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的是打擊技巧跟重量訓練,
守備不好,
要加強的是KNOCK跟CASE演練,
球速不足,
要加強的是協調性跟姿勢檢視,
並不是全部混為一談,
我們青棒時期(將近16年前的北台灣某半傳統學校),
練習時木棒跟鋁棒是交叉使用,
要練習技巧時,用木棒,
FREE BATING時,用鋁棒,
使用頻率其實差不了多少,
但鋁棒的壽命也多不到哪去,
雖然代理商都會讓我們更換新棒,
但成本換算下來(以前記得大家都愛用G1,L1,E牌的金色球棒),
木棒和鋁棒花的錢不會差太多,
打棒球,
重的是基本功,
沒幾個人是天才(如宋肇基,張誌家,陳志成等等...,)
大家都是苦練出來的,
只是現在的練習方式越來越科學,
越來越專業,
越來越有目的性,
所以大家的技巧跟能力普遍提升不少,
我們只差沒有正常,良好的體育環境而已,
至於球不夠強,
導致其他如守備,投球能力無法提升,
我簡單提個例子,
這幾年來,
棒球的球心跟毛線不斷的有新的規範,
讓擊球距離縮短,反彈力下降,
是為了什麼原因,
如果一昧的的重視POWER,
那為什麼這幾次的經典賽,
奪金的都是亞洲球隊,
以上再請各位推敲了!!!
火星上的alumi wrote:
以前記得大家都愛用G1,L1,E牌的金色球棒...(恕刪)
哈哈...我們是同一年代的
其實我跟"手排很難"兄所持論點相同...
不是說木棒不好
而是當面對木棒為主時
攻擊策略會隨著改變
當這策略改變在肌肉協調性發展的期間(也就是高中時期)
將會造成產生爆發力肌肉協調性不足
在高中階段將會造成訓練相關肌肉群黃金時間的錯失
正常訓練如同"火星上的alumi"所言應是交互使用訓練(每一種訓練都有他的目的)
我認為主要仍須以金屬棒進行比賽為主
以符合各訓練階段的適當性
關於球棒彈性過好造成打死人
在日本有協會規範金屬製球棒彈性係數
美國似乎也有相關限制
還請對美國較了解的朋友補充
關於廠商的陰謀論...
確實在球界有耳聞
但這也是國內棒壇的陋習之一 不是嗎
PS:手排真的不難喔~ 手排的好處是不會暴衝 安全的勒
CHRIS0511 wrote:
哈哈...我們是同一...(恕刪)
棒球棒是根據BESR (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http://blog.yam.com/czBaseball/article/17354988 )
所以NCAA是根據MLB最好的木棒來做測試 以測試出來的彈性做為非木棒的最高彈性
而目前米國的球棒製造商多根據BESR來製造球棒
壘球棒比較多的規範是有ISF 跟ASA
可以參考
http://www.nicebat.com.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
http://www.nicebat.com.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
都有很詳細的說法
而不管壘球或是棒球棒 上面一定會有認證標章以供識別
但是台灣總是"我們有我們的玩法"
所以老是搞一堆獨創全球的規則而自我感覺良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