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何台灣打者 向來碰到日本投手都不太長進??

我記得早期的中職 洋將實力都很鳥

為了省錢 我記得那時連菲律賓的業餘外勞

都能混進中職 而好的本土球員 大多也不會選擇留在台灣

這樣的大環境 中職的打者碰到日本投手 打不好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自從中信 義大加入中職後 現在的中職確實比以前更有心花大錢找好洋將

現在的洋將起碼都有3a的經歷 也自從大企業加入中職後 台灣好球員的外流率

確實感覺比以前少了很多 照理說 這樣大環境的提升 應該有助於我們球員實力的提升吧

這麼現在碰到日本投手 還是那個不太長進的中華隊??


2016-03-13 9:18 發佈

棒球迷 wrote:
我記得早期的中職 洋...(恕刪)




我們不是不長進


而且別人一直不斷持續進步,而我們停滯且緩慢。

用彈性球洗數據洗爽爽
自以為全壘打轟很多很厲害
人家日本才是用標準用球,彈性很低很難打遠的
我們的全壘打到日本可能只是個普通外野飛球,搞不好更慘只有內野飛球
再加上我們的洋將都是被外國退貨的貨色 1A不如的球員 不然就中南美洲來的那些球員
洗得爽爽,以為自己多強
棒球迷 wrote:我記得早期的中職 洋將實力都很鳥 為了...(恕刪)
義大最成功一次找了曼尼,之後的浮動薪資真是一個笑話。

一個小路人 wrote:
我們的全壘打到日本可能只是個普通外野飛球,搞不好更慘只有內野飛球
再加上我們的洋將都是被外國退貨的貨色 1A不如的球員 不然就中南美洲來的那些球員
洗得爽爽,以為自己多強


也不是這樣說~
我們找的球員很多也是在3A待了幾年
想改變所以到亞洲來...
台職的強度大約在高階1A~3A左右是可以期待的

不過球的彈性我是真的抱著懷疑!!
忽然間好像大家都打得很好~~
小熊維尼~Winnie在哪裡!?

1.台灣打不好日本的球 因為日本投手等級確實高出中職的土投一截
中間的差距一直沒什麼拉近 中間因素太多了 最傷的就是連續的假球案
中職實力提升不是找幾個30歲3A浪人可以弭補的

2.中華隊不長進? 只是2場的季前"友誼賽"就得出這個結論??

依最近的一場短期國際賽來說-去年棒球12強賽
日本所在的B組 ERA僅2.33 可見連韓職明星/3A,2A主體的美國 委內瑞拉都打不好日本投手

另外中華隊在A組7轟 OPS0.9
面對的投手跟中職洋投一樣來自3A 2A 獨聯
打擊發揮得這麼好 怎不見您出來讚聲?

台灣打者適應能力太差
洋投也是要打好幾場打者才適應

本土投手跟日本比沒得比,打者長期遇到較弱的投手
當國季賽遇到強一點的,打者馬上弱化

之前馮喬許有建議一軍登入名單最好可以多登入2人,台灣就只有4隊多2個投手比較好調度
比較不容易被打爆比賽強度也會提高

我想大家要醒醒5隊是不太可能有的,但強制擴編1,2軍人數會比較實際點
劉保佑10日說,去年有球團虧損1.5億元...你想?是哪隊?台灣企業哪個願意加入燒錢的想想看

我想目前猿象因該不置於虧很大,統一表明了就是有年年虧的打算,這不是我說的去年季中開會他們領隊說的
目前看來義大最危險!!

棒球迷 wrote:
我記得早期的中職 洋將實力都很鳥

為了省錢 我記得那時連菲律賓的業餘外勞

都能混進中職 ...(恕刪)

早期中職洋將雖然實力參差不齊,但也沒你形容的那麼差
混得最好算是前三商的魔拉(Melvin Mora),現在是金鶯隊的名人堂成員之一
我看現在中職洋將都很難像他在MLB混得那麼好
就像洪總說的日本投手太厲害了
台灣強打弱投的局面已經註定
未來應該還是這樣
如果有常看日本職棒的朋友應該知道,日本投手的特性 控球 控球 控球,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當他們面臨到球數落後或關鍵致勝球的時候,總是精準的投到好球帶搶下好球

當台灣的打者習慣台灣的投手會投失投球時,面臨到日本投手常常會有這種不切實際期望,下一球會不會失投或是用速球跟你對決
但日本投手總是會來個指叉球或是曲球讓你打不到或者是讓你以為是壞球被三振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