都是洪家人.對外說法為

借重洪家的經驗.所以華翼聘請來當領隊
我很好奇...
如果接手兄弟的是確實是林逢春獨資的華翼..中信只是單純的給華翼冠名費...
那華翼不就一樣要繳上億權利金??
因為如果是中信接...
中信之前還有沒拿回的權利金1.2億..表示這次即使接手兄弟也不用另外再付一次權利金...


另外找到一篇新聞...

至於以4億冠名贊助兄弟象,每年還有廣告預算支出,是否會對中信金財務造成影響?薛香川說,贊助兄弟象不是基於商業考量,而是出於回饋社會與支持台灣體育活動,況且以中信金贊助新舞台來說,1年的經費大概5、6千萬元,未來每年對球隊的支持大概也是在這個範圍。也就是說,未來10年中信銀冠名贊助加廣告費用估要花10億元。

中信每年贊助5.6千萬..這金額頂多補掉每年賠錢的洞(甚至有可能不夠)
華翼有這麼大的資本可以提高球員薪水嗎...
華翼 vs 兄弟..誰大


而且奇怪的是...

中華聯盟會長黃鎮台則表示,如果是華翼育樂買兄弟象的話,「聯盟絕不可能接受」,他也不知為何會突然出現華翼育樂,因為從頭到尾,聯盟的對口單位就是中信金集團。

這是啥情形...

每篇新聞寫的都不太一樣...

kogogo wrote:
不太懂,所以10年後...(恕刪)


不要說兄弟

任何球隊都可以隨時不玩

只是是否要留球員的活路罷了

在臺灣的職棒

別說十年

五年後存在是否還是個問號

在內線開著TOYOTA被外線的TOYOTA超車!!!你說悲不悲哀!慚不慚愧!丟不丟臉!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