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個人分析, 台灣職棒 無法再起因素.

版主分析的許多因素是有道理,環境問題及文化差異造就一些不同但也不是絕對影響
不要忘記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職棒,對球員來說不僅是志業也是一份職業
職棒不僅代表一種運動的競賽也是一種商業行為,需要忠貞球迷的持續支持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吸引更多人才,競爭力才會提升
光靠一日球迷及精神支持是不夠的
試問各位在評論職棒的同時,曾花了多少coco買過門票、球衣或球帽?

korea81068 wrote:
本身看待事情永遠喜歡...(恕刪)


1,5,6,7,10認同
尤其認同5,6,10

昨晚看球的感覺
上場球員壓力都超大
感覺每個每個球員都像是怕被罵的小孩一樣
綁手綁腳
實力發揮不足5成
引以為傲的打擊.....

熱身賽對美國那場很刺激
因為那時候沒有勝負壓力
大家比較放得開
心情比較輕鬆
才比較容易發揮實力

台灣人對專業與細節的要求真的過於寬容
真的想要求得很極致的人
卻又容易被旁人批評為龜毛
逐漸地...想要求專業與細節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上屆經典賽
荷蘭輸給我們
但是人家卻在經典賽活得比我們久
撐到4強
希望這次12強我們也能如法炮製
呵呵



如果要以整個面來分析的話,您提供的佐證數據實在不夠多.

上述只能說是您個人長期累積的 [記憶&感覺]

寫 [心得] 跟寫 [研究分析] 是不一樣的

還有很多人在努力經營中職,

我們渴望您提供實際 經營策略 或 訓練菜單 案例分享.

m2841 wrote:
就我看過的~台灣球員有數個(當然不是全部)打擊出去後~
先花個約1秒看球飛得如何?再決定跑不跑!
有這些現象的好像都是台灣所謂重砲手~全壘打較多那幾個
.
.(恕刪)


如果你指的是國際賽,那這問題進年已改善很多,
如果你指的是職棒,這問題不大因為大聯盟一堆這種球員而且身價越高越懶得跑‧

korea81068 wrote:
本身看待事情永遠喜歡試著去看整個面,
不會想看一個小點就在那邊說什麼.
(恕刪)


本身看待事情永遠喜歡試著去看整個面,
不會想看一個小點就在那邊說什麼.

嗯....專家 ~~~
"4.台灣環境髒亂, 亂丟垃圾, 機車吵雜, 習慣於這種環境的選手, 上場後集中力會輸人一階.
住乞丐窩跟住在新公寓環境下, 集中度會有差異, 就跟幾天不洗澡跟天天洗澡一樣的道理."

極認同 這是潛在影響因素 同時顯現在整體國家水準上 和民族性互為因果
對於注重細節及專業度,我覺得這天生是台灣人的弱項。

其實我們可以注意到大部份的球員都是原住民朋友,他們熱情大氣不注重小節。

所以不太可能要求他們如日本人一般,每個動作都認真,每個動作都百分百。

我覺得台灣太走日本式的訓練方式,反而壓抑了球員的天份。

不如參考中南美洲的訓練法,培養球員的身體素質少受傷。

這樣子才能真正培養出好球員,而不是似是而非的日本球員。

反正我還是覺得,如果真要長期棒球實力能跟日韓不相上下,以台灣的文化來說,就要讓國內的環境,可以讓家長至少覺得,下一代投入棒球(或運動)產業是"穩定的工作",自然就有人才會進來..就像醫科會吸引最聰明的人才一樣...久了,這個職業的地位就會提昇(包括週邊產業)..慢慢的,贏了幾場國際賽,一日球迷們變終生球迷,自然餅就大了...這才是良性循環..
棒球很講數據,講統計,有更多人願意投入,才能找出潛在的下一代王建民跟陳金峰,這也是基本的原理吧..
話說回來,雖然是短期比賽,若實力不輸對手,還是要以球員歷史數據為主比較好,除非實力輸人,才賭奇兵或用不同的考量比較好..

korea81068 wrote:
人口規模不夠...(恕刪)


可是古巴的人口只有台灣的一半耶
多明尼加更少一點
我只想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台灣職棒前的國際比賽都滿猛的....什麼XX小將贏得XX冠軍
結果長大後去打職棒變成台灣職棒無法再起因素

反觀國外,職棒前的比賽都默默無名,為什麼在職棒的時候好像就突然比台灣好?

理論上,小時候很強,長大後應該更強,為什麼長大後反而在國際賽GG了?
小時候的環境可以造就英雄,長大後的環境不能造就英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