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laTsao wrote:
當時的四隊每隊出賽90...(恕刪)
但是美國職棒好像更操也! 一年打上162場比賽 那他們的牛棚好像比較耐操
加上他們三a有太多好手可以頂替 到季後賽還可以擴編!
真不知台灣的職棒接下來要何去何從? 看到很多都35歲的老投手還在場上撐真是看不下去
統一的潘威倫 球速真的太鳥了 早該退休了 這樣還能當輪值先發真讓人三條線!
KoalaTsao wrote:
當時的四隊每隊出賽90場,球季期間約8個月。每週四、五各安排一場,週六、週日各安排二場,合計每週六場賽程,每隊各打三場
你覺得當時比較操? 還是現在比較操?
當時的棒次強度跟現在比起來 哪個比較強呢?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ir=20060307&s_code=0457
以這篇文章來看 如果當年那一群投手的實力有1A+ 的實力 每週打三場的假日聯盟 再加上不少自殺棒
應該可以很輕鬆的面對整個球季吧
不見得要整場都用全力投 當然可以活比較久了囉
KoalaTsao wrote:
當年洋砲的水準在哪 前面那篇文章就清楚寫出來了 那你覺得當年的打線平均水準有比現在高嗎?
如果當年那些大投手有1A~2A等級 只要專心面對中心棒次就好了 其他棒次當然可以比較輕鬆面對
這有什麼問題?
andrew3688 wrote:
我們討論的是現在投手的球速、控球、變化球能力、體能、耐操度、故障率,以現在的科學訓練方式下,居然還贏不了當年的土法煉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