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anniu wrote: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何外國人不管環境和人才都贏?重點小孩的未來是他自己的!愛他自己所愛學自己想學想想為何工作痛苦?因為他不是你所愛台灣說多元不多元!通通半調子就算教育改革 父母不改那終究失敗...(恕刪) 同意。
重點不在於我願不願意而是小孩願不願意如果他跟你說這是他一生的願望難道你奪走他一生的願望他會比較快樂?不管小孩怎麼選擇我都接受但我會先告訴他選這條路的好壞在哪如果他決定要去我會全力支持不懂台灣的父母怎麼控制慾這麼強....
我覺得台灣,和歐美的父母關念真的大不同吧我們很難叫小孩不專心念書,放棄學業,去做他想做的事大家都希望孩子好好念書,未來賺大錢,孝順父母,出人頭地。歐美的觀念是,把小孩當成自已的好朋友一般,支持他的想法,支持他追尋自已人生的夢想,只要孩子不變壞。打棒球有何不可,打籃球也有何不可,打電動當國手,也有何不可只是看自已能不能支持孩子去尋求他人生的夢
可以找找一部公視拍的紀錄片YOUTUBE上找的到叫[揮棒]裡頭有提到一個立志要做職棒球員的小選手大多從九歲左右開始接觸正式訓練到了18歲他們統計約要在球場上花15000小時才能加入甲組,靠棒球吃飯~影片很寫實,推薦給各位~片中更有些議題是大家應該更加關注的如:教練封殺小球員選擇學校的權利 以及 一個重點棒球的培養學校要花多少經費人力和付出(片中是以新北巿穀保家商為例).
在一部片中..."感恩歲月", 那位日本球探跟王貞治的老爸說, 假如他老爸知道王貞治老爸的中華麵煮的那麼好, 絕對不會讓他去做壽司, 所以後來王的老爸才支持王貞治打棒球...但是那是在日本,一個健全的國家, 完整社會制度跟市場...反觀台灣, 除了靠讀書考公務員翻身外,靠體育?? 靠電競?? ...只能說餓死的是自己, 不是官員...所以政府才不管你死活, 反正贏球沾光, 輸球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