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1

黃蜂 止步於第一輪Game7_謝謝大夥一整年的熱情討論~是大家讓比賽更精彩!!明年見!!

chshen wrote:
以目前這個階段來看, 其實這樣不是挺美的嗎?
這邊大大,似乎都滿意LIN現前角色

"我說"那邊大大,就非要LIN當先發不可


其實我也覺得LIN現前角色還不錯

沒先發,就不用扛勝敗大責

沒先發,不用一開始就對上頂級後衛,可以讓LIN多些時間觀察對手打法

沒先發,時間適中,減少過度使用,減少受傷機率

沒先發,沒有太多明星球員爭球權

只要上場時間能足夠,能有好數據就好


不過LIN能上先發也支持,能重起林來瘋更好

但是不要上先發後,反而得失心重,猶豫,失誤連連,體力不濟,反而打壞行情
也來簽到一下
希望今年豪能找到角色
拿下最佳進步獎

kegabu wrote:
不過LIN能上先發也支持,能重起林來瘋更好



這樣當然很好,但更希望可以跟他老闆一樣打到40歲,每一場30分鐘以內就好了...

不然下個華裔的NBA球員不知道要等多久
aikawagu wrote:
因為我們是林迷,所...(恕刪)


可以參考老徐老師的解說..
site:shuwst.pixnet.net 障礙緩衝(show or hedge) 障礙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

小組進攻的掩護變化(screen away)所產生的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技戰術多變複雜;相對的,它如何防守呢?以現在NBA流行的對持球者設立掩護(on ball screen)的防守種類來說,絕大多數球隊教練都採行:

一、障礙還原(show and recover):做成障礙緩衝(show or hedge)然後以「障礙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現代NBA多數球隊都採取的防守技戰術,尤其以波士頓塞爾蒂克隊做的最好。

二、交換防守(switching):跳出交換(jump switch),亦即所謂「交換防守(switching)」,只有某部分特殊狀況球隊會採取;像2008年北京奧運的美國男籃就是採取這類的防守,包括前幾年由鄧碧雲與鄧碧珍二位姐妹所帶的中華女籃,也是採取交換防守,進而獲得亞錦賽亞軍。

三、關門防守(defender closes in):類似包夾(trap)的「關門防守(defender closes in)」;3至7年前的NBA裡,有很多球隊都流行,我曾在大專三級的比賽中採用,對於那些基本動作不是很好的球員來說效果不錯。

四、穿出防守(slide through):允許範圍內做防守持球者先叫讓路(open up),然後由設立掩護者中間「穿出防守(slide through)」;這種基本上不允許交換,教練也擔心進攻方運球者的能力,所評估下做的保守防守策略。

五、由前跨過(over the top):防守者由設立掩護者之前面硬擠的「由前跨過(over the top)」防守;這主要在於,防守方掌握持(運)球者的外線投籃能力不錯,所以,非得要求防守者,一定要由設立掩護者的前面緊貼。

六、保護禁區(shadow post):二位防守者,皆由掩護者底下跟隨(follow),做好「保護禁區(shadow post)」的防守策略;這種防守主要考量在於,持(運)球者的外線能力不佳,甚至,持(運)球者只會運球切入這種殺傷力而已,或者,內線的防守者如姚明之類,敏捷性不佳情況,所做的特殊防守技戰術。

當然,以上各種防守技戰術,不論做成障礙或交換防守等等,各有因為進攻與防守的人、因時、因地、不同情境等等考慮;因此,這些防守要領沒有說,那一種防守絕對「利大於弊」的情事。所以,很多球隊在訓練與指導時候,各教練都會對各種防守技、戰術介紹。


防守策略的變化有二,一是要求更多的外圍球員去做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二是避免進攻方做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或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所造成麻煩情況下採取交換防守(switching),並且要求那些內線球員還是得做好對球施壓。基本上,做好對球施壓,這已經把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的缺失改善大半;如果說,再藉由第一主將、也算是這個球隊老將的Kobe Bryant來宣示「投入防守」,尤其,還持續招募防守功能球員Tayshaun Prince,你不難理解,這一屆美國男籃的防守策略,比起04年奧運或者06年世錦賽,對防守的「在意」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次,從雅量奧運到06年世錦賽裡,美國男籃的防守變化,基本上已經算是徹底的把過去缺失都已經改善;從過去面對持(運)球掩護的進攻,美國男籃總是做成障礙緩衝(show or hedge)然後以障礙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因應,結果「千瘡百孔」,不是被投外線就是移位還原不及而被運球過人,到現在毫不猶豫的交換防守,而且要求那些內線球員,儘管交換防守後造成錯誤配對(miss match),你還是得做好對球施壓。


杜克大學面對BUTLER大學採用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時的防守因應技術是,障礙緩衝(show or hedge)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技術;這和美國隊在,2008年北京奧運多數都做的「交換防守(switching)」是迥然不同。網友別忽略的是,08年北京奧運美國隊教練,和現在杜克大學總教練都是「同一個人」:Mike Krzyzewski;由此,這裡和一些籃球教練,一輩子指導球隊在防守上,都固定採取交換防守,這種「沒有變化」的技戰術概念,顯然有天壤之別。我自己也是一樣,在指導虎科大體保生男籃的第二年之前,總共21年之間我都「堅持」要求球員:不能做交換防守的「死板概念」;因此,今天看到這一幕,讓我瞬間清醒過來。

杜克大學的球員,裡頭有好幾位「白人球員」,這在到處都是黑人的籃球世界裡讓人驚訝;此處,和NBA爵士隊的教練Jerry Sloan有些相同的是,Krzyzewski和Sloan都擅長於激發、指導白人球員。這裡不是種族歧視,要討論的重點是,從運動教練學討論,所謂優秀教練應該是,可以把一個「平庸的球員」,指導、激發甚至塑造為「可用之兵」;並且,這些平庸之球員,還能夠對球隊有所貢獻,最終結果也能夠幫助球隊獲得優異成績。看今天杜克大學的那些白人球員,雖然外線準確性、心理素質超凡;可也是,彈跳能力、先天素質確實的只是一般水準而已。所以,我思考,這些杜克大學的白人球員,在黑人稱霸的籃球運動裡,竟然能夠發揮所長;只不知,後續是不是「一如往昔」,杜克大學都是他們白人球員的顛峰之作,他們都難以在後續的NBA生存。

->因應對方後衛/大個的..投射/切入能力, 與己方防守者的特長, 需要隨時調整..防檔拆的策略..

繞掩護能力強..可以"減輕":
大個出來延阻的壓力..(被靈活後衛切入, 被screener射外線)
其他三個隊友輪轉防守的壓力..(被走後門/alley-oop, 冰球助攻射三分)

林到黃蜂後..防守有進步:
貼身防/腳步跟隨之站位拿捏..
原本就有的防守預判融入體系後..更有效率..不會被裁判黑掉..

缺點還是有:
繞掩護時手臂動作還是很溫和, 有些兇悍的防守者..會直接頂開screener..
有時注意力被"太想協防"分神, 沒專注在對位者/預備好對方爆發力強弱, 而被一步過/顏射..
對自己橫移腳步太自信..多偷"那一兩步"離開對位者..而被快速傳球擊敗..
(對馬刺一戰, 林其實防得並不好..被經驗老道的鬼切打到痛處..)
粉:嗆準車主裝裝甲有人生意義,五代也生鏽是合理的事. 指出車廠缺失:反而是個性有問題,趕快賣車!
robertlala wrote:
這樣當然很好,但更希望可以跟他老闆一樣打到40歲,每一場30分鐘以內就好了...

不然下個華裔的NBA球員不知道要等多久汗



可能以前沒注意

我發現最近LIN倒地的時候都會很明顯的收起雙手在胸前, 有點像拳擊或是小BABY的姿勢

LIN 是真的有在保護自己

希望他可以打得長久
kegabu wrote:
這邊大大,似乎都滿意LIN現前角色

"我說"那邊大大,就非要LIN當先發不可 ^++^...(恕刪)


其實現階段我也只是覺得 "這樣也不錯"
至少在第一年取得成績與地位, 第二年跳出合約可以好好的談一談
我也都只說黃蜂是 "第一隊" 和 "第二隊" (時間上的)
不像對手是 "先發" 和 "板凳"

到了黃蜂團隊籃球定調下來了
LIN 能打第一隊自然有更多的表現時間, 當然更好 我怎麼可能反對~
只要沃克能好好的打團隊籃球, 讓他當一個攻擊箭頭也不錯啦~
才沒有大力鼓吹沃克非賣不可


整個放寬來看
其實沃克放出很多球權給巴頓了, 只是放的對象不是給LIN而已
    (LIN在拉攏操作期, 應該是已組織二隊和參與決勝期來表示器重)
這是一部分拉攏巴頓的操作, 讓巴頓有被器重的感覺
可是沃克願意配合教練這樣做, 應該代表他真的沒打算當球霸
打英雄球只是習慣不好 而且多半是落後又腦熱而已
(叫甜瓜哈登扣比讓出球權為了幫球隊拉人?! 頭殼壞去喔? 幹掉教練比較快)

等他們都習慣了團隊型籃球, 也用實戰體認到團隊籃球的強項
英雄球應該會越來越少, 傳導也越來越合理
漸漸的LIN會在這種隊型中拿回主導權, 我真的覺得克總相信LIN!
但克總他也有需要漸進操作的功課

非常期待 再進化的黃蜂 會贏球的黃蜂

chshen wrote:
其實現階段我也只是...(恕刪)


C大貌似有在"我說"登入並留言

要小心那邊有幾個真的蠻瘋的...

只要稍微論點不同,馬上嘴的很兇

我都有點看不下去
dudu1228 wrote: C大貌似有在"我說"登入並留言 ...(恕刪)


那邊真的有偏激了一點!!我常常去,但大都看看沒留言。看一些八卦跟小道消息

偶爾會有專業的po數據分析,這個我就很喜歡看
黃蜂目前融合的好是因為Lin放棄高薪又願意放下身段與大家做苦工.
所以團隊雕塑這樣快, 跌破ESPN眼鏡.
而一個 過去有自己風格與習慣的教練, 該如何在幾場實戰中就習慣與靈敏的看出場上的 變化用自己不熟悉的 方式指揮?
這也是我一直懷疑黃豐助理教練中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 人存在.
若要LIN去不適合LIN的體系下又要希望他打出自己的球風那不是很矛盾的事嗎?
而克總續約後我就覺得LIN明年該走了, 這是我與大家很大不同之處.
因為克總的習慣與目前的用法不適合林, 但是他是好教練.
感覺有所顧忌...
希望那一層顧忌早日煙消雲散...

kennychou0529 wrote:
因為克總的習慣與目前的用法不適合林, 但是他是好教練....(恕刪)
  • 209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9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