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是中國也成立球隊
以中國棒球的關注度及普及度就算職業化也沒人看
該走的方向應該是台灣去中國做棒球殖民
職業棒球有個特色
就是市場越大越能吸引優秀人才加入
講難聽點就是實力較差的聯盟勢必要幫實力好的聯盟培養球員
以前台灣沒職棒的時候
優秀選手都以加入日職為生涯目標
後來野茂打通美職這條路之後
又多了挑戰美職這個目標
日職水準雖然在亞洲是頂尖
不過球員普遍還是有往上挑戰的目標
中國棒球關注度拉不上來
問題在他們沒有產生明星球員
沒有明星球員就沒有話題性
沒有話題性就無法帶動民眾參與棒球活動
台灣從紅葉少棒,三冠王
一直到二郭一莊,後來的陳金鋒,王建民
讓大量年輕球員有打拼的目標
也帶動民眾對棒球的話題性
目前中國球員的實力還不足以挑戰日本職棒
如果換個角度想
讓中國球員以中職為挑戰目標呢
中職雖然市場不大
不過明星球員薪水也不低
未來增加至六隊後
再開放中國籍球員名額
經過一段時間耕耘,有些球員打出成績了
將消息帶回中國
民眾就會發現原來打棒球也是一條不錯的路
慢慢的就會將小孩送進球隊
中職也能藉此打進中國市場
很多人說只要中國想發展棒球就發展得起來
這種話我二十年前就聽過了
如果沒有"錢途"家長根本不會讓小孩去打棒球
Dennis520 wrote:
有些人還搞不清楚狀況
以為U18一場比賽就能代表中國棒球發展快接近台灣了
短期比賽就這樣,變數很多
別怪人家了,人家可是大賽型球迷,也因為這樣才提得出這種兩岸棒球一家親的概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