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圈跟棒球圈的歷史不一樣就像當初黑人剛打大聯盟一樣也是飽受排擠跟種族歧視到了95年為了紀念先驅而所有球隊把42號退休(除了洋基李維拉)今年似乎有一部電影再紀念他 傳奇42號即使是籃球也有光榮之路這部電影關於歧視黑人的部份而黃種人在NBA的歷史上就有如當初黑人姚明算是先驅但是如果他沒身高的話還會有這些成就嗎
有幸認識一些籃球界的人士,所以我有看過陳信安在NBDL比賽的畫面,說實話,陳信安的體能不輸任何人,不過他的投籃穩定度跟選擇的確有待改進,我個人認為陳信安進不了NBA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企圖心,為什麼這麼說呢?就先看看陳金鋒過去獨自在小聯盟奮鬥的日子,然後再想想陳信安在台灣已經有一份還不錯的薪水,為什麼還要去美國一些次級聯盟打拼然後等待NBA球探找上你的日子呢?話說回來,除非你有如Dirk身手或者姚明的身高,有NBA夢的球員的確是應該讓自己儘快進入美國籃球體系,因為不光是日常生活文化還有語言,美國籃球球風跟訓練更是需要時間去融入!
NBDL和NBA的水準距相當大 Lin到了NBDL都是怪物級的數據 到NBA卻只能打替補Kake wrote:有幸認識一些籃球界的人士,所以我有看過陳信安在NBDL比賽的畫面,說實話,陳信安的體能不輸任何人,不過他的投籃穩定度跟選擇的確有待改進,
我認為陳信安已經是台灣籃球的奇蹟了. 要鼓勵他才是.台灣未來能達到他的成就的人, 很困難, 除非台灣的整個教育及體育體系改變.就拿我一個親戚的小朋友在美國出生,目前讀小六.他們從小一還小二就開始練球了, 不管你打的好不好都有球隊讓你加入.有教練教你基本動作與觀念, 你打的好就打校隊, 打不好有學校有各種聯盟讓你打.都是全場比賽, 不是台灣打野團3V3出來的.當學校季賽結束, 放暑假了, 社區有社區的球隊季賽還有summer camp.學校有學校的summer camp, 都有正規教練從小教你觀念, summer camp也不是像台灣的營隊一樣只有三四天, 玩玩就算. 他們是好幾週的集訓.永遠都有球隊可以加入, 讓你上場比賽. 講的我真的非常羨慕美國的環境.p.s 幾乎都是室內球場~超羨慕.如果台灣許多優秀人才也有這種環境, 那未來一定也有人可以進NBA..光說我跟那小朋友打球所感受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籃球觀念, 如傳球時機,護球技巧等等已經比很多大人的觀念要好了..
陳信安他替自己連球生涯寫下很多記錄了!他也說自己要硬打是可以!只是球風不像以前一樣了打體能球就是走不長遠!這也是他跟林志傑的差別再多的假設也沒辦法讓時間倒流,他高中去美國還是大學去美國也只留給我們想像空間而已很可惜他沒生男孩,不知道台灣下一個和陳信安天份差不多人在哪?只希望那個人出現時,台灣籃壇不要再浪費那人的天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