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火球仁對中職的影響


cchangg wrote:
尾勁是台灣棒球界的口...(恕刪)


居然叫我下場投兩球再說
我曲球可以從你頭丟過去讓你嚇到往後倒
最後落在外角好球帶耶
捕手位子更別說了
一開始就是做捕手
接的球都比我投的還多了
打到手會麻就是偏離棒心太遠
棒子振動造成的
打中棒心就算球速150也是沒感覺
而且棒心是真實存在的
大一物理學就能教你怎麼算了
講白了 其實就是在訓練中職對速球的適應能力

不過應該可以再快一點

這樣中職打國際賽對到150以上才不會沒轍

吳宗仁 wrote:

居然叫我下場投兩球再說
我曲球可以從你頭丟過去讓你嚇到往後倒
最後落在外角好球帶耶
捕手位子更別說了
一開始就是做捕手
接的球都比我投的還多了...(恕刪)


是是是,你曲球這麼大的位移,不叫 movement 叫什麼?
直球的尾勁跟曲球的落差,都是旋轉造成的位移,
只是台灣習慣把直球系的位移叫「尾勁」,就這樣而已。
外國也有專給直球 movement 用的俗稱用語,叫「stuff」。

該不會投半天,連這個都不知道,還說什麼尾勁沒科學根據....
-= 散仙 =-

cchangg wrote:
首先這樣想:轉速越高當然就有越多能量。
可以用陀儀效應去想像,一個原地不動的陀儀,看起來沒有任何能量。
等你去推他時就知道,他不只會刮你一層皮,還會抗拒被你推倒。
而一顆轉速非常快的直球,本身就有另一個特質:會因為轉向而產生位移。
所以尾勁很強的球,球質通常不會太差。
但是很會轉的球,卻可能因為轉向和縫線方向不合,所以位移打了折扣。
轉向若呈現四縫當然位移效率最好。
如果轉向跟縫線搭配很差,那就位移效率低落。
理論上轉速要最快,一定是要能順勢扣球的方向。
但是縫線造成的細微位移特性,在大聯盟等級就被細分為四縫啦、卡特啦、伸卡啦....
在業餘隨便丟的層級,就沒有分那麼細。
你跟人家說這是卡特球,人家只當做你投球時兩指不同長所以出力不平均....
反正咧,不管怎樣,你要是丟一顆很會轉的球,
然後造成的位移讓對方打不到棒子的甜蜜點,他的手就會麻。
如果怎麼丟他都打不準,手一直麻就會開始說你球質好重.....
之所以說有點玄,就是因為球質這東西不是單靠投手就搞的出來的。
要是遇到眼力驚人如 ichiro 或青木宣親那種打者,棒棒都給你打在甜蜜點上,
他當然不會覺得有什麼感覺。
能打到這樣技術的打者又都是高手,高手說球質不重,大家就點頭說你球質不重了....
要是你的轉速高位移又會讓人打在手麻的點上,那人家就會說在打保齡球了...
(王建民全盛時期右打者根本都追不上球的墜幅)


嗯嗯..的確是如此..所以球質輕或重理論上跟能量較有關係..

不是用重量來評斷..也可以說是能量造成生理上(擊球當下)的錯覺..

idfour409 wrote:
你是正解阿有人說世上...(恕刪)


大家都在談尾勁, 那可以請你比較具體的告訴我, 一顆一樣是150km的速球, 有尾勁跟沒尾勁差在哪.
球的轉速? 還是捕手接球的感覺?

cchangg wrote:
看了八頁,真的不要再...(恕刪)


想必你有很多親自下場打球的經驗了, 那可以請你有科學證據具體地說出 一顆同樣是150km有尾勁跟沒尾勁的球差在哪?
說說個人打球經驗 , 不對請包涵

A B兩個投手球速相同

A投手出手時手腕和手指有往下扣到底

B投手出手時手腕和手指沒有扣到底 , 有點推的感覺

A投手球的轉速會高很多 , 視覺上會覺得比較快

B投手的球看起來比較笨 , 軌跡比較好掌握

其實若是以力學來看力量 = 質量 X 加速度

最後碰到球的力量 = 球的重量 X 最後的球速

A B兩投手球速相同照理接球的感覺也要一樣

但A投手接起來就是感覺比較有力

我個人認為感覺比較有力是因為高轉速也是一股力量

球速相同 轉速高比轉速低額外多了一股力量

純討論
cch0514 wrote:
想必你有很多親自下場打球的經驗了, 那可以請你有科學證據具體地說出 一顆同樣是150km有尾勁跟沒尾勁的球差在哪?...(恕刪)


先講清楚定義吧:尾勁是俗語,指的是直球的位移。
位移的相關資訊只要去找大聯盟 gameday 的 pfx (pitch-f/x)就有一海票數據。
測量的方式是和一顆同樣速度和角度但是沒有旋轉的拋投物相比,相差值用量化數據紀錄下來。
(當然我們都知道要是完全不轉就叫做蝴蝶球了,所以大聯盟的不轉應該是指是那種轉的很兩光的)
細節就請你仔細去研究 Sportvision 幫 MLB 做這套機器的相關論文吧。

如果要看到明顯的位移,上壓投手比較難從影片中看到。
去看側投李振昌的直球軌跡往外偏出去多少就知道了。




我想,我已經做夠台階給某些人下了,要講這麼明是自找的。
我猜的到他們想要譙的是台灣棒球界喜歡講的「球質」這個東西。
這東西不但難以自圓其說,而且很主觀....在國外也很少聽到人講這東西。

「這人的球質重」是一個沒什麼科學根據的抽象形容詞。
「這人的尾勁強」不但是肉眼就看的出來,還能用機器量出數據的東西。
要嗆聲之前請先把事情搞清楚,不然打起臉來很難看。
-= 散仙 =-

cch0514 wrote:
想必你有很多親自下場...(恕刪)

你都不認為台灣有人能投出150KM球速了
只有美國日本韓國有150KM的投手
試問他們倆位要去哪找人打150KM的球速
難怪沒人要理你
說話反反覆覆毫無基本邏輯可言
球質、尾勁那些當然存在啊

否則怎麼解釋MLB也是一堆145的活好好?

如果有155又投的進好球帶=大殺四方,那日本很多旅美的速球投手都混假的喔

投手投球是很複雜的

出手點跟扣球方式,還有手臂擺動的幅度都會影響打者

像倪福德在MLB的時候,就靠投球姿勢搶下不少優勢

有些投手的手指長,壓出去的球特別會轉,有些技巧很強,可以做出很大幅度的位移

也有些是靠擺臂姿勢創造位移,每個投手所擅長的都不同

不是光會投150就叫做很厲害,否則強克就不會領機票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