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提供我過去的經驗
應該是中信礙於法令,無法直接購買兄弟象
所以中信成立子公司(應該是百分之百持股)
這家公司沒有四億可以買兄弟象,所以中信以冠名贊助費每年4000萬,一次付清,共10年(這樣子就有四億了)
所以這家公司可以拿出四億買兄弟象
中信也可以冠名中信兄弟
至於運作費用,應該就是資本額的投入(當然還有很多方式可以挹注)
所以不能以此說中信10年後就不玩了
應該是說,中信隨時都可以不玩,因為他只是提供冠名贊助費
到時不玩,就只是把剩下的幾年費用叫子公司吐回母公司
如果要擔心,每一天都要擔心了
如果接手兄弟的是確實是林逢春獨資的華翼..中信只是單純的給華翼冠名費...
那華翼不就一樣要繳上億權利金??
因為如果是中信接...
中信之前還有沒拿回的權利金1.2億..表示這次即使接手兄弟也不用另外再付一次權利金...
另外找到一篇新聞...
至於以4億冠名贊助兄弟象,每年還有廣告預算支出,是否會對中信金財務造成影響?薛香川說,贊助兄弟象不是基於商業考量,而是出於回饋社會與支持台灣體育活動,況且以中信金贊助新舞台來說,1年的經費大概5、6千萬元,未來每年對球隊的支持大概也是在這個範圍。也就是說,未來10年中信銀冠名贊助加廣告費用估要花10億元。
中信每年贊助5.6千萬..這金額頂多補掉每年賠錢的洞(甚至有可能不夠)
華翼有這麼大的資本可以提高球員薪水嗎...

華翼 vs 兄弟..誰大


而且奇怪的是...
中華聯盟會長黃鎮台則表示,如果是華翼育樂買兄弟象的話,「聯盟絕不可能接受」,他也不知為何會突然出現華翼育樂,因為從頭到尾,聯盟的對口單位就是中信金集團。
這是啥情形...

每篇新聞寫的都不太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