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社會球隊真的是經要長時間,透過人員不斷地進進出出後才會逐漸成形
像我們球隊最早時是在社區大樓中由幾位熱愛棒壘球的人共同成立的
(其實更早是我要找打籃球的同好,莫名其妙就變成組壘球隊)
透過大家的分工合作,先在社區內拉些認識的人加入
人夠了之後,再透過些關係去借或採買較便宜的球具及裝備使用
想當初第一次成軍開打時我的手套還是用借的,技術也爛到爆
而練球現場的狀況也猶如家庭日一樣,不少人都攜家帶眷來到現場打球好不歡樂
只是這樣的榮景也隨著一段時間過去後,在出席的人逐漸減少後就不復在了
但從好的方面來看,除了當初我們幾位發起壘球隊的人外
又增加了幾位對壘球有興趣的同好依然是不離不棄持續參加中
就在球隊人數少到幾乎不成隊的時候
後續我們開始從透過隊員去邀自己的同事親友來參加補進新血
甚至更後面還跟其他的球隊進行合併也才讓這支球隊能夠一直延續至今
其實社會球隊最大的問題就是隊員會受到工作及家庭的影響而無法持續性參加
甚至也看過不少球隊因為這樣最後只能步入解散之路
因此唯有透過不斷的補充新血去累積更多真的有心要打球的人
才有可能維持住一支球隊
所以看樓主目前還在球隊草創時期
這樣的現象其實是很正常的
只是球隊若是只有樓主自己一個人在負責只怕這熱忱很快就會被磨光了
其實到河濱找支合得來的隊伍加入也是不錯的
剛開始不認識也許沒有歸屬感
但是時間久了融入了歸屬感自然就會出現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