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現在的中職 基本都大企業化了

如果你有機會去IBM上班,你還會考慮留在宏碁嗎?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地獄貓 wrote:
如果你有機會去IBM...(恕刪)


商品不一樣類型,IBM硬體事業都賣了吧....

應該比聯想比較類似....
owan29 wrote:
薪資都比過去成長不少...(恕刪)
光是發展跟簽約金就差很多了。
有些有實力的球員寧願留在業餘也不進中職, 你覺得好的環境會有這種現象嗎?

lin1215 wrote:
商品不一樣類型,IB...(恕刪)


並沒有

owan29 wrote:
薪資都比過去成長不少

可為何像郭俊麟 曾仁和等超級新星 還是想往外跑呢??


曾仁和與小熊隊簽約金額162.5萬美金(約4865萬新台幣)
日後如果真的升MLB 保障年薪為最低31萬6千美元(約948萬新台幣)

台灣部份
2002年投手蔡仲南以600萬簽約金加盟興農牛隊為中華職棒紀錄
再來是投手曾傑志、外野手陳致遠、內野手林益全共同保留的500萬紀錄
年薪以非國外回來的球員來看最頂大約50萬/月
曾仁和光簽約金就等於中職TOP簽約金+TOP薪水7.3年
如果你有超級新星的實力 你會留在台灣還是去國外拼看看?
另外你有提到自由球員的部份 台灣FA年限是九年
目前應該還沒發生國外球團中途交易買走的案例過 所以我不確定可不可行
但可肯定的是取得FA資格後大概要旅外已經不太可能了.....
所以無論球技夢想面還是經濟現實面 只要超過一定水準
會留在國內的機會少之又少....
身為球迷我也想在台灣看到這些人打球
但也因身為球迷 其實也比較希望他們能去國外挑戰....

地獄貓 wrote:
如果你有機會去IBM上班,你還會考慮留在宏碁嗎?...(恕刪)


同理不可證....
如果你有機會去Samsung上班,你還會考慮留在HTC嗎?
矚逗然瀆騎,都在府中泣,本事捅根深 相姦合太極

owan29 wrote:
薪資都比過去成長不少...(恕刪)


回一下好了

不要光只會酸呀!
這些老板都是作生意的,知道投入多少回收多少的概念.

台灣的職棒市場不大,不可能去期待4~5萬人的球場,天天8成滿.
小市場有小市場的玩法.

改善球隊體質,球員待遇.
改善球場硬體及週邊環境.
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

只要球迷肯來看球.球賽好看.
即使是商人心態的老板,難道不知道有錢可賺嗎?
rexmu wrote:
日後如果真的升MLB 保障年薪為最低31萬6千美元(約948萬新台幣)


題外話哪各MLB已經漲很久了

2003 $300,000(美元)
2004 $300,000(美元)
2005 $316,000(美元)
2006 $327,500(美元)
2007 $380,000(美元)
2008 $390,000(美元)
2009 $400,000(美元)
2010 $400,000(美元)
2011 $414,000(美元)
2012 $480,000(美元)
2013 $490,000(美元)
2014 $500,000(美元)

今年更是來到50萬美元了
企業化的目的是讓企業透過投資棒球可以到達節稅、廣告的效益,順便提升基礎棒球。
從節稅來看,政府叫很久了,不過這和稅制成本有關,大概只有local企業可以有比較多的優惠,因為國際外銷企業可能其它方式繳稅
從廣告效益來看,除了和日本羅德pk外,市場只有台灣人民,所以以外銷/代工為主的台灣企業,廣告機會也不大,所以效益很不明顯。

當時第5隊時,
小弟還想過為什麼大潤發和巨大不來join,
因為大潤發和巨大都有一個特性,
深入民生,且有大陸市場,
如果他們支持球隊,話題性和市場性是足夠的。
可惜只是自己的幻想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