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sky520 wrote:
你的意思是嘉義人都是...(恕刪)
不知從哪個年代開始,台灣人不喜歡韓國人?
若是蔣中正時代,日本、韓國、美國是盟國,也是外交承認,敵軍是中國。
韓戰時 ,台灣有意思要跟著美國 + 南韓的腳步,反攻大陸,台灣與韓國在當時算是朋友。
最近幾年,台灣商家 ( 日月潭 ) 做起大陸人生意,台灣人不仇中國,都仇韓國。
是何原因,讓台灣人不喜歡韓國?
最近查中藥資訊,明朝的溫補派中醫師 ( 開派宗師;中醫另有涼補派 ) —張介賓,年少時,棄醫從軍,參加了「中日朝鮮戰爭」,這一場,是漢人與韓國人聯盟 vs. 日本。
明末鄭氏統治台灣時期,鄭經為了反清,有計劃和朝鮮合作;末期要降清合談時,鄭經有說:要像朝鮮一樣,保留頭髮、保留明朝漢服。結果康熙拒絕,堅持若合談,需剃髮、改滿服。
所以,早期台灣與韓國算是有淵源。
—————
棒球場方面,台灣各縣市政府有沒有可能,在未來廣建棒壘球場?
台灣人看職棒者多,真正有運動者少。
如果可以廣建棒壘球場,分等級,鄉鎮層級的,可以給社會人士使用,縣府層級的,可以承租給國內外球隊。
台灣年輕人打籃球者很多,打棒球者很少,可能原因,籃球場免費可用的地方多,棒壘球場很少,免費使用是不可能,社會隊伍要承租也是要排隊。
如果能夠投資公共建設在體育項目,那不僅可以增加國外觀光客 ( 球隊 ),也可以提高國人運動的風氣,降低三高、近視、白內障、老花之發生率,健保資源也可以省一點。
( 新聞報導,3c盛行,老花提前,15歲得老花 )
總之,在路跑馬拉松熱之當今,政府體育經費除了贊助馬拉松,更可以增加硬體的投資,建設棒壘球場,讓運動更有資源。
whisky520 wrote:
你的意思是嘉義人都是...(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