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pkp wrote:噗...拿錢支持籃球...(恕刪) 舉辦天下第一武道會吧從一對一以身高位置分級再到3對3~5對5獎金一場贏下10萬~輸了也有3萬...贏兩場20萬~輸了還是有3萬...也就是加前一場獎金13萬一直到總冠軍~贏了1億!!!人才會爆表
運動員要國家支持 怎麼聽怎麼怪小時候看奧運 世界上由國家來從小訓練運動員的就是共產國家球員的價值要自己爭取 林書豪最近放出了訓練影片 台灣哪個球員有做到他的十分一他的價值就是自己創造的 別說美國四大職業運動有多少明星是貧苦出身難道他們都有國家栽培回到正題與其討論國家栽培 不如看有沒有辦法全台挑出一隊參加CBA這樣才有辦法發揮主場效應 我想在台灣打應該不太會有球迷支持廣東隊還是北京隊之類的大部分球迷還是挺台灣 台灣太小 很多人沒興趣看什麼台南打台北 高雄打桃園之類的比賽但應該很多人願意看兩岸間較勁 更別說CBA球隊來台也順便帶些NBA的過氣明星加持球迷進場多 企業就肯砸錢 小球員才有夢想願意努力打拼 這才是良性循環
1. 從小培養,向下扎根.像棒球體系一樣,從國小開始分級培養,比賽2. 解決運動員就業前景.a. 成績好的培養成國手. (國手有薪水).b. 成績沒辦法突破的培養成基層教練.(國小,國高中體育老師或教練..)3. 鼓勵國手出國競爭,培養更強實力,也開闊眼界.(達到水準成績,國家補助).4. 退下來的頂尖國手選手,轉任國家高級教練. (大專以上,或國家教練).5. 成立運動俱樂部,現代人缺乏運動,可以讓退下運動選手任教鼓勵全民運動休閒.運動員從小培養,有實力有前景與曝光度後,企業才會願意投資.運動員生命有限, 有退下後的出路, 才會有更多人願意嘗試. (教練教職).所以國家只要從小落實體育,對選手給予補助(優秀人才難得).企業針對有實力的項目自然會投入贊助(可以有廣告效益).國家只要從小廣推體育,建立實力分級(以同齡與世界成績比較).企業可以從小認養或支持某一特定運動項目來幫助體育發展.再者,可以把國內節日 搭配 轉化成全民運動.例如:端午節 划龍舟 ---> 全國划船節, 推行划船運動....等等.中秋節 賞月 ----> 火箭,動力節慶, 發展火箭飛行科技...等.從小分級培養, 解決就業問題 , 把全國運動風氣提升,運動人口增加,就是最好的運動實力提升方法, 也是全民健康的提升良方 !!沒出路, 沒退路, 運動風氣與成績永遠不會拉高 ~
沒必要特別支持!因為特別支持某一項代表排擠了其它項目!畢竟,這種身體衝撞的運動不會是台灣可以上的了國際台面的項目!捫心自問!如果一連打五場,我們會贏中國大陸幾場!?台灣從幾年前開始就越來越轉成三分球的外圍戰術!可是遇到正統的三分球戰術韓國好像就打回原形了!?很多基層的教練都知道,那其實代表一個隱憂就是台灣年輕是帶的球員越來越不重視基本動作!運球切入與戰術配合都不夠成熟,所以只能投三分球!其實也就是打順風球!台灣只要把運動風氣帶起來!再來讓一些表現優異的選手有機會任教!有出路!這樣很夠了!但是,也要一併解決這些球員根本沒去上課還給他教育學分與學程證書的畸形現象!(唸書時就看過同校的兩位桌球選手是這麼幹的!連考試都沒來過~一樣畢業拿學程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