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回阿是現在才看到你樓上AMK兄講的就差不多了然後我另一論點就是先看洋將本土球員2015 2016年被操得半死等季中選秀新鮮手臂加入 本土數據會更回穩目前看來洋將論點我自認為很合我的邏輯洋將壓制力比2015 2016年看起來強當然球季還很長 你也可以說我講太快然後我對於 中職打者進步 的看法就是中職打了20多年 當然是比以前強但是跟日韓打者大躍進 我們的進步就是退步尤其是KBO的打者 已經可以拿到大聯盟合約了2015年小弟還在別的論壇奮戰 我也是第一批說中職用球有點問題的戰友比新聞還早就是一堆揮擊方式 跟球最後飛行距離真的有違常理然後對於聯盟給予的檢測單位 台北體院運動器材所我嚴重懷疑他的權威 他當然可以說他有國際棒總支持等等 (當年支持的會長早就死掉了 國際棒總會長換人就不太理北體了)真正的研究員 最好是教授跳出來討論中職用球 教授自己沒有跳出來 丟給學生或者研究生對媒體發言講一些很奇怪的理論 說甚麼彈性係數差0.多多少 球會飛行多10幾公尺 你記得這新聞嗎?你把台灣棒球場每個少十公尺看看 看球場剩下多少 如果那個研究員講的是對的 那高國輝打39轟不及格 球場那麼小 那2015 2016因該是投手年....
以目前來看,今年好球帶有放寬一點點,投手的壓制力有變好了。球似乎沒那麼彈了,但全壘打數卻沒因此有大幅度下降,近幾場球也很確實咬中球心。打擊能力看來是確實提升了,但投手部份還得觀察。再幾個月中職的打擊能力是如何就見真章了。到時希望酸民嘴別那麼硬,又扯東扯西了。
ilikepizza wrote:目前看下來就是全壘打...(恕刪) 就這兩天看到的比賽其實我覺得問題還是在只是透過手段處理讓它比較不明顯就這兩年有打到成飛球就有機會這幾年打者進步當然有部份但我到現在還不認為"球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自己打球 自己看球其實最愛1:0的比賽那真的是很爽尤其是如果第一局我們就拿一分能讓對方感到嘔 嘔九局 (如果我們第一分還是靠失誤 保送拿下 對方更嘔)有那種就差一點點的感覺真的是很爽且張力十足郭泰源也說過他最討厭丟1:0的比賽壓力之大當然有人喜歡看打擊戰但打擊戰如果沒有互咬 就會很難看2015 2016就常常前三局就差個8分以上這種比賽就很不正常
ilikepizza wrote:但安打 得分 變少投手防禦率變好尤其是洋投 明明就是好球帶變大了多半個球就難打增加, 數據下降了再多3/4球, 馬上出現好幾個2.xx防禦率全壘打沒降就是根本不是球的問題你跟自由時報的羅至朋應該可成好朋友 都搞不清楚狀況死咬球一些數據下降了就自我感覺良好全是因為彈性有下調一場球賽你們眼中只看見球其他的都看不見也不敢評論投手, 好球帶, 棒子等等還號稱"專業" (至朋)球的測試報告應該快出來的不信的還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