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BB NXT 實戰心得

Nike BB NXT 實戰心得
 

193/88(最近發福)
 
大量切入跑動偶爾進去扣個幾球

最初在媒體上看到它時
這雙鞋還未上市時 , 看完它的介紹後 , 感覺這個 三層RECAT 加 獨立式ZOOM AIR . 真的很有話題 . 所以就請專業人士幫我留了一雙 US13 (大腳的出來哀一下)

剛拿到鞋 就外觀來看時, 覺得有種強烈的科技感 , 黑色配螢光綠 , 有種很了不起的感覺 . (其實本人比較偏愛亮亮的東西)
 

單看外觀 是 . 厚實, 笨重 , 許多不同科技的結合 . 讓人覺得混亂 . (到底是要看RECAT還是看ZOOM啊)
 
第一次試穿時 . 很輕 , 且具機動性 (此時還未上場實戰)
上腳後,會有種 哇 !~~ 我長高了, 且高重心的錯覺(大約是踩了一塊磚頭的FU) , 走起路來是真的感覺不出它有什麼特別的 , 就是雙很厚的 RECAT啊 . 然後沒了,,,,,,,,,,,,,,,,,,,,,,,
原本是打算放棄買它了 . 在看完幾位評論後 , 覺得 , 好像不對吧 . 不應該僅僅如此吧 . 鉤鉤怎麼可能 花這麼多成本去搞一雙這麼鳥的鞋 (網路上幾乎負評 )

所以我決定以自己來實測一下 . 實際在比賽中測了 6個高強度的全場比賽 . 感想如下
 
原本踩著一塊磚的挑高感 . 在進入戰鬥狀態時 , 能以快速反應我所想做出的所有動作. (直線反應最好) 側向有一點慢 應該是我買大一號 . 我的腳能穿12 也能 13  . 在實戰時 .會把鞋帶拉很緊 . 第一次穿時 . 我腳麻了, 是真的麻了 .還好 打完40分鐘還OK 
 
這麼厚的鞋還能穩定的輸出 (指的是動態部份) 應該是仰賴雙邊獨立ZOOM AIR & 溝槽式鞋墊的設置吧 . 這雙腳感真的特別 .
他在動態表現時不會有重心跑掉的感覺 . 很明確的動向 , 很快的反應 如同在車上配雙A臂一樣準確 . 加上溝糟式的RECAT 鞋墊,讓雙腳穩穩鎖在鞋子正中間 . 不易有內部滑移的問題
講到緩衝!!真的是它的專長 . 第一跟第六場打的是文元盃 , 那是水泥場地 , 打完膝蓋的負擔出奇的小 . 表示它幫我處理掉平時跳起後落地的衝擊 . 無形中默默的進行減震跟緩衝 真的打完後才發現 , 沒有感覺 , 這真的嚇到我了。(因為平常打高強度膝蓋都會痠痠der)
可能一般人也不會像我這麼愛跳了吧. 在試穿前我就覺得 , 這雙鞋的設計真的是有切到我的點 .

在動態的切入及轉向
能衝 , 能停 , 能跳 . 把所有動能用在BB NXT 上 . 都能忠實的回覆你
不會像 AIR MAX 軟腳 . 反應的力道跟 ZOOM AIR 類似但又不一樣 . 這感覺真的還是很有趣.剛穿時是有點詭異. 實在太彈了, 回想第一次實戰時 , 全速帶球快攻的時候 , 我整個人飛起來了. 真的沒有亂說.  不信你們自己去試一下. 

TPU 抗扭轉 , 在前面五場實戰上都沒有用到, 可能因為溝糟式的React 鞋墊幫助 . 也可能我專注力很集中, 幾場 40分比賽下來都沒有側翻的情況發生
不過在第六場時下午3點沒有冷氣的室內場 . 只有6名球員 . 我真的熱到快暈了 . 
第三節有側翻了一下 . 但被 TPU 拉回來. 這東西確實有效啊 . 不錯
 

最後 , 說一句我的銘言 , 沒有不好的鞋 , 只有不對的腳 .
去找適合你的鞋吧 .
如果你很愛跳 .很飛 . 很愛灌籃 . 常常需要從籃框附近降落
那這雙值得一試
 
下方為本次實戰照 . 隨手亂拍 . 請參考
 
 
NIKE BB NXT 實戰心得NIKE BB NXT 實戰心得NIKE BB NXT 實戰心得NIKE BB NXT 實戰心得NIKE BB NXT 實戰心得NIKE BB NXT 實戰心得NIKE BB NXT 實戰心得NIKE BB NXT 實戰心得
2020-08-05 1:37 發佈
版主上籃的姿勢頗帥...

最後應該有進
沒有放槍吧
XDD
tytyo wrote:
版主上籃的姿勢頗帥.(恕刪)


哈哈哈 , 感謝您的回覆

這球有進,只可惜犯規先,球進不算啊
請問如果這雙跟KD13重新比較的話,樓主的選擇會是那一雙呢?謝謝
微風飄來的塵 wrote:
請問如果這雙跟KD13(恕刪)


是的。
耳聞 KD13 在實戰中出奇的好穿。
無奈在下腳大,鞋子實在難買
不過衝著您的提問,近期會去收一雙進行實測後回覆
請稍候
馬的雷 wrote:
是的。耳聞 KD13...(恕刪)


期待樓主的比較分享文
感謝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