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Kobe退休之後代言品牌依舊為他推出個人專屬簽名鞋款,說實話並不讓人意外,然而出乎意料的部份,卻是在於Nike對於Kobe正代鞋款的命名方式不以數字做接續,而是賦予一個更有故事性的名稱『Kobe A.D.』(After Death),來讓Kobe的『曼巴精神』得以延續。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這雙Kobe退休後的首款個人簽名鞋,如果是依照過去Kobe正代鞋款的算法,這雙鞋算起來會是第十二代,但出乎意料的是並沒有將命名方式做延續,而是將這款鞋命名為『Kobe A.D.』(After Death)。這樣的命名方式在Kobe一段個人專訪時提到,當一個球員退役後不再打球了,他的鞋款就不應該繼續用原本的數字來命名。而對於Kobe來說從NBA職業生涯退休就好像是死亡一般,但這樣的死亡並不是結束,而只是生命旅程的另一個開端,因為Kobe退休後將展開全新的生活,面臨到不同的挑戰,但曼巴精神依舊不滅。

不過上個月這款鞋在國外發表時,活動現場佈置對於東方人來說似乎有點讓人覺得不太吉利XD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圖片來源

Kobe A.D.首次曝光的配色,就是這次開箱的深灰色。在鞋盒的部份與前一代的黑白條紋設計有所不同,這次鞋盒則是使用了滿滿的蛇皮紋路,與Kobe的綽號有相當直接的連結。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首發的配色是以深灰色為底,搭配上白色的Swoosh標誌。在鞋型設計上,這款退休後的首款戰靴依舊延續了前作的低筒設定。而在整體設計上同樣採用相當洗鍊的線條,傳遞出Kobe球場上的精準以及沒有多餘動作的概念。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在面料上是以略微硬質的網眼布料搭配上一層薄薄的塑型泡綿,從內側觸摸與皮膚接觸的部份是柔軟的,而外側則是略微硬挺。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搭配上的是這幾年在Kobe鞋款上幾乎是標配的Flywire纖線,能提供鞋面動態的貼合感。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而在Swoosh末端靠近腳踝的部位,鞋面材質則是使用類似麂皮的面料,後跟內則是有較厚的填充提升穿著舒適度。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前掌外側透明的TPU材質中隱約透出Lunarlon材質以及Nike Free的切割凹槽,這樣的切割方式能提升前掌的靈活度。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後跟的部分則是在全掌的Lunarlon上置入了zoom air氣墊。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鞋尖端略帶透明的TPU部位可以看到點狀的密碼。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而在內側腳弓位置大面積的白色區塊,似乎不是Lunarlon材質,而是類似傳統的Phylon材質。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襪套式設計鞋舌有填充物加厚,增加了舒適以及貼合感。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較深的後跟設計在斜口尖端則有個饒富趣味的小細節,因為上方的止滑條是以一條蛇的造型融入其中。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在鞋後跟處則是這款鞋的一大特色,兩腳分別繡有曼巴蛇與簽名,而下方彩虹色澤的大面積後跟穩定裝置,彷彿呼應著這款鞋的名稱,Kobe的職業生命經過了堅毅的鍛鍊迎來的是最後讓人看得目眩神迷的美麗色彩。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而這次的鞋墊取消了可以取出內靴的設定。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接著看到到鞋底底紋設計。採用半透明的材質也讓人聯想到前兩代的Kobe鞋款。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前掌的底紋是由許多密集的小顆粒構成,有點類似Kobe十代的底紋。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後跟的部份底紋則是更大一些,讓人聯想到的則是Kobe六代的鞋底設計。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接著看到實穿的感受。在尺寸選擇上選擇了個人的原尺寸,在楦頭的部份搭配較厚的籃球襪後覺得有點略窄,但並沒有到擠壓的程度,不過這個部份因為每個人腳型不同建議還是要實際試穿。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穿上後最顯著的感受就是在重量上相當的輕盈,以尺寸US10.5來說,單腳的實測重量來到了375公克,依舊延續了Kobe鞋款相當輕量化的設定。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這次實戰的次數為三次,兩次是在室內木板地,一次則是在室外的水泥球場。在第一次穿的時候,說實話覺得鞋面材質有點過硬,或讓我覺得腳趾上緣有種沒有很貼合的感覺,在做急停跳投時腳趾到腳背上緣的部份有明顯被皺褶擠壓到的感覺。而這樣的感受隨著實戰時間的增加後,有明顯減緩的感覺。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因為就像前面提到,因為鞋面有點偏硬,所以剛開始穿的時候會覺得凹折時會有點卡,連帶的影響到鞋底彎曲時的感受。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我必須承認我個人一向以來都比較偏好將ZOOM AIR配置在前掌的鞋款,因為我個人打法的關係,習慣大量透過前掌來做場上的各種動作,所以優先選擇前掌反饋迅速的鞋款,而Kobe A.D.在中底設定上似乎有加厚了一些,所以覺得前掌的反饋行程上似乎偏長了一些,個人覺得整個中底踩起來有點偏軟。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這次Kobe A.D.最讓我滿意的部份應該是抓地的效果,在乾淨的球場時前掌的瞬間煞停的效果讓人相當放心,而在發動動作時也更能將第一步的力道發揮出來。但如果沾上了一些沙塵後,抓地效果則是會明顯的大打折扣。另外是在後跟的底紋較淺,則是比較會讓人擔心耐磨的效果。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鞋身外側半透明的橡膠材質硬度較高,搭配上後跟的穩定裝置讓整雙鞋在視覺上有很好的支撐與穩定,但實際穿起來因為中前掌有點過軟的調性在做變向的時候整體穩定性似乎沒有視覺上來的出色。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Kobe A.D.在後跟的部份有點較深的設計,對我的腳型來說覺得在後跟的部份並沒有這麼合腳,所以一直會有種綁不太緊的感覺,個人覺得也連帶影響到整體的鎖定感。而在整體支撐以及避震效果上個人則是覺得依舊達到Kobe低筒鞋款該有的水準。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另外這次實戰後發現,原本第一眼看到這款配色時會覺得首發配色灰灰的似乎比較不討喜,但是當站在陽光下時陽光照射到鞋面時會有些反光,而且後跟的彩虹穩定裝置也更顯得耀眼,這個部份則是原本沒有料想到的收穫。
曼巴精神新篇章 Kobe A.D.開箱實戰分享
目前這款鞋已正式上架,並且在Nike官方網站上還可以進行id配色的製作,建議喜歡的朋友可以先去實際試穿看看。

《特別感謝Yves協助拍攝》
2016-12-14 10:25 發佈
這鞋後跟讓我想起Jason Kidd的墨鏡鞋與手套的AIR HAWK FLIGHT
無奈對目前的高科技材質球鞋依然興趣缺缺
個人還是喜歡90年代的球鞋 感覺多了一份扎實感
看到那個禮堂 我想再放個花圈會更好

哈哈 不過老外的思維真的有點怪啊

kobe的鞋款 我依直覺的nike真的沒有很用心

像當初在發行jordan鞋款那樣

每雙都有故事 都有特色

反而kobe的 每一代都是修改一點點

反倒是以前在adidas的鞋子 都很有特色

我想 因為背叛吧 所以nike也是報復性的
這雙感覺真的沒有什麼特猛的地方
但Nike的行銷太厲害了…而且衝著老大還是得掏腰包啊QQ
籃球鞋那麼多,但 Kobe 的鞋子辨識度最高!

stevebbover wrote:
看到那個禮堂 我.kobe的鞋款 我依直覺的nike真的沒有很用心..(恕刪)




個人買過七代

說真的 KOBE的球鞋 是NIKE旗下有代言鞋款超級球星中最沒有特色的

每一代 幾乎都長得很像
前幾代的差異其實很鮮明啊! 甚至是那超長筒的九代,會讓人說看來都一樣應該是那幾代低筒的吧,低筒的變化空間的確比較小,但無可否認自從Kobe鞋開始採短筒設計後,在NBA與一般球場鞋款上也帶起了低筒籃球鞋的風氣。

studmire wrote:
前幾代的差異其實很...(恕刪)


應該是四代後的球鞋 長的都很像

至於9代大高筒 實戰大多還是都穿9代低筒

真的要有NBA球員的身高才撐得起那雙9代大高統

asoma wrote:
說真的 KOBE的球鞋 是NIKE旗下有代言鞋款超級球星中最沒有特色的

每一代 幾乎都長得很像...(恕刪)



你說話真老實 柯比的球鞋 真的都一個樣

LIKE-SEIKO wrote:
你說話真老實 柯比...(恕刪)


對的 換個角度說跟買SONY手機是一樣的
  • 2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