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又遁地 wrote:
那日本甲子園不就常常死人?
一切都是木棒廠商的陰謀論,因為用木棒,廠商才賺得多...(恕刪)
自松板大輔以來,日本甲子園這幾年投手的平均球速越來越快,破150KM的比比皆是.這是科學化訓練方式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球棒材質的改良.(鋁棒)投手的球速不增加的話,無法壓制打者手中的球棒.反觀台灣這幾年,有幾位青棒投手可投到150KM以上呢?印象中只有黃佳安及黃志龍兩人而已.青棒若一直這樣打木棒下去,投手絕對不會進步;因為打木棒需要爆發力,青棒球員的肌力普遍不足,投手只要能投到140左右,控球不要太差,加上兩種變化球來搭配,已經可以把大部分的打者吃的死死的!既然這樣就可以贏球,那又何必要下其他的功夫來增加球速?透過訓練,要投到140KM是可行的,但是要投到150就需要努力加天份了.我想台灣的青棒投手,有許多是有這個條件的;但是因為打木棒的關係,限制了他們的成長!大家不要忘了,以前曹錦輝及郭泓志,都是在青棒就可以投超過150km,因為他們可以通過鋁棒的嚴苛考驗,所以日後遇到更上一層級的對手,也沒有什麼好怕的.打木棒造成我們的投手不會進步,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飛天又遁地 wrote:
那日本甲子園不就常常...(恕刪)
甲子園的確不常死人
而且連美國這麼身強體健的西方大學球隊
也都還在打鋁棒
不過 說打木棒是廠商的陰謀
我也覺得不無可能~
只是 據我知道的一些學校球隊
是有相關的廠商贊助的
提供學校公棒 再給一些球員個人的球棒
我並不覺得球隊會因此斷炊
另外 鋁棒的年限也不若大家想的那麼久
以前 我就看過一支金屬壘球棒在系隊的摧殘之下
第二年在我面前硬生生的整支斷掉
而在校隊也看過 一支萬元等級的壘球棒
才入手一年 聲音都變了 彈性也噴不出來
那種年限已到的棒子 我想 真的要比賽
球隊還是要硬擠個一兩支出來 花個一兩萬也是正常
一支好一點的鋁棒 也是要一萬元以上
一支不錯的國產木棒 單支價格大概1200 團體去拿應該可以拿1000元
一支鋁棒的錢可以買十支木棒
說真的~~~練習可以打竹合成棒 纖維 正式比賽再用木棒就好
況且 無論木棒還是鋁棒都是一樣把錢拿給球棒廠商~~~
mark1212 wrote:
自松板大輔以來,日本...(恕刪)
我就覺得很怪 大家都有150公里的迷思
現代棒球講究的就是力量和速度沒有錯
這麼執著在破150公里的關卡
好似出產越多的速球怪物 本國的棒球水準就會提升
棒球不是這種東西!
況且 什麼因為打木棒 投手球速就會不思長進之類的話都出來了
就拿大家印象中 滿地100英哩的大聯盟好了
其實直球平均變慢是那邊的驅勢
是因為大家打木棒嗎?
還是因為訓練的問題?
那邊滿滿的怪物級打者(更可怕的是 還經過科學化的訓練)
地表上最強的打者都在那邊討生活
大家的直球還是變慢?
是因為變速球的大量普及 還有球速再快也沒有用(沒有看過小葛把 祖馬亞的104哩拉打過牆嗎?)
整個大聯盟史上 可以長時間使用速球壓制對手的投手
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就算是那位唯一五千K俱樂部的神人 後來也多練了變速球
我並不是說 球速無用論 而是 球速的追求應該是要到"夠用"的境界
之後 要追求的就是綜合的戰力 控球 準度 多樣化
Greg Maddux Tom Glavine 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使用著88-91之間的直球 搭上神準的控球 及有大聯盟水準的變化球
兩位都是三百勝的大投手
而那位大家都很愛的火球喬巴 可以嗎?
而有可能成為史上最後三百勝的Randy Johnson 他勝投的快速累積
也是他獲得控球之後的結果
更不用說費城的Jamie Moyer 以快要可以當阿公的年紀 還有在臺灣青棒絕對排不上王牌的球速
人家還是可以年度十二勝 還可以在季後賽先發
一直說150 150 150~~~
我覺得有點像義和團的神打了~~~
有點失焦了
我不是廠商(汽車版還有人把我當業代

但我相信小球員不用力揮大棒的目的是想辦法咬中球,把球打平
把球打平並不是不好,只是在學習階段的學生只會(能)照著教練指示選球,揮擊時只想把球打平,為了咬中球心不願全力揮擊,我想這樣的球員只是教練灑在球場的機器罷了
球員沒有自己的思考模式,打擊策略,對於打擊技巧的精進弊多於利
把球打平比較適用在調整低潮期,不應是讓兩隊教練拿來當機關槍打線的武器才是
小的認為用鋁棒比較好的原因是:
1.鋁棒縱使沒有咬中甜蜜點,球依然可以飛得遠,即使是打成滾地球,滾地球的速度也可以訓練游擊手和三壘手的反應
2.木棒如果沒有咬中甜蜜點,通常不營養的飛球或是滾地球的比例會增加,偏偏現在小投手的素質越來越好,只要控球不差,隊友不扯後腿,球速有125km/hr以上,失分難免但幾乎是優質先發,整場比賽幾乎都是在練投手,搞得整場投手戰,最後再來玩短打或強迫取分.......失去了高中比賽的意義。
高中比賽應該是(全員參與).....而不是看英雄,然而國內職棒環境不佳,連帶基層棒球的目的失焦
因為大家都想出國,教練也拼命想搞出王建民、郭泓志、曹come on復刻版,沒辦法~~這不能怪球員
3.我非常同意小球員的棒子將來大不大支要看球員本身,畢竟打擊靠的是天分和努力,缺一不可...
好的打擊者絕對沒有那種1%天分99%努力的怪咖,打擊練習能增進打擊技巧,重量訓練能增加power,但不會因為狂操猛練,球員就可以從手排好難變成陳金鋒

這也是為何我會認為高中畢業後再用木棒會比較適合,因為球員如果會大支就會大支,頂多只是適應需要時間而已
4.至於鋁棒擊出的球會讓守備球員更容易受傷,如果原因是小球員的守備技術不純熟,我想這點真的是多慮了....
到了高中這階段,能出來露臉的通常都有基本水準,因為一個球員從小到大不知道接了多少滾地球高飛球,光是一次的守備練習就可以讓球員玩到腿軟

5.近年來高中棒球多用木棒,國內強打球員並沒有因為木棒的使用而增加,伴隨而來的是成棒球員為了咬中球心深怕姿勢跑掉不敢用力揮擊
6.使用木棒是容易造成投手鬆懈,並不是投手的速度會下降(其實近年來投手素質提升不少,不管是球速和尾勁),因為球路縱使偏高也不一定打得好,攻方上壘率大大降低,相對也影響了投手危機處理的機會,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沒有投手不會爆........學生時代威風八面的投手哪天不小心爆個幾場,很可能在未來的比賽甚至是進入職業賽後而信心全失
一個難能可貴的投手不單單只是三上三下。
一個難能可貴的投手是壘上跑者在後面晃阿晃,身為投手該思考下一步
一個難能可貴的投手是全力丟了三十幾球,氣喘吁吁時面對滿壘一出局,該如何用腦袋配合身體來解決打者。在生理心理疲憊和壓力下學習到的經驗絕對價值連城...
這點如果玩過投手的應該能了解我在說啥..
我好像扯遠了,好啦~~我不碎碎念嚕
附帶~高中學生棒球應該社團化! 台灣就是太早進入菁英模式, 使得棒球這塊餅沒法做大. 普及性不高, 要怎麼變強?
夏季甲子園的 縣大會, 通常第一輪都會有很誇張的比數出現. 就算拿到縣大會優勝, 打進了甲子園, 也不一定是強隊. 其實~對高校球兒來說, 這是一個過程; also, 高中時期的一個夢想與目標! 每年在縣大會&甲子園裡, 發生的大比分大屠殺, 並不會減少他們參賽的意願. 每年參予的隊伍還是有4000多. 這4000多隊裡, 真正可強的隊伍屈指可數. 但人家~棒球普及的徹底, 所以可以連拿兩次wbc冠軍.
自稱"雜草魂"的上原浩志有說過, 當初在巨人時, 最討厭聽到隊友們討論到 高中時期打進甲子園的種種, 因為自己很遺憾沒打出縣大會.
你問~今天日本的高中球員, 有神麼夢想~大多數都會回答~打進甲子園, 稱霸全國. 因為他們要為自己 鄉里 學校負責.
你問~今天台灣的高中球員, 有神麼夢想~大多數會回答~打進大聯盟, 賺大錢. 因為他們負責的對象是本壘板後方的測速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